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建房

字數:2726   加入書籤

A+A-




    餘小草朱俊陽!
    柳氏也知道娘家的情況不太好,一年能攢個一二兩銀子已經算不錯了,自己身子不好,娘時不時地補貼自己,孩子爹出事的時候,家裏已經拿了二兩過來……這十兩銀子,娘不知道怎麽東拚西借過來的呢。
    她把荷包往回推了推,道“這房子泥坯還能用,隻要上山砍些樹木把房梁修一修,再弄些稻草上去,就能住人了。娘,咱家也不容易,哥哥嫂子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錢,哪能都貼補給我這個出嫁的女兒?”
    柳氏的大嫂韓氏,從婆婆手中抓過荷包,強塞進小姑子的手中,道“房子以後你們是要長住的,要修就好好整飭一番。我看過了,幾個屋子裏的炕也不能用了。還有這籬笆牆……妹妹一家離村子遠,又背靠著大山,籬笆牆不安全。這麽一算下來,十兩銀子還不一定夠呢!快拿著,一家人客氣什麽!”
    老二媳婦胡氏的臉一直拉長著,家裏就這麽點家底,都讓婆婆給小姑帶來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哪有娘家老貼補的道理?婆婆的話,她不敢頂嘴,聽到大嫂獻好賣乖,不由得撇撇嘴,扭頭輕輕“切……”了一聲。
    老二柳漢聽到了,皺起眉頭警告地瞪了她一眼,一副“你這婆娘要敢說出不好聽的話,回家有你好看”的表情。胡氏涼薄自私,可小草的二舅能管住她,她知道自家男人非常孝順,平日裏隻敢跟妯娌拌拌嘴,在婆婆麵前不敢說一個不字。
    被自家男人一瞪,胡氏馬上老實下來,低下頭屁都不敢放一個。
    老三柳浩一邊從牛車上搬下一袋窖藏的紅薯,一邊笑著道“姐!你就拿著吧,不收的話,老娘要生氣嘍!”
    柳氏還要在推辭,餘小草上前代她接過來,道“娘,這是外婆和舅舅舅母的一番心意,您就收下吧。再說了,我們確實也需要這筆錢,您要是心裏過意不去,就當是咱借的,等以後掙了錢再還外婆就是了。”
    “是啊,是啊!雲子,你還沒個孩子有主意呢!這是小蓮吧,幾天不見白了不少。”姚氏拉過小草的手,不住地誇獎著。
    餘小草嗬嗬笑道“外婆,我是小草,小蓮帶著小石頭上山撿柴去了。”
    餘小草跟小蓮是雙胞胎,容貌上自然相像。隻不過小草出生時先天不足,比較瘦弱蒼白些。小蓮呢,從小就跟在柳氏後頭幹活,皮膚黑了些。兩個人站一起,很好認。不過,喝了半年的靈石水,小草的身子強健了不少,小蓮的皮膚也比以前白了,兩個人越來越讓人分辨不清了。
    姚氏欣喜地看著能跑能跳的小草,對柳氏道“小草這孩子身子好了,你也掉了個心病。我瞧著,你的臉色也紅潤了些,最近親家母舍得給你請大夫了?”
    “她哪舍得在我身上花錢?以前犯病的時候,她都說我裝的,不讓草兒她爹幫我請大夫,何況現在?這半年我覺得身子好了不少,大海瞞著別人偷摸給我吃了一冬天的藥。這幾天照顧孩子爹,雖說累了些,我卻覺得身子輕巧了許多,那天在床邊趴著趴著睡著了,第二天起來也沒發病。想是病已經好了,娘,你就別為我擔心了。”
    柳氏心中又是慶幸又是奇怪,這個家要是連她也病倒了,真真就沒法過了。
    餘小草摸了摸腕上的五彩石,心中竊笑不已。
    柳家兄弟先把以前的木頭柴房收拾出來,大致地修葺一番,把帶過來的東西搬了進去。姚氏帶著兩個兒媳婦(老三媳婦孩子小,脫不開身就沒過來),又幫著把院子拾掇一遍,水也沒顧得喝,就趕著牛車回去了。
    姚氏放心不下,可她知道女兒一家五口擠在一間房中,留下來也沒個住的地方,她們得在日落前回到西山村,所以留下一句“過兩天再來看你”的話語,就匆匆離開了。
    柳家三兄弟則留了下來,準備趁著春耕前,幫著妹妹妹夫(姐姐姐夫)把房子修起來。
    餘海為人厚道,平日裏別家有什麽事,隻要招呼一聲,他總會熱心地過去幫忙,在整個東山村人緣很是不錯。聽說他要收拾老宅,鄉鄰們紛紛趕來幫忙。
    大伯父餘立春的大兒子,會泥瓦匠的活計,外邊的活也不接了,被他老子趕過來幫忙。接下來的幾天,餘立春帶著仨兒子倆孫子,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二伯父餘立夏住得遠不說了,身子骨最近有些不太舒坦,隻派了一個兒子過來幫忙。
    餘海光屁股一起玩起來的幾個好兄弟,也花了大力氣摔土坯,建土牆,伐樹木……忙得不亦樂乎。跟他有過命交情的趙獵戶,和他的兒子趙晗,每天不但送來獵物,打獵回來後準時來幫忙。還有他的左鄰和右舍,不用人招呼,天天來報到。
    一般來說請人來幫忙蓋房子,是要管兩頓飯的。這些人知道餘海一家剛分出來,家裏沒有餘糧,每天自帶幹糧,不願意吃他們家一口飯菜。餘海全家上下感動不已,小草深深體會到了古代人的質樸和善良。
    人多力量大,三間房子加上院子的圍牆,十天工夫就完工了。望著大大的院子,嶄新的房子,柳氏流下了喜悅的淚水。小草姐弟三個,在院子裏笑著鬧著,別提多高興了——他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柳家兄弟把廚房砍滿了柴,又將後院的水井清理幹淨才離開的。房子晾了兩天,腿已經能拄著拐杖走路的餘海,便帶著家人搬了過去。
    這十來天,除了老餘頭帶著老大每天下午到老宅幫忙外,其他人臉麵都沒露一下。房子蓋好了,餘海宴請村裏鄉鄰的時候,李氏倒是帶著兒子湊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