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忙碌的往返
字數:6006 加入書籤
25年四月,距離首次載人登月僅過去三個月時間。
求索研究院就從長路發射場再發射了第二艘依舊是由遠航三號搭載的載人登月飛船。
讓許多人都開始好奇,從先前的無人實驗飛船,到首次載人登月,再到現在第二艘登月飛船。
求索研究院到底已經造了多少個遠航三號火箭。
這次登月任務,同樣是讓不少人激動的。
除了和之前一樣搭載了三名航天員之外,
這次,借由著遠航三號超強的月麵運載能力,同時還往月麵投放了第一個半永久性月麵基地的核心艙室。
它將和其他後麵投放的艙室,共同組成一個月麵多艙段結構的,人類第一個半永久性的月麵研究基地。
人類的身影要長時間存在於月麵之上了,這怎麽能夠不讓人激動呢。
同時,按照任務要求,這次載人登月返程時,同樣采集了大批量的月麵樣本。
5月,6月,7月。
求索研究院先後發射了三次遠航三號火箭,
隻是這三次,都都沒有再載人。
5月往月麵基地再投放了兩個艙室,借由預設程序和裝置。
新投放的艙室和先前的艙室完成了對接。
同時,還再投放了一個月麵車,探索和挖掘周邊的月麵樣本和其他數據。
6月,一次性在月球軌道上,再投放了三顆帶有科研性質和月麵監測能力的衛星。
同時,也再單獨從月球軌道上,往預定位置投放了一個用作月麵基地的艙段。
半永久性月麵基地內的活動空間再得到進一步提高。
7月,在月麵軌道上,求索研究院投放了兩段艙室組合體。
這算是月麵近地空間平台的雛形,能夠實現載人及貨運飛船的對接,月麵上升器的對接。
然後,
是10月。
時隔數月過後。
求索研究院再次進行了第三次載人登月。
這次的登月飛船,總共搭載了六位航天員和部分物資。
並沒有按照既往程序著陸於月麵。
而是飛船先和月麵軌道上持續運行的近地空間平台雛形,進行了對接。
然後,其中三人乘坐著陸器,著陸到了預定地點。
再采集了一些樣本,完成實驗任務過後,再乘坐著陸上升器返回了月球軌道,和近地空間平台雛形進行了對接。
這次載人發射,還驗證了求索研究院航天團隊的新技術,
月麵著陸上升器重複使用的可能性。
新設計的著陸上升器完成和近地空間平台的二次對接過後,
由近地空間平台為著陸上升器二次補充了燃料,以及在軌維護檢查過後。
再有先前留守近地空間平台的另外三位航天員,乘坐這著陸上升器,
二次降落在了月麵基地所在位置。
這次降落之後,這三名航天員就沒有再立即返回了。
著陸上升器與近地空間平台提前預料的位置完成對接,
三位航天員進入月麵基地,開始在月麵基地執行為期三個月的長期留守月麵基地的任務。
至於月麵軌道上的三人,也沒有立即返回,在軌一定時間過後,他們也將再次著陸月麵和月麵基地其他三位航天員匯合,
同時,也會有下一批航天員,乘坐飛船抵達月麵軌道,接替他們。
對於這次發射任務。
華國內外的許多人們也都格外關注。
因為這次之後,意味著月球之上,長期有著人在了。
這個絕大多數一生都仰望過許多次的星體,寄托著人們對於星空許多美好想象的,生命的禁區,
將有人類一直存在了。
而再然後,
哪怕是對月球探索,對登月這件事情最激動的一群人,
漸漸也有些麻了。
因為,求索研究院看起來,
就不是去月球搞科研,摸索月球信息。
更像是上去施工,搞大建設的。
越到後麵,求索研究院的火箭和登月飛船,就越加頻繁。
……
11月。
求索研究院安靜了一個月。
然後,12月。
求索研究院第一次,一個月內發射了兩艘飛船。
一艘貨運飛船,攜帶了大量物資,直接對接在了月麵近地空間平台上。
之後貨運飛船攜帶的一艙物資,直接從軌道上,拋向了月麵基地。
本身就帶著姿態調整發動機,在精準的計算,以及月麵此刻也已經密集起來的精準衛星定位下,
著陸月麵的同時,就精準實現了月麵基地預留位置的對接。
裝著物資的這個艙室,之後也將成為月麵基地的一部分。
同時,貨運飛船的軌道部分,和近地空間平台連接,進一步擴大了月麵近地平台的空間。
同月,
求索研究院再發射了一艘載人飛船。
這次采用了求索研究院新研製出的,在遠航三號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遠航3b火箭。
火箭運載能力再提升了不少。
載人登月任務中,單次往月麵運載人數,也首次突破到了兩位數。
總共十二位航天員,一次性被投放了到了月麵基地和月球近地軌道的空間平台。
然後,
次年一月。
一艘登月飛船。
26年2月,
兩艘登月飛船。
3月。
兩艘。
4月。
兩艘載人,一艘貨運。
5月。
……
人們對於登月這件事情,都已經有些習以為常了。
求索研究院幾乎沒有落下一個月。
但凡是稍微合適一些的發射時間,都有求索研究院的遠航係列火箭升空。
物資,艙段,設備,航天員,
就像是不要錢一樣的往月麵送。
這除了讓求索研究院展示了下,
在不太計較成本的情況下,現在華國之內以及求索研究院本身的航天製造能力到底有多恐怖以外,
事實上,
也是過去差不多四年時間裏,
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商業堆普及帶來的生產力飆升開始發力了。
26年10月。
求索研究院借由遠航3b火箭高達60噸的月麵運載能力,
挑戰了一下安全範圍內的極限。
一次性往月麵基地,投放了誇張的三十位航天員,
一度差點把航天員大隊都要掏空了。
新聞報道的時候,
許多即便是對登月這件事情都有些麻木了的人,
看著這誇張的人數,心裏都有些突突直跳。
不過再後麵,人們就又漸再恢複了尋常心,
畢竟求索研究院就是這樣。
你第一次看到求索研究院的成果和研究計劃時感覺到震撼,
但對月求索研究院來說,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求索研究院一次往月麵投送三十名航天員,
那後麵估計這種情況也會變得尋常。
而求索研究院也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
雖然後麵求索研究院不是每次運載人數都在三十人。
但基本都在每次二十人以上。
不過,哪怕人們覺得這種事兒都開始尋常了,
但回過頭來,事實上此時此刻能夠做到這點的,依舊隻有華國,求索研究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