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認知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A+A-




    在莫道此刻的癌症機製理論下,
    癌症和人體的成長衰老機製,相當於一條線的兩端,
    是同一個係統,呈現的兩種不同結果。
    正常情況下,這個人體係統支撐著人體的生存和運行,
    整個係統出現問題時,則誕生癌症。
    這種情況下,從底層邏輯上來說,自然是沒有能夠徹底消滅癌症的辦法,
    因為不可能去破壞形成癌症的底層機製。
    人還要靠這活著呢,總不可能為了治療癌症反倒把人先給弄死了。
    而從癌症機製的研究,窺視到的一些關於人衰老機製的信息,
    也麵臨著一個類似問題。
    想要通過癌症機製的研究,找到打破人體壽命極限的奧秘,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就癌症底層機製,最終表露出來的信息,
    就和表麵上展現出來的信息基本類似。
    癌細胞表麵上之所以能夠打破分裂極限,本質上就是因為它是無序的。
    就像是莫道麵前這個已經塌了的‘城堡’,此刻不會再崩塌第二次。
    它表現出來的特征,本身就是人體內這個生存機製崩塌之後的呈現。
    想要用生存機製崩塌之後呈現的現象,反過來維持生存機製的穩定持續,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相當於人體這個生存機製,既維持著人的生存,同時也限製著人注定走向衰老。
    癌變這個過程,的確是打破了這個生存機製的框架……但人是需要依靠這個生存機製活下來的。
    此外,
    即便是不從癌症機製這個角度入手,
    莫道也隱約已經有些感覺到,
    突破壽命極限這條道路,可能根本走不通。
    要想打破壽命極限,改變人體的衰老機製,就需要動整個人體賴以生存的無數機製構成的生存係統,
    但打破了生存係統,人就會死。
    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
    相當於,想要給一個布娃娃翻新,就需要先給它撕爛……可到這一步,人就已經死了。
    再說得形象一些,但更不準確就是,
    “人靠會死而活著。”
    書房裏,莫道再和秦懷詩簡單交流了幾句過後,
    再坐了下來,思考一些東西。
    秦懷詩姑娘也沒有再打擾他,隻是詢問他白日裏是否有吃過東西,要不要吃點什麽東西填飽肚子。
    ……
    年一月末。
    雖然癌症底層機製最終表露出來的信息,讓人難免有些遺憾。
    但這也絲毫不影響,這是一份偉大的成果,特別是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
    花費了近一個半月時間,
    在莫道的主持下,要求下,首都大學生命科學院,諸多高校合作實驗室,合作單位,
    整理了這已經持續超過十年研究,積累下來的實驗資料和各類數據。
    然後在莫道的理論框架下,這些資料,數據都填充到了合適的位置。
    最終,構成了一篇堪比學術著作的論文。
    給這個實際上已經膨脹到相當龐大的研究項目,劃上了一個句號。
    這篇被簡單命名為《癌症機製》的論文,
    也沒有朝著哪家知名期刊投稿,
    目前學界,也沒有哪個實驗室,哪個團隊,有莫道帶領著的這個龐大的項目組在癌症機製研究上更加權威。
    發哪家期刊,都是大概直接發出來。
    最後,在莫道的建議下,
    這篇《癌症機製》,直接以癌症機製研究所有團隊的名義,同時在包括首都大學等多個高校的官網上發布,
    供所有人免費下載。
    論文開頭幾頁的作者欄,緊隨著莫道名字後麵的,是各合作實驗室,各合作研究團隊下轄各研究員的名字,
    單位名加上人名,一整頁都沒夠寫完。
    而論文正文的篇幅,就更加誇張了。
    A紙的篇幅如果打印出來,大概能夠超過三百多頁,
    這還是論文中省略了大量,對於整篇論文來說不那麽重要的一些相關實驗的數據。
    論文中,僅保留了一個大概的框架。
    整個三百頁,除了那些重要的實驗,基本就是在闡述癌症機製在人體內各個底層係統中發揮作用的。
    論文裏的描述,就比莫道之前和秦懷詩閑聊時,嚴謹許多,也晦澀許多,充斥著大量數據。
    論文發布過後,
    毋庸置疑的,自然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本來這種純粹的學術論文,即便是再重磅,也應該從學界開始往外慢慢擴散影響,
    但奈何,此時此刻,整個華國內,才剛實現抑0的全麵普及,
    按照官方統計的數據,到年一月,至少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接種了抑0癌症疫苗。
    而國外,在價格逐漸談攏之後,也正在大規模上市。
    這種情況下,莫道主持的癌症研究,再有了更進一步的成果,自然第一時間就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
    論文在官網發布,幾個官方媒體對這件事情發布了報道之後,
    瞬間,相關消息就出現了各社交平台的熱搜榜單上。
    “莫道教授領導研究團隊突破了癌症機製的研究。”
    “莫道  癌症機製”
    任何一個相關詞條點進去,就已經能夠看到密密麻麻,還在不斷增長的評論和討論。
    “……論文嗎,我已經下好了,我看看。”
    “樓上的大佬研究出什麽結果了嗎?”
    “……看不懂。不過管他呢,反正莫教授牛逼就行了,所有參與的研究員也牛逼!”
    其實絕大部分對於這篇超過三百頁的論文,都看不懂。
    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此感到興奮和激動。
    他們隻需要知道,莫道教授帶領著研究團隊,再在癌症的研究領域做出了更加偉大的成果就好了,
    而且,莫道教授上一次的理論成果,還誕生治愈癌症這種疾病的抑0。
    這就夠了!
    “莫道教授牛逼!”
    “有沒有人知道,莫教授這次癌症機製研究的成果,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我現在就是感覺很激動,但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激動。”
    事實上,
    網絡上這種時候,從來都不缺科普的人。
    相關媒體,也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領域的研究者。
    一位相關研究領域內的大牛,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莫教授和其合作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實驗室的這篇論文詳細揭示了癌症誕生的底層邏輯和發生機製。”
    “這意味著,在學術領域,研究領域,我們對於癌症這種有些特殊的疾病,終於有了徹底而清晰的認知。”
    “從癌症第一次被發現,已經跨越了漫長的時間,終於,莫教授為我們揭開了它身上籠罩著的迷霧,我們終於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知道,它究竟是什麽。”
    “我們知道,我們人類實際能夠真正戰勝的疾病並不多,癌症,或許從此能夠成為又一個。”
    “雖然癌症機製的研究,最後得出的結果有些令人遺憾。我們或許永遠也沒辦法徹底從根源上消滅癌症,但我們大可以像抑0那樣,讓癌症在人類正常生存的壽命極限內,不再人體身上出現。”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次莫教授的成果,最直接的意義就是,我們可能之後還會有類似抑0那樣效果的,不同的抑癌藥物或者治療手段出現,供人們選擇。”
    :..cc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