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懵逼

字數:2810   加入書籤

A+A-


    餘小草朱俊陽!
    好說歹說,才把餘彩鳳給勸了去。劉俊平卻懂事地堅持留在家裏照顧爹。雖然大夫已經說劉虎病情無大礙了,可身邊總得有個人照顧著。劉俊平就自告奮勇地留下來了。
    餘海把姐姐一家領到附近的小菜館裏,點了幾個菜。餘彩鳳看到桌上雖然素菜居多,可油水卻不少,心中心疼這頓飯得吃掉多少錢啊。
    餘小草讓劉燕兒和小方平先喝半碗濃濃的大米粥,笑著道“表姐,小平,先喝點粥潤潤腸胃。等回到東山村,我再給你們做好吃的。”
    帶著濃香的大米粥,喝在肚子裏暖暖的。小方平一口米粥,一口雞蛋地吃著,心中覺得再沒有比這更美味的菜肴了。他一臉滿足地道“表姐,這飯菜已經很好吃了。你做的飯菜,能比這好吃?”
    餘海自己都沒怎麽吃東西,隻顧著給姐姐夾菜。聞言,他笑著道“小平,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小草姐姐的手藝,那可是出了名的。就是珍饈樓的大廚,都誇讚過呢!”
    小菜館裏的老板娘,聞言撇了撇嘴,心道這一家子可真會吹牛皮,珍饈樓的大廚,眼界高到頭頂上,能把你一個小丫頭的廚藝看在眼裏?吹牛也不打打草稿,你咋不說珍饈樓的燒雞、鹹水鴨是你們家做出來的呢?
    老板娘,你一不小心真相了!
    餘彩鳳看著滿桌的菜,略帶不好意思地道“小海,你也太破費了。咱這幾個人,點這麽多才幹啥?吃不了多浪費啊!”
    餘海看著姐姐瘦得都快脫相了的臉,給姐姐夾了一筷子豆幹炒肉絲,鼻子微酸地道“姐,多吃點!回去讓你侄女好好給你補補。”
    小草也趁機解釋道“大姑,你們目前的身體,不適合吃油膩的,所以點的菜有點清淡。將就著吃點兒吧,等把胃養好了,想吃啥我都給你們做!”
    菜館的老板娘,不太高興地撇撇嘴,小聲嘀咕道“才多大的女娃子,就這麽愛說大話!這當爹的也不管管,想吃啥都給做?燒雞會做嗎?桂花鴨能做嗎?不舍得點肉菜,還說得這麽好聽。”
    她的聲音雖小,餘小草喝了一年多的靈石水,五感比一般人要靈敏得多,自然聽到了她的嘀咕聲。小草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老板娘被她看得心中一驚,縮了縮脖子,心中暗道我聲音這麽小,這丫頭不可能聽到的。就是聽到了又能怎麽樣?我說的可都是大實話!
    餘小草自然不會跟她一般見識。一行人吃過飯,又用油紙包給在家中的劉俊平打包一些飯菜,在街上買了些白米、菜、肉和一隻肥肥的母雞,才又回到餘家在鎮上的院子。
    劉虎吃了藥,已經睡著了。餘小草把帶回的飯菜給劉俊平吃,自己到廚房用雞湯熬了濃濃的雞絲粥。院子裏飄散著雞湯的香味,勾引得剛剛吃飽肚子的小方平,一個勁兒地咽口水,眼睛不時地往廚房瞟上一眼。
    等劉虎小睡後醒來的時候,一碗飄著濃香的雞絲粥,被端到他的麵前。晶瑩剔透的米粒融化在濃濃的粥種,一根根雞肉絲遊離其中,再點綴著綠綠的蔥花,加上不容人忽視的雞湯的香味,哪怕肚子不餓,也會產生幾分食欲來。
    餘彩鳳默默地吞咽著口中分泌旺盛的唾液,接過侄女手中的粥碗,用勺子小心地吹涼了,喂進男人口中。小方平爬到炕上,眼巴巴地看著粥碗。劉燕兒雖然極力忍著不看過去,卻低著頭不停地吞著口水。隻有剛剛吃飽肚子的劉俊平,露出淡淡笑容,看著爹一口一口地喝粥。
    吃了幾口鮮香無比的雞絲粥,劉虎看了看巴巴地瞅著自己的小兒子,抬手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道“我吃好了,剩下的你們分吃吧……”
    劉方平小盆友忙把腦袋搖成撥浪鼓“爹,你把粥吃了,病就能好得快些。我中午吃了炒雞蛋,還有香噴噴的大米粥,肚子好飽呢!你快吃吧!”
    劉虎是個會心疼人的。餘彩鳳剛嫁過去的時候,什麽好吃的,他都省下來給媳婦吃。有了孩子之後,他會把家裏最好的東西,先給媳婦和兒女們,自己粗茶淡飯卻甘之如飴。這也是餘彩鳳後來死心塌地地跟他過日子的原因。這樣味道鮮美的雞肉粥,無論誰怎麽說,他也不肯獨自享用。
    直到餘小草說了句“廚房裏我熬了一鍋粥呢,咱們一家人吃都管夠!小平、燕兒表姐,我們去廚房盛了端來大家一起享用吧!”
    劉方平一聽,歡呼著從炕上跳下來,趿拉著鞋子就跟在小草身後出了屋,像個小尾巴似的,亦步亦趨地走在小草身邊。
    當六碗雞絲粥都呈現在劉虎麵前時,他才把碗裏的粥全都吃了下去。雞絲粥裏放了幾滴靈石液,劉虎吃完一碗,渾身感到暖洋洋的,沉重的身子也變得輕快不少。
    正當餘海一家沉浸在親人團聚的喜悅中時,朱俊陽小郡王卻顧不上跟在唐古鎮殷殷盼望他回來的母妃相見,就帶著上百輛裝滿貨物的馬車,風塵仆仆地回了京。
    皇帝在金鑾殿上召見了他。當著文武群臣的麵兒,這位不到十七的小郡王,把他這次在海外的見聞洋洋灑灑地講述出來。群臣聽著如天方夜譚般的海外奇遇,時不時發出幾聲輕微的驚歎。當皇帝把陽郡王帶回來的幾位金發碧眼的洋工匠,召上殿來,大臣們更是如同看到什麽怪物似的,眼睛睜得老大,嘴巴都合不上了。
    雖說建文帝沒榮登大寶之前,也出過海,帶回了番薯這種高產作物,但紅頭發、綠眼睛的洋鬼子,卻未曾帶回來。也難怪大臣們驚訝不已。
    “俊陽啊!朕讓你尋的作物,到底怎麽樣了?”今年北方旱災,餓殍遍地,災民到處流竄,建文帝憂心不已。如果尋到了玉米和土豆這兩種高產作物,家家都有餘糧,災情會減輕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