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80歲這年

字數:5451   加入書籤

A+A-




    這一年,近地空間平台的規模,在地麵上都已經清晰可見。

    無軌道太空電梯計劃,在智能時代算是徹底得到了實現。

    從地麵數十個分布在西北以及其他地區的大型發射場,

    接連發射前往近地空間平台,以及從近地空間平台中轉返回的電推飛船,

    在地麵和近地空間平台之間,連接起了上百條綿延的‘天梯’,這是獨屬於這個時代的壯麗景象。

    也是上一世遠達不到的星際往來的規模。

    在遂古的協調下,

    最開始的長路發射場,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飛船發射和降落。

    長路發射場,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地麵上的星際港口。

    軌道交通從長路發射場的四角八方同時匯入,

    密密麻麻,從高空俯瞰如同搬家螞蟻似的,無人搬運車,智能機械,無比協調,雜而不亂的轉移著貨物。

    長路發射場一批次飛船發射時,往往運載著從地麵前往地外的科研工作者,航天員,各類技術人員遊客,

    搭載著包括近地空間平台,月麵以及其他星球常駐基地所需要的物資,以及這些基地發展過程中需要的一些,從地麵輔助建造的設備乃至基地艙室。

    而這時候,地外的物資,也已經能夠對地麵進行相當規模的反哺。

    通過遂古的統籌,按照目前的發展戰略,從地外其他星球采集到的物資,也不再光送到月球進行使用,

    也有部分,被運送回地麵。

    此外,還有一些主要由月麵逐漸擴大的工業集群,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也同樣會源源不斷運回地球。

    而長路發射場之外其他數十個發射場,也基本都是類似。

    每日吞吐著大量物資,異常繁忙。

    ……

    這一年,地麵上大多數能夠由遂古接手的工作,都已經由遂古完成了接手。

    從基本公共服務,到工業生產,再到整個社會的預算統籌。

    過剩的產能這個詞,在遂古全麵接入之後,基本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整個社會的工業數據相當於被塞入到了同一個強大而不會疲憊的大腦之中,

    遂古能夠根據產業上下遊的需要,製定整個社會的工業體係中某個工廠的生產計劃。

    下遊要多少,上遊生產多少。

    整個地麵上,乃至整個人類的工業體係以一種緊密而精密的狀態運行著。

    整個工業體係中的某個智能工廠就如同整體中一個小零件,

    然後整個工業體係中無數這樣的‘小零件’,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現在技術狀態下,‘萬能’的超級生產機器。

    這也是遂古之於人類,無比重要的作用之一。

    而由此,以及工業規模的膨脹下,

    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就像是脫韁了的野馬,瘋狂的暴增,

    一段時間內,上麵瘋狂印錢,都有些壓不住貨幣的增值,

    實在是每一塊錢對應的生產力和資源,不停在增加。

    而在暴增的生產力下,

    許久之前就已經開了一個頭的星際時代。

    終於開始更加徹底的到來。

    ……

    近地空間平台,

    這一年常駐人數維持在五萬上下,

    倒不是住不下更多,隻是暫時沒有這個必要。

    在高度智能化的狀態下,人員需求減少了許多。

    這一年,由數個超大圓環,構成的,如同圓筒狀的近地空間平台,

    不少艙室都已經不再是作為研究使用,

    而是單純提供給由近地空間平台不同接入點進入的遊客居住。

    有不少來自於地麵的遊客,會選擇在近地空間平台住幾天,

    比較近距離的,欣賞地球母星的全貌。

    這些艙室就承擔了旅館和酒店住宿的類似功能。

    而月麵基地,

    這一年,

    已經完全可以說是月麵城市了。

    由最開始月麵基地所在位置,不斷向外鋪開的月麵基地,在月麵上也已經占據了相當麵積。

    最近一段時間,直接由月麵工業完成建造的月麵艙室,

    其內部容積,已經完全沒了大多數人對於艙室的概念,從高度和底麵積看,就是一個不小的大廳,再通過連接口,通往其他類似空間的艙室。

    因為先前遂古計劃和月麵工業規模擴張的需要,暴漲的常駐月麵人數,此刻基本穩定在了十萬上下。

    當然,加上遊客,平均每天在月麵城市的人數實際遠超這個數字。

    同時,此刻,在月麵城市的一側,月麵工業以及月麵遂古計劃的基本計算單元集群,則比月麵城市占據的麵積,更加廣大的多。

    基本計算單元集群的建設並沒有因為遂古已經誕生而真得就停下來,

    在類似量子計算機等更高,算力出現質變的技術誕生前,基本計算單元的建造都不可能停下來。

    必然隨著地外探索和工業規模的擴大,也需要不斷增加。

    此外,

    在基本計算單元集群建造進入另一個階段過後,

    當初求索研究院和莫道,在月麵的另外一個打算,也已經在開始實施。

    將星際飛船的建造,轉移到月麵,由月麵作為人類文明在更大範圍內航行的港口。

    這一年,在遂古的協助下,

    這件事情的進度很快,

    目前,在月麵城市一側的不遠處,已經明顯能夠看到這個星際飛船建造基地與港口出現的輪廓。

    ……

    生產力膨脹,帶來的運力膨脹,

    影響到的範圍遠不止近地空間平台和月麵。

    水星,火星,金星這三個固態行星的資源開采規模,在智能時代出現了暴增,

    目前,這三顆星球的常駐基地的常駐人員,基本維持在一萬人上下。

    不過,在智能時代,資源開采和運輸的規模,卻已經不受這個人數的限製。

    過程基本類似,考慮到延遲問題,先在這些地方分別運送相當數量的基本計算單元,構建一定規模的基本計算單元集群,

    以方便遂古進行‘本地化’運行。

    然後,就是從月麵和地麵運輸來大量智能開采設備以及配套設備,

    在遂古的控製下,瘋狂擴張開采規模,開采這些星球的主要富裕礦產資源。

    從步入智能時代開始,

    越加頻繁來往於這些航線的星際飛船,基本就沒有空載的時候,

    來的時候主要拉著開采設備,走得時候拉著開采資源。

    運送成本被行星上開采出的資源直接覆蓋,

    能源就燒的氦3,工質就直接用的這些星球開采到的資源。

    送回去的資源,有相當一部分再被製造成了開采設備,再拉回這三顆行星。

    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讓這幾顆行星開采資源的設備和機械越來越多。

    而除了這三顆行星之外,

    對於木星,土星等行星的衛星,

    這幾年也投放了更大規模的智能基地,

    隻是路途過於遙遠,環境過於惡劣,

    駐紮的人員相比於最開始選擇的那三顆行星,依舊很少。

    但這也並不影響,

    對這幾顆行星的衛星,也同樣由智能開采設備,開始嚐試大批量的開采各類礦產資源,

    並且源源不斷的運回地球和月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