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血戰西都9

字數:3223   加入書籤

A+A-


    破六韓拔離見氣氛有些肅然,打圓場道“都督,耽擱了半晌兄弟們肚裏沒食,索性就去韓縣令說的那家店吧。”
    “頭前帶路。”鍾榮也不拒絕,從營地入城有好幾裏路,沿途走走停停他還真有點餓了。
    眴卷縣北麵是騰格裏沙漠,東接賀蘭山,向西可到涼州武威郡,屬於絲綢之路北道上的戰略要地,它與銀川平原一起被譽為塞上江南,幾千年兵戈鐵馬王朝興衰皆源於此。
    現在黃河途經此處並沒有形成後來那麽大的衝積平原,縣城附近多為戈壁荒漠,山林水澤可用之地不多還要考慮到民眾取柴用水能容納萬戶之民便已是極限。
    但鍾榮初臨河州立足未穩,他的重心皆在銀川與河湟兩地,考慮到代國不能穿越茫茫沙漠來找自己的麻煩他暫時還沒心思去管這個北道要衝之地。
    才至傍晚,遠天的斜陽尚未入水,縣城破敗的街道上已經有房舍掛起了燈籠,街上行人不多顯得頗為荒寂。
    幾個挑擔背筐的百姓見到韓濤立馬熱情的上來打招呼,拿出筐裏的瓜果一個勁的塞給他。官服上還染著些泥塵汙穢的韓濤絲毫沒有士族子弟的高傲,也不管鍾榮在旁便開始詢問這些人的衣食冷暖。
    又耽擱了一陣,才趕到塌了一邊院牆的酒肆邊上,裏麵居然還坐著幾人已經在吃飯,韓濤應該早就有所吩咐一進門店家便畢恭畢敬的將眾人領進一處稍微安靜的隔間吃飯。
    鍾榮對韓濤的印象改觀不少,他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將手裏啃完的瓜皮扔掉,問道“韓縣令還未行冠禮吧?”
    韓濤坐在鍾榮下首,對鍾榮突如其來的關心顯得有些受寵若驚,急忙回答“屬下今歲冬至才滿二十。”
    “尚未及冠便已是地方縣令,可不要辜負了汝父伯的一片苦心。”鍾榮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平州不過三郡外加四縣之地,邊陲要地皆須能官武將鎮守,有資曆且沉穩的中年人大多派去了這些地方補缺,留給年輕一輩的就隻剩吃力不討好的地方小吏。
    如此一來,能補縣令缺口的便隻有河湟重鎮西都縣和這殘破的眴卷縣,鍾榮欽點了顧愷之去西都餘下的眴卷縣便成了各方爭搶的對象,為了這個位置他父韓進平就差沒將都督府的門檻踩爛了。
    現在風軍集團大致分為兩個派係,青州係和關隴係。關隴是為關中與隴右地區,石損、爾朱元讓等武將大多出自關隴,其中亦有一些在長安等地來投的文人佐吏但為數不多,剩下的是河州本地的官員。青州係則文人商賈占據絕大多數,武將則隻有屠霸一人。
    韓濤之父韓進平在投靠過來的青州係士紳中僅次於李國臣與黃三韋,韓進平隨軍來平州後擔任都督府倉曹主事管理糧秣,韓濤要糧不成多半是在他爹手裏吃了癟。
    這時店家將炙羊肉和魚燴端上來,眾人吃相難看的緊,拿起烤好的羊肉串大吃大嚼,炙羊肉裏雖無孜然卻有一種隴右地區特質的辣椒油味道不錯。
    “敢問都督,那些青州軍戶該如何安置?”
    這個問題與韓濤關係不大,鍾榮瞥了他一眼反問道“汝以為呢?”
    韓濤見鍾榮上鉤,臉上微微露出得意的笑容,身體坐正了些“河湟地區處於高原之側雖然氣候與河西走廊相近仍屬於半高原地帶,青州之民恐怕難以適應。”
    “隴西與金城兩郡少有餘地,難以安置大量民戶屯種,如此一來便隻剩下新置的銀川郡。”
    當初鍾榮應詔,從青州數十萬流民中募一萬軍戶來到河州,他在當中耍了個小聰明,除了四千餘本就有兄弟兩人的家庭之外又將兩家互有青壯的家庭造成一戶,這就有了五萬餘人其中近兩萬丁壯。
    又有一些青州和關中新募的工匠和富商官吏的家眷,包括那三千攜家帶口的青俠惡少年這些人約在萬人左右。
    鍾榮在金城(蘭州)工輜營安頓了千餘戶工匠,又將青俠惡少年的家眷安排在這眴卷縣,剩下的軍戶將全部遷往新設的銀川郡。為了緩解日益吃緊的錢糧壓力,數日之前調令便已下達恐怕這些人已經在趕來銀川郡的途中。
    “銀川平原草甸水澤物產豐富,更有黃河在側易於澆灌,除了當地雜居的人種與鮮卑各部恐怕再容納二三十萬人也不在話下。”
    想不到此人對地理風貌還頗為熟悉,鍾榮將木簽子串成的羊肉放在案上,考校道“然,這二三十萬人口從何而來?”
    勞動力這個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有人才有更多的商隊往來,人口的賦稅與商稅才能養活更多的軍隊。
    “我軍駐留於關中時屬下曾走訪附近田莊,關隴豪強林立,士族鄉紳魚肉百姓,雖然經過丞相王猛的改革有所收斂,但佃戶到手之糧仍隻有十之五六。”
    鍾榮眼中赫然迸發出來的強烈渴望,讓對麵的韓濤身體一滯,他笑道“而我們不僅為佃戶安家落戶,還無償給彼輩分發土地,這樣的好事除了河州豈有別處?”
    “都督高明。”
    韓濤拱了拱手,繼續說道“若是大量佃農西來,屆時眴卷縣或許還能為都督分擔一二。”
    “你打算如何做?”
    “本縣雖多戈壁荒漠,但黃河在側,可引水築壩灌溉農桑。”
    他微微頷首,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屬下已經多次探查,縣東的鳴沙鎮荒原百裏,正適合築壩蓄水。”
    鍾榮看向這個幹勁十足年輕人,眼中欣賞之色更甚於顧虎頭。“此事你放手去做,但要有主次之分,先安頓好這批民眾。築壩之舉絕非一日之功,需謀定而後動。”
    從親衛懷中取出一本冊子,在其上寫下兩行小字遞給韓濤。“派人將此物交給銀川郡守權宣吉,他會為你備好所需物資糧秣。”
    鍾榮起身詢問隨行一直默不作聲的駝子“沈釋現在何處?”
    驚雷努力挺直自己的腰杆,但背依舊駝著。“都督,沈將軍他去了五原。”
    “派人召回沈釋與八駿,韓縣令所言的關中之事可以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