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登門

字數:2619   加入書籤

A+A-


    餘小草朱俊陽!
    一行人回到東山村的時候,那輪火紅的太陽正漸漸靠近西山,給山頂鑲了一道燦爛的金邊兒。東山村大多數村民,剛剛吃過晚食,許多老年人和婦女,都聚集在村口的老榆樹下,下棋的下棋,嘮嗑的嘮嗑。
    其中,那個身材肥碩,口沫橫飛地跟人拉呱的,正是餘小草的大伯母李桂花。她兜裏揣著一把瓜子,嘴皮子快速蠕動,瓜子皮在口邊翻飛,一雙綠豆眼睛賊溜溜地四處亂瞟,不知又想說誰的壞話了。
    她身邊的熊氏,用胳膊肘搗了搗她,朝村口的方向努了努嘴,道“桂花,瞧那邊!不是你家小叔子,和他家寶貝閨女嗎?聽說,他們前天跟趙獵戶爺倆去府城了!嘖嘖,我都活了大半輩子了,還沒去過府城呢,小草那丫頭片子,你那小叔子也當寶似的,到處帶著溜達!”
    “嘁~什麽寶!到頭來,還不是個賠錢貨?”李桂花自從去老宅沒占到什麽便宜,還連做幾天噩夢,就再也不敢去老宅晃悠了。她還到處說老宅邪性,餘海一家如何如何……不過,村裏人都知道她的脾氣,很少有人把她的話當回事。
    熊氏眼珠子一轉,笑得一身肥肉亂抖,道“該不是你那小叔子,見趙家日子過得好,想結下兒女親家吧?嘖嘖,要結親也不選小草那丫頭啊,病秧子一個,不知道啥時候又犯病了!”
    “誰知道呢!老二跟趙獵戶是結義兄弟,說不定兩人到府城有事,小草纏著要跟去的話,老二那疼閨女的模樣,根本不舍得拒絕!至於想結親,親上加親也未必沒這可能!”李氏把瓜子嗑的吧唧響,周圍那麽多父老鄉親,也不知道客氣一聲,隻顧自己吃獨食子。
    熊氏撇嘴壞笑道“你小叔子打得一手好算盤。那趙家可是咱們村數一數二的富戶。上次跟你小叔子去山上獵的熊瞎子,聽說啊,賣了足足三百兩銀子。你家小叔子傷得這麽厲害,他跟趙獵戶關係又好,一定分了不少吧!”
    李氏一聽熊瞎子賣了那麽多錢,很可能都分給老二了,連登時變了顏色,連聲道
    “我說呢!老二瘸著腿搬出去,家裏沒個像樣的勞動力,日子卻越過越紅火呢!原來背著爹娘,昧下了那麽多銀錢!難怪又是修房子,又是蓋院子,還買了不少布料做衣服……不行,我得去跟娘說說!當初趙獵戶賣熊瞎子的時候,家裏還沒分家呢!怎麽也得補償我們一些!”
    李氏把手中的瓜子,塞進熊氏的手中,急吼吼地回去了。不過,她還沒剛提賣熊瞎子的錢,就被變了臉色的張氏一頓亂罵,還分派了不少活幹。接下來的幾天,再想出來躲清閑,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此時村口處,村民們見趙獵戶和餘海身邊,多了幾個穿綢著緞的英武大漢,都小聲議論著。餘小草買的東西,都掛著趙晗和房子鎮那兩位手下的馬背上。一來是因為毛驢太小放不下那麽多東西,二來怕她買了那麽多東西遭人眼紅。
    房子鎮迫不及待地想要早點見到闊別三十年的師父,跟趙步凡徑直回了趙家。趙晗帶著李力兩個,把東西給小草送回了家。
    柳氏聽說趙家來的客人,熱情地把地裏的蔬菜,每樣都摘了些,給趙晗帶回去。趙晗家中雖說也開了點菜地,可家中沒人會種地,蔬菜出得稀稀拉拉,哪有餘家蔬菜的水靈勁兒。
    自從餘海一家搬出來後,跟趙家的關係更加密切。趙晗隔三差五地給送些獵物過來,還幫著種菜收菜,幹起活來從不惜力氣。餘家還時不時地給送些自產的蔬菜過去。
    趙家吃了餘家送去的蔬菜,對自己菜地的青菜什麽的,更加嫌棄了。連趙子墨老爺子,都不止一次誇讚餘家會種菜,菜長得水靈味道也爽口,配著能多吃兩碗飯!他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硬朗,就連以前征戰留下的暗傷,也似乎好了不少!
    趙晗也沒客氣地把蔬菜收下了,還把兩個紅通通的番茄,遞給李力他們。李力跟著將軍大人到各府做客,是見過番茄的。不過,人家都是種在花盆裏,當觀賞植物的。
    嚐過番茄酸酸甜甜的味道,李力這才知道,原來番茄是可以當水果吃的呀!等晚上的時候,他吃到番茄做的菜式,才恍然——原來番茄不是水果,而是蔬菜呢!
    送走了趙晗三人,柳氏一邊收拾小草買的東西,一邊噓寒問暖地詢問父女倆這三天在府城吃的好嗎,住的怎樣。對於小草花錢的大手大腳,柳氏基本已經習慣了。好在小草也很能賺錢,她也就不再說什麽了。
    小草買給她的那塊色調淡雅的細棉布,柳氏愛不釋手。在小蓮和小草姐妹倆的慫恿下,把棉布在身上比劃一下,果然很適合她,把她那嫻靜溫婉的氣質充分襯托出來。就連餘海都連聲誇讚小草的眼光好!
    小草把貼身帶著的首飾包拿出來,先取出給小蓮買的丁香耳飾,幫她戴在耳垂上。精致的耳飾,把小蓮那紅撲撲的小臉蛋,襯托得更加精致。
    柳氏在旁邊笑著道“小草這對耳釘選的不錯。女孩子家,就該有幾樣首飾。以前是家中困難,以後是該給你們姐妹準備一些了!”
    哪個小姑娘不喜歡銀光閃閃的首飾?小蓮對那些耳釘珠花,簡直就愛不釋手,戴在頭上不舍得拿下來。餘海夫婦笑嗬嗬地看著她臭美的樣子,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娘,這是我給你買的。快試試合不合適!”小草把那對銀鐲和簪子拿出來,獻寶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