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七、巴陵公主
字數:4241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金枝菜葉 !
就在清瑜躊躇不知如何挑起話頭時,太後倒是話鋒一轉,自顧說起清瑜想知道的事情來,她對清瑜道:“立後是一件關係重大的事情。澤禮年幼,哀家雖關心他,到底國事纏身。宮裏這些奴才倒是多,卻又不是知冷熱的貼心人。平陽伯府有個六小姐,是哀家的隔房侄女,比澤禮大三歲,從小就是個穩重知禮的,脾性倒是像足了你。哀家有心讓她入宮來,照顧著澤禮。到底是自己人,有她在,哀家也能放心澤禮的飲食起居。”
清瑜小心的道:“太後娘娘的侄女自然是好的。隻是我們陳國選後,禮儀規矩本多。聽說那位張小姐幼失慈父,雖不是她的錯,但這件事難免會被老臣指摘。太後娘娘剛剛秉持朝政,不宜與那些老臣起衝突。您看,這皇後之位是不是另選她人更好些?”
清瑜提起這話,太後頓時心中有氣。她拍案道:“什麽破規矩!父親早逝,已是不幸,這些人還在背後戳人家脊梁骨!規矩,規矩,本就是要適時而變。若真個論起來,先帝駕崩,宗室守孝三年不得婚娶,澤禮的皇後也不用選了。是他們這些老臣上書,說要早定東宮,扶正氣數。我這才允了。他們倒好,這會又來雞蛋裏挑骨頭,哼!”
太後署理朝政這些日子,沒少受那些老臣的氣。雖然眾人對於陳帝的這種安排不敢指手畫腳,但是仍然有不識眼色的老禦史搬出各種規矩來為難太後。一會暗示朝廷牝雞司晨,亂了體統;一會又對太後施政時的小錯大肆渲染。若不是因為朝政初定,陳國亂不得,太後早就不容這些老東西了。隻是清瑜說的是,目前陳國經曆一波三折,剛剛安定下來,為了顧全大局,太後不得不暫時忍氣吞聲,不能輕動那些老古董。
況且要立自己的侄女為後,無論是朝臣還是嘉王,隻怕都不服氣。太後目前還沒有能力力壓兩方,自己獨大。
清瑜見太後震怒,哪裏還敢觸虎須,隻得低頭侯在一邊。
太後想了想,料定嘉王府這邊有自己的打算,便問道:“那依你看,這皇後選哪家千金為好?”
清瑜定了定神,恭謹回答道:“臣女倒有幾個人選,供太後娘娘參考。如今京城裏與澤禮年歲相當,家世不凡的貴女還有幾位,諸如朗國公的長孫女,昭烈將軍府的三小姐,還有前宰相顧老先生的小孫女,都是賢名在外,品貌雙全的。”
清瑜的提議倒是讓太後一愣,她說的這幾個人選倒還真不是嘉王府一係的,要麽是老資格宗室,要麽是前朝舊臣,論立場可謂都是典型的中立派。扶了這幾位貴女中的任何一位為後,倒不會偏向太後、嘉王、顧命大臣這三方任何一方。況且將來這些貴女裏無論誰進了宮,都是自己的媳婦,太後也有幾分信心,能將她們調教得乖乖聽命。隻要立場不偏,這小皇後還不是唯太後馬首是瞻?
太後微微頷首道:“這幾個女娃哀家也聽說過,這幾位倒是名聲都不錯。你久不在京城,消息倒也靈通得很。”
清瑜微微一驚,忙低頭道:“太後過獎,因是事關澤禮,臣女不敢粗心,特地找人打聽過。不過是提供些備選,到底要太後您親自拿主意。”
雖然很想扶持自己的侄女兒為後,可是麵對那幫死硬講規矩的老臣和隱然在外作對的嘉王,太後也不得不鄭重考慮。她微笑道:“你有心了,左右還有些時日,哀家會斟酌斟酌的。改天宣這幾個女孩子進宮來相看相看,若真的有那德才兼備的,也算是國家之福了。”
清瑜見太後雖然沒有答應,可是那口風也是鬆動了的。清瑜還沒有自大到認為可以憑借口舌之利,便打動太後這樣心誌深沉的人。她感激的送上高帽,道:“太後深明大義,不徇私情,天心可鑒。您為國事操勞,又為澤禮費心,這才是我們陳國之福。”
太後對這種話聽得實在太多,隻淡淡一笑,拉著清瑜的手,鄭重道:“明人麵前不說暗話。你父王與哀家各有立場,你這個孩子夾在中間為難我也知道。按理說,你自然應該是偏向你父王一些。但是哀家觀察你這麽久,發現你這孩子在大是大非上很是有自個的主意。為了咱們陳國的社稷,為了澤禮的江山,哀家希望你能做點事兒。”
清瑜被太後反手一頂高帽壓下來,心中不免有些警惕,忙謙辭道:“太後盡管吩咐,臣女力所能及之處,必定竭盡所能,為太後分憂。”
要知道清瑜答應得雖然痛快,可是“力所能及”四個字卻是萬能膏藥。到時候若不方便,清瑜大可順水推舟,自言輕賤。反正她是個女子,也沒有野心。
太後聽了倒是歡喜,從袖子裏取出一份奏折,遞給清瑜道:“這是方公公找出來的,當日你在巴州時,對於處理難民事件,還有修理京都城禁的一些進言。上頭還有……我夫君的批示。”
清瑜微微一愣,接過一看,確實是已故太子,如今要追封為神宗皇帝的太子叔叔的手筆。清瑜頷首道:“此事不假。”
太後道:“哀家仔細看過。你這提議實屬難得。”
清瑜對於巴州難民的事情一直關心,如今國喪一件接一件,她給父親的提議也因為朝政紛紜,被父親一直壓著。聽說巴州那邊難民生活日益艱難,清瑜也有些焦心。如今太後主動提及,莫非此事有轉機?
清瑜忙道:“太後明鑒。巴州難民生活困苦,久拖怕有亂象。臣女這提議隻是一點皮毛,還請太後盡快召集朝臣商量萬全之策。”
太後冷聲道:“朝臣?如今他們都忙著站隊呢,有幾個能安下心來關係民生?這些人讀了這麽多聖賢書,見識還不如你我。我可聽說了,當年你父親在工部主政,重建了火災後的麻雀裏,都是聽了你的建議。可見你在這些民生事務上,是既有眼光,又有心思的。怎麽樣,願不願意為難民們做些事情?”
清瑜愣道:“太後要臣女出麵?這個怕不合規矩吧?”
太後叱道:“又是規矩。哪裏來那麽多規矩?有本宮給你撐腰,你隻管大膽去做便是了。人在做,天在看。隻要你好生籌謀為民生謀福祉,千古功過自有人說。你倒是爭口氣,讓這些隻會說教的老古董看看,咱們女人一樣能做大事。”
清瑜這才聽出來,太後這麽做,原來也有為她這個太後正名的意思。同時,這件事交給清瑜去做,做好了,是太後知人善用。做砸了,隻怕就會推到嘉王府身上去。
憑良心說,從政治上考慮,清瑜應該躲這件麻煩事躲得遠遠的。但是清瑜總覺得眼前不斷晃動著當日在巴州城外見到的那些難民。這些人也是陳國的子民,他們的家園被蒙古人劫掠縱火燒毀,他們忍饑挨餓四散飄零。可是當皇家需要的時候,那麽多人站出來,跟著福王世子去打叛軍,清瑜始終覺得,陳國皇室欠這些難民一個交待。
清瑜猶豫的神情落在太後眼中,太後便知道清瑜有些動心。她拉過清瑜溫柔道:“你若是擔心你父王不準,或是擔心朝中大臣議論不合規矩,哀家自有辦法。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心去辦這件事?”
清瑜咬了咬嘴唇,低聲道:“臣女雖然不是大丈夫,於國於民卻有一份忠心。”
太後微笑道:“這便好了。陳清瑜聽旨!”
清瑜一愣,忙跪下恭聽。
太後朗聲道:“哀家封你為巴陵公主,允許你在巴州建公主府,節製巴州知府,全權署理巴州內政,尤其是巴州難民之事。並著吏部選派些精幹吏員,輔佐於你。望你好好做事,替哀家分憂!”
清瑜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公主?太後竟然封了自己為巴陵公主,並且在巴州建公主府!這在公主中的待遇幾乎等同於藩王了。當然,與藩王不同,公主府除了少數護衛之外,是沒有軍隊節製的。
清瑜期期艾艾的謝恩接了旨,半晌沒有回過神來。直覺告訴清瑜,太後這麽做,並非表麵那麽簡單。雖然太後說了,是想讓自己為她解決巴州難民的事,順便借用清瑜的才能,為女性正名,從而為垂簾聽政的太後爭一口氣。可是,這值得太後將政敵攝政王的女兒封為公主嗎?陳國可是數十年來無公主,哪怕是一個無軍權,遠在巴州要處理一堆麻煩事的公主,那也是抬舉清瑜了。
太後見清瑜患得患失的樣子,笑道:“好了,你難得進宮一趟,就去看看澤禮吧。這些日子他跟從太傅學習禮儀,也辛苦得緊。哀家還有不少奏折要看,先回宮了。”
清瑜忙跪送太後鑾駕。等太後去遠了,清瑜方才跟著小太監往乾清宮去見澤禮。雖然還沒有正式舉辦登基大典,但是自從先帝遺詔宣讀之日起,澤禮就已經是名義上的陳國皇帝了,自然要住在皇帝寢宮中。(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