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近地港口

字數:6013   加入書籤

A+A-




    57年。

    得益於對歐羅巴洲大範圍的電力輸出,

    華國對外的收益再開始猛漲。

    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實現了快三十年過後,

    華國體量的膨脹,經濟總量的增長再出現了加速度。

    增長幅度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再有了擴大。

    這和當初華國在阿菲卡洲投資基建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做大市場過後,華國的對外銷售也能夠有更大的增量。

    此刻,歐羅巴洲得到華國這邊輸出的廉價能源,

    體量自然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期,

    而在這個時代,作為時代的領軍者,

    華國自然吃到了這部分增量中的最大頭。

    而這個時代,顯然也沒有人能夠限製華國的對外貿易。

    同一年,

    歐羅巴洲可控核聚變項目的負責人,

    在一檔訪談節目上,憤怒的表示,

    從毛熊國西南側的華國聚變商業堆開始建造起,

    歐羅巴洲各國就開始拖欠,甚至直接削減原本承諾的,給歐羅巴洲可控核聚變項目的每年研究經費。

    到了華國的聚變商業堆徹底開始向歐羅巴洲供電的時候。

    歐羅巴洲可控核聚變項目已經接近於因為缺少經費而停擺的程度,

    原本歐羅巴洲和阿美利加州合作的聚變項目,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陷入同樣的狀態。

    這位歐羅巴洲聚變項目的負責人,在節目上斥責白旗國等做出這種決定的人,是出賣歐羅巴洲的利益。

    是在將歐羅巴洲‘賣給’華國。

    甚至憤怒地諷刺道,讓歐羅巴洲趕緊改名叫華國屬歐羅巴洲。

    這番言論播出過後,

    整個歐羅巴洲都是一片嘩然。

    雖然早就知道隨著華國的廉價能源輸入到歐羅巴洲,歐羅巴洲自己可控核聚變項目獲得的支持肯定會削弱很多。

    但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在這件事情上,歐羅巴洲各國的反應這麽快。

    不過,嘩然也僅僅是嘩然,更進一步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包括白旗國等歐羅巴洲各國的官方,在第一時間對那位負責人的話做出了回應,

    基本論點都是一點,‘現在距離華國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三十年,歐羅巴洲的可控核聚變項目還要多久才能夠實現?’

    而歐羅巴洲聚變項目負責人對此自然是顧左右而言他,隻選擇瘋狂‘進攻’,並沒有做出任何回答。

    最終這場紛爭,在多方曠日持久的互罵之下,以歐羅巴洲聚變項目負責人的提前退休為結局。

    此刻,即便是吵鬧的再厲害,

    已經享受過廉價能源好處的歐羅巴洲人們,再說想要放棄華國這邊輸入的廉價能源,顯然已經是不可能的。

    ……

    58年。

    在歐羅巴洲上演的事情,在阿美利加州重新上演了一次。

    跨海電纜還在建設過程中,

    但華國在南北阿美利加州之間一個和華國關係親密的一個小國,

    建設的幾座可控核聚變項目,同樣開始朝著北阿美利加州某國開始供電。

    歐羅巴洲和阿美利加州合作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受到了進一步的影響。

    ……

    再往後,

    在華國這邊看到的歐羅巴洲,阿美利加州的一些動靜已經越來越少了。

    雖然此刻華國這邊的網絡已經明顯有侵吞掉了華國之外其他互聯網的狀態,

    但此刻,歐羅巴洲和阿美利加州這些地方能夠影響到華國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

    更多的時候,是華國這邊的一些動作,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整個世界。

    ……

    在二代聚變實驗堆研究和建造的這些年裏,

    華國的各項超級工程,也在持續推進著,

    在二十年大建設完成之後的第三年,

    位於同步軌道的近地空間平台,就完成了第一階段,一萬平米底麵積的建設目標。

    數條由多個艙段組成的,數百米的艙段組合體互相交織,

    組成了這個龐大的航天組合體,近地空間平台。

    到了,59年。

    又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過後,得益於生產力的持續提高。

    此刻的近地空間平台,各艙段組合體加起來的底麵積已經超過了兩萬。

    此刻的近地空間平台。

    除了是一個地外空間科研基地,

    還是一個相當繁忙的接駁港口。

    前往月球或者其他方向的航天員,科研工作者,乃至遊客,

    基本都將先抵達近地空間平台,然後換乘連接在近地空間平台各艙段上的往返飛船。

    月球那邊也是一樣,月球同步軌道上有個小號的近月空間平台。

    抵達月球的往返飛船將對接在近月空間平台,然後乘坐登陸器登陸月球。

    當年,

    近地空間平台宣布,作為一個‘近地港口’,

    首次實現全年超過一萬人次的吞吐量。

    雖然一萬人次不意味著有一萬人,

    但萬這個單位,用在地外,依舊相當具有裏程碑意義。

    這一萬人次裏有每季度輪流換班一次的,近地空間平台,月麵基地,乃至近些年新建設的,占地麵積相對月麵基地還相當小的火星半永久性基地的航天員,研究員,以及幸運搶到月球基地旅遊資格的遊客。

    這一年。

    華國範圍內,已經建設起更多的火箭發射場。

    各發射場幾乎每個月,都各自有數次乃至十幾次載人發射任務。

    不過遺憾的是,

    雖然航天領域,這些年一直都在抓緊電推進技術的研究。

    也有些成果。

    但即便是最成熟的霍爾推進器,目前的推力依舊在十千克以內。

    距離作為載人飛船脫離地麵的推進器,依舊還是差很多。

    目前隻是在近地空間平台和近月空間之間,作為化學燃料推進的輔助使用。

    而載人飛船脫離地麵時,基本已經完全使用的是化學火箭推進。

    這些年,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以及航天成本的降低。

    主要還是在工業轉型升級後,全產業鏈全環節製造成本的下降上。

    ……

    60年。

    近地空間平台項目提及未來建設計劃時說道,

    在之後,近地空間平台可能將朝著‘動起來’,利用向心力,模擬實現人造重力的方向努力。

    此外,

    近地空間平台,還向上提出了一個想法。

    想要在地外,安裝一個可控核聚變商業堆。

    這件事情,在二代聚變的研究過程中,

    莫道抽出空來,參與了一下。

    這件事情,即便是在這個時候,依舊相當困難。

    商業堆這些年下來,也沒有縮小多少。

    即便是此刻華國的火箭已經越造越大,

    推力一代比一代誇張。

    但想要將整個商業堆送上去,依舊不太可能。

    最後,在莫道參與和負責下。

    一個盡可能縮小後的,大概標準商業堆一半大小的,依舊是一個龐然大物的定製商業堆,

    被盡可能進行了拆分。

    然後一部分,一部分打上了天,在近地空間平台的位置,實現了宇宙中的組裝。

    組裝的過程,難度無疑大的誇張,

    即便在各方付出的最大努力下,

    這個同步軌道商業堆組裝計劃,依舊沒有一次性成功。

    而是連續失敗了兩次,報廢了大量重要部件。

    在第三份定製商業堆上,才‘運氣好’實現了。

    這個誇張的項目,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象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