第377章 第一批商業堆建造成功

字數:5647   加入書籤

A+A-




    氚的半衰期僅十幾年時間,

    也就是說,自然界幾乎不存在天然的氚。

    所有氚的來源,都是人造,而且保存時間還短。

    而人造的來源,就是中子轟擊鋰6。

    實際唯一的來源,就是此前各裂變堆每年能夠產生很少一點點。

    各個合適裂變堆產生的鋰,量級大概是按克算。

    所以在現階段,國內的裂變堆不光是沒有取締,如果氚增殖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說不定還得計劃再建一些,專門用來生產氚的裂變堆。

    這種情況下,氚的成本可想而知。

    當然,比起成本來說,更關鍵的還是產量的供應問題。

    而氚的問題,唯一的解決方向其實還是落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自己身上。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整個運行過程中,是能夠自己生產出氚的。

    包括莫道此刻麵前的燧人示範堆,都是能夠生產氚的。

    在氘氚的聚變反應之後,就能夠產生中子,

    而中子轟擊鋰六,就能夠產生氚。

    也就是說,隻要往托卡馬克裝置中,聚變反應旁邊不斷放上足夠的鋰6,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氚。

    那樣,整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就隻需要消耗氘,以及鋰6,就能夠持續長久的運行下去。

    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就是生產出的氚量大於聚變反應中消耗的氚,

    也就是說,氚的自持率達到1。

    這個支持率不用像能源輸出輸入比那樣幾十倍,幾百倍,

    氚隻要一就夠了,能夠自持就已經夠用了。

    但問題,就是達不到。

    包括現在的燧人示範堆,乃至正在建設過程中的商業堆,

    依舊需要定期往裏麵添加一些氚,不然就得趴窩。

    而說這個問題在燧人示範堆上,目前算是解決了一半,

    是因為,目前燧人示範堆的長時間平均自持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這是前一世,直到莫道離世前,無數可控核聚變研究者前仆後繼的結果,

    雖然當時莫道還未突破最關鍵的等離子體約束問題,但許多研究者,也沒有放棄研究這個當時還暫時用不上的問題。

    同時,也是莫道這一世領著這一世燧人示範堆一眾研究員努力的結果。

    目前的情況是,

    燧人示範堆每運行六十五天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添加一些氘,大概三千克左右。

    剩下的,就是通過反應中,中子轟擊鋰6,消耗鋰6來製造,回流到反應中的氚。

    隻不過,

    即便對比起示範堆源源不斷輸出的能源,這個消耗已經很少很少。

    但這種情況下,消耗的氚,依舊會在不久的未來,卡住可控核聚變商業堆的普及程度。

    每年最多能夠製造出來多少氚,就限製了運行商業堆的數量。

    最好,就是在那之前,將氚增殖的問題解決,讓氚的自持率超過1。

    這樣,前麵造的商業堆也不用做什麽改造,

    消耗的氚就直接用後麵商業堆反應過程中多出來的氚就行了。

    這也是為什麽沒有得到氚完全實現自持,才開始建造商業堆的原因。

    ……

    莫道望著燧人示範堆的主體,心緒很平靜。

    要實現氚的自持乃至增殖,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看起來現在已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自持率,距離超過一,似乎就咫尺之遙。

    但實際上,這是能夠自持和不能自持的區別,是能不能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還是比湍流問題簡單的。

    這已經隻是一個設計和製造層麵的問題,

    在更理想的環境下,理論上,這個自持率是可以做到超過一的。

    而,燧人示範堆項目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是有優勢的。

    莫道從湍流模型上解決約束問題,而不是材料,限製了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體量,暫時無法縮小。

    但燧人示範堆等離子體的約束的穩定,對等離子體約束掌握的把握,

    又給了氚自持問題中,氚回流,氚提取等方麵留了相當的設計餘量。

    莫道望著燧人示範堆,再思考了一陣。

    對於示範堆,或者說可控核聚變,他可以說是最了解的人,

    強大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幾乎能夠讓他在腦海中映射出整個示範堆方方麵麵的模樣。

    他掌握著示範堆從約束到發電,從整體到各係統的基本情況。

    再停頓了陣,

    莫道站起了身,離開了這兒。

    離開時,再看到了並沒有走多遠的現場總負責人,

    “給你們添麻煩了。”

    “沒有,沒有。莫總師不多看一會兒嗎?”

    雖然知道莫道比他,比這裏所有人都熟悉這個巨大的玩意兒,

    但現場總負責人,還是有種莫名擔憂莫道在哪裏磕了砰的感覺。

    恍惚一下,才反應的過來,

    明明莫道才不到四十歲,卻下意識把莫道當成了七老八十了。

    這算是過於尊重的副作用,

    過於擔憂莫道這個事實上的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泰鬥的安危。“看過了,有些想法了。之後,我們可能會就在示範堆做一些改造。”

    “好的,莫總師。”

    ……

    攻克氚增殖問題的過程,和當初燧人示範堆的理論設計有些像,

    設計工作當然不可能莫道一個人做完。

    大多數時候,莫道都是給各團隊,再分發了設計目標,

    讓各團隊去解決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他再拿出一個總體的方案。

    這種研究和討論方式有些特別,不過經曆過先前示範堆的理論論證過程,

    一眾研究員,基本都習慣了。

    隻要按照莫總師指明的方向前進,隻要做到莫總師的要求,最後好像總是就能夠解決問題。

    當然不是說其他研究員就沒有做研究工作,

    隻是整個理論團隊,就是按照莫道的意誌和思路在運行。

    某種程度上,這有些對莫道的信任到盲目了。

    隻是,這幾乎是一種必然。

    因為在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領域,從長夜堆到示範堆,莫道從未錯過。

    ……

    而就在示範堆項目團隊繼續對氚增殖問題進一步攻關的時候。

    當年,莫道當選了當年的兩院的院士。而且一當選,

    就有了職級。

    這件事情除了給莫道添了個頭銜之外,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從內到外,都沒有誰感覺到意外。

    除了祝賀聲,也就沒別的了。

    事實上,都不隻是院士。

    在華國之外,好些莫道這一世都沒有到過的地方,

    都有些地方,自顧自給莫道安上了一堆諸如院士等頭銜。

    此外,

    這一年,還有一件事情就是。

    第一批建造的,覆蓋十座城市的大型商業堆,建造完成,

    開始並網發電。

    電力部門這一兩年扛著的巨大壓力,一下得到緩解,鬆了口氣。

    而燧人示範堆項目組這邊。

    在燧人示範堆建造完成後的兩年多,

    再次開始了對示範堆的一次改造。

    喜歡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