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鄉間生活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文衛紀事 !
    麵對江容懷疑自己會把經書忘記一事,明心很輕鬆的說,“我就算再過三十年不講經,也不會淡忘的。這些經書早已全都烙在我的血裏了。正好快到準提菩薩聖誕,我要安排講經祈福,你讓周圍的農人都來聽。這十來天你就不要喊人做事了。”
    明心又說,“我決定以後每年三四月時開法會講經。講經時你就不要喊人來做田裏的事,讓他們來聽經吧。”
    江容擔心的問,“這個廟這麽大,隻有你一個和尚,你不要再招些和尚麽?”廟裏雇了幾個老人做些清潔灑掃之類的,但和尚隻有明心一枚。江容還是很佩服明心的,江容有一次在廟裏吃飯,簡直是無法下咽,明心是頓頓吃那個的啊。
    明心無奈的說,“要真心向佛的才收,並且也得聽三壇大戒傳戒大會的講經,通過才行。這些你不懂。不過你也不用懂,該懂的時候自然就懂了。”
    江容確實不懂,說“你說得我都糊塗了,不就是問你為什麽不增加點人手,難道你百年之後,這個廟空下來麽?”
    明心笑道,“佛渡有緣人,這點你不用擔心。你還是快快活活的去玩吧。”
    明心自信經過幾年的經營與努力,周圍的信眾已經有很多了,已經完全不擔心講經會沒有人來聽了。雖然這些信眾信的是自己,並非是佛法。明心一直是幫助周圍的農人,周圍的農人簡直當明心做菩薩一樣看待,明心在此處地位崇高。
    專來往京城的小車馬行是明心協助下開的,解決了幾個稍上了年紀的車把式的飯碗問題,這條道不遠,安全,跑著輕鬆,並且旱澇保收。
    這讓許多不愛種地的年輕人有信心跟著高十九趕車行商,反正老了也有飯碗,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上了年紀不能趕車後陷入不會種地沒有收入的尷尬處境。
    周圍的農人都方便許多,地裏的雜糧,以前隻能喂豬的,現在全能變成錢,雖然江容的酒坊消化了不少雜糧,但最初時江容沒有開酒坊,並且江容的酒坊不可能完全消化掉。還是拖了很多上京城賣掉的。
    自廟建起來以後,在廟裏念書的學子很多,周圍農人的孩子全是在這裏發蒙,現在十來歲的孩子們全都粗粗識字,也都能算賬,比其父母還要口齒清楚靈活。
    明心教周圍的農人子弟算賬,也讓農人們精神狀態方麵改善不少,最少交多少瑤役稅賦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因為不懂這些心頭天天壓塊大石,以為自己被黑了心裏不舒服,大家都按規矩上交。保正也覺得省事許多,不用費口舌同人再講許多。
    廟時還時時施藥,有些父母有事也會把小孩子寄放在廟裏,給上小孩子的食用錢就成。
    於是鄉鄰若是有爭執了,直接去找保正與廟裏調解。周圍都不再有遊手好閑的混混,大家都改邪歸正了,要麽去種地,要麽去油坊做事,要麽去酒坊做事,要麽去高十九的車馬行。
    江容收果子與雜糧釀酒,於是大家都去種果樹賣果子,在果樹下套種,種草種菜養雞養豬,等長成了就賣給江容的燒臘坊加工,基本上每家都有人在江容的作坊做小管事,從左手給到右手總得避嫌,於是交易都是在廟旁邊自發形成的一個小市場進行的,感覺在那裏交易就理直氣壯心安理得。有時農人忙,就會寄存在廟裏,江容的作坊收購後明心轉交錢過去。
    廟建立起來不過五年,但是這個廟已經成了方圓數十裏的活動中心了。
    既然明心不需要自己幫手,那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吧。江容帶著格圖肯踏馬看花,周圍的每個角落都走遍了。夷齊廟,孤竹廟也都一起去看過了,周圍的山也去爬過了。
    後來感覺沒地方去了,江容就帶格圖肯去榨油坊去玩。
    在油坊看到巨大的石磨時格圖肯都驚呆了,然後很為自己的失態感到不好意思。
    江容不以為然的說沒啥,頭次看到的人都會發呆的。
    目前米鋪賣油的生意還是不錯的,加上在春節最冷的一兩個月有停工,於是油坊全力運作著。格圖肯每個工序都仔細的問,油坊的工人都有些不耐煩了。
    江容於是促狹的問格圖肯,“你是不是打算也去開個油坊,好搶我們家的生意。”
    格圖肯漲紅了臉說不出話來。
    江容又好心的提醒,“那樣得規模大點才賺錢,你得先屯一大堆大豆花生菜籽啥的準備著,榨的油得有地方銷。都準備好了才能開油坊。小油坊開一天的不開一天,不要說賺錢了,連工人都養不活的。”
    格圖肯急急忙忙討好的說,“沒有沒有,絕對沒有。我不開油坊的。我們有好多個莊子的,都種大豆給你榨油好不好?”
    江容隻要欺負人,就心情大好。
    於是帶格圖肯走遍了所有的作坊,每家作坊管事們家裏種的啥,日子過得好不好,都象征性的問一下,答案令江容很滿意。
    油坊的人的家裏都是種果樹,底下套種油菜花生大豆之類的。
    豆腐坊的人就不用說了,種的全是大豆花生綠豆之類的。
    酒坊的人家裏就是套種雜糧。
    燒臘坊的人就是套種草與菜,養豬養雞養鴨。
    這樣如果是大旱,江容也不用擔心自己旗下作坊管事們的生活了,基本上種的全是不怕幹旱的作物。於是江容自己的作坊會繼續有穩定的利潤產生,不會擔心手下工人會活不下去,一個堅定穩固的大後方是很重要的。如果大旱,米鋪的生意不會受到影響,沒米賣就賣油賣酒賣臘肉。反正自己的酒也是雜糧與果子釀的,不會被朝廷禁。
    心情好了,就沒有再故意欺負格圖肯。
    格圖肯這幾日過得神清氣爽,在地裏隨便見著一個人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八卦一大堆趣事,吃的菜也頗有意思,每天中午在作坊吃飯,都吃得開開心心,基本上是按江容的要求有肉吃有青菜吃有炒菜吃有大米飯吃有湯喝。豆渣餅,花生渣餅,菜糊餅,這些,他都很鍾意吃。並且這邊也不太會碰到什麽危險,每天出去隻帶兩個親信的侍衛,感覺透氣多了。
    每天晚上回去吃飯時,格圖肯就同將軍夫人講中午吃了什麽,又看到了什麽,各個作坊用什麽材料,都是什麽時候種的,要什麽樣的地好種,說回京城了就要一個莊子自己種地,都種些什麽,一開始產出的就送到嬸嬸的飯桌上吃。
    格圖肯雖然被將軍夫人所撫養,將軍也願意過繼自己兄長的兒子,但是宗室,能不能過繼與爵位承襲有關係,不是當事人願意不願意的事,得看皇帝的恩典。於是格圖肯雖得將軍夫人疼愛嬌縱,卻也隻能喊將軍夫人做嬸嬸。
    來到這鄉下,格圖肯覺得種地也很好,也可以過得很好,不用時時提心吊膽擔心些什麽,反正如果格圖肯申請一個莊子的話,應該是能夠要得到的,心裏安定了,於是心胸就開朗了。
    將軍夫人看到格圖肯開心真是又心酸又欣慰,將軍夫人沒有生育,格圖肯是她從一個病病歪歪的孩子就開始帶的,帶到這麽大多不容易啊。將軍夫人也不指望格圖肯有多上進,隻要他健康開心的活著就好。這孩子從小身子不好,不愛說話,性格拗,不開心不快活,不喜歡同其他宗室子弟一起玩,不肯上宗學。這陣子這孩子天天開開心心的,多不容易啊。
    愛屋及烏,這裏令格圖肯開心,將軍夫人就喜歡這裏了。
    將軍夫人覺得這周圍的農人們日子過得不錯,可以做工,地裏的收成也不錯,直接可以去賣,沒有老鼠糟蹋,交租直接交銀子或是銅錢,見到地主們講話腰杆也是直的,地主們同佃農講話也是和氣的很。
    這裏地主與農民相處還算融洽。
    隨便一個鄉間小孩子就識字會算賬,看著他們一夥人是覺得有趣,大大方方的看著,不象其他地方的那樣縮頭縮腦。鄉紳們都是衣冠楚楚的,比其他地方的鄉紳們更和氣,更受人尊敬。
    其實中國大多數鄉紳基本上也是辛苦種地勤儉節約的典範來著。象那種動不動就拉佃農的女人們進自己房裏的事,根本是不太可能的,大把可心可意的美人可以買,何必去找種地的黑裏拉磯加粗不拉磯的女人。隻有佃農一直抗租不交,氣急了才會拉個人去抵債,可是一個做農活的女人能抵幾個銅錢呢?鄉紳們無疑會選擇收齊地租,大家好聲好氣的相處。
    大家的生活都很美滿,於是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明心講經得到眾人的追捧,講經場麵極為熱烈,聽得懂,聽不懂的人都去聽。當然,大部分人都聽得懂,聽不懂的是不懂事的孩童。
    將軍夫人帶著一眾侍女侍衛聽得很入迷。
    明心講經深入淺出,他雖然年輕,卻也是出自名寺,自幼在恒印身邊教養長大,耳熏目染,見識自然不凡。
    在將軍夫人看來,明心講經不比京城的那些大寺廟的僧人差。因他年輕,博覽群書,思想更為活躍些,加上明心這幾年時時接近的是農人,語言自然是淺白易懂,舉例就是身邊的事,自然更為有趣,。
    每天晚上還有皮影戲草頭班子唱戲,鬧鬧哄哄的,附近的農人都來看。將軍夫人一眾看得入迷,很少有機會看到鄉間草頭班子的戲,難免覺得新鮮有趣。
    時時有還有本地鄉坤家的少爺過去時時探望,問這些侍女們過得慣不慣,有幾個富家英俊兒郎,說的甜言蜜語令人心慌慌。當然這些都瞞著將軍夫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