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邀戰

字數:4996   加入書籤

A+A-


    燕山山脈,八達嶺一帶,延慶和昌平交界的地方,唐軍於山間紮營。
    傍晚,前軍總管契苾何力向統帥李世民匯報當日最新軍情“清軍大舉增兵,且一反常態,不計傷亡,拚命打壓我軍斥候。本來前軍偵騎最遠離京城城牆不過二三十裏,而今卻被擠壓到昌平腹地。”
    “今日傷亡幾何?”太宗皇帝問道。
    “戰死者不下二百,傷者亦有百餘。敵軍應當也是差不多的數目。”契苾何力說起來頗為痛心。斥候都是軍中精銳,一日間傷亡如此之多,著實有些駭人。
    李世民微微皺眉,握住腰間寶劍劍柄的右手不自覺地緊了緊“不對勁,不對勁,今日的情勢太過蹊蹺。”
    想了想,李世民接著問道“可曾審訊抓來的活口?”
    契苾何力回應道“這是自然,已經再三確認,敵軍約莫有三萬多人,由鑲白旗旗主富綬統帥,實際由宿將鼇拜指揮。”
    李世民把情報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抓住了其中的關鍵“三萬多人,看來北京城中的八旗兵已經傾巢而出了,說不定還有些綠營兵被攜裹其中。那個什麽順治就這麽在空城裏幹坐著?前幾日的試探,清軍明知道我軍采用固守之勢,卻擺出這麽大的陣仗來,目的絕不是逼我軍決戰。以我軍營寨之堅固,就算八旗兵把大炮拉到山裏來,也不是短短幾天能轟開的。有這幾日的功夫,南北兩路匯聚,清軍就再無活路了。突然不計傷亡,擠壓我軍偵查範圍,這順治,莫不是想逃?”
    豁然開朗之後,太宗皇帝馬上安排道“清軍一反常態,很有可能是要掩護城中家眷北逃盛京,速速將此消息報於衛國公!”
    吩咐親隨之後,李世民轉向長孫無忌、契苾何力等人“傳令,各營做好準備,明日全軍開拔,出山邀戰!”
    本來李二郎還打算再等兩日,等後續諸軍到齊之後,再行決戰。
    畢竟敵軍火炮威名甚著,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輕易開戰未必能討得了好處。
    但如今這形勢,卻由不得唐軍猶豫了。大好的戰機可不能輕易放過了。
    至於說敵軍是不是故意引誘決戰,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不過太宗皇帝對麾下兒郎們的戰力很是信任,就目前匯集的四萬健兒,當也有七八成把握掃平京師八旗了。
    倚燕山而戰,就算是敗了,大不了退入山中營寨,又有什麽好怕的。
    第二天一早,看著從山道中魚貫而出的唐軍大隊,鼇拜麵沉似水。
    本來想著可以多瞞兩天,誰知唐軍如此堅決,僅僅隻是個模糊的可能而已,便不等人馬到齊,匆忙出山決戰。
    也罷,既然你們找死,我滿洲第一巴圖魯就成全你們。
    三萬餘人,又有上百門大炮在手,今日一過,爾等皆為齏粉。
    山腳下有唐軍紮下的前軍營寨,守護著道路,清軍便是想阻止唐軍大隊出山也不可能。唐軍的斥候拚了命地廝殺,讓數量稀少的八旗精銳探馬迅速減員。
    鼇拜索性下令探馬收縮,靜待唐軍集合完畢。
    既然要野戰,便出山來平原吧。到了空曠的原野上,我大清炮隊才能更好地發揮威力。
    唐軍行動迅速,四萬餘人不過一個來時辰便沿著八達嶺、居庸關方向行至南口一線展開。
    居庸關天下雄關,不過到了大清國這會基本棄置不用,八旗隻在這裏象征性地駐紮50人了事。
    唐軍兩日下宣府之後馬不停蹄,以跑死數千匹馬的代價,往東南方向疾馳三百裏,在清軍反應過來之前拿下了這座北京門戶。
    這也怪不得八旗反應遲鈍。
    但凡大軍開拔,必然要諸多準備。
    數以萬計的武夫,一路上吃喝拉撒,防禦警戒豈是一件輕鬆事。
    史書上寥寥數十字的戰役,前期準備工作都得幾個月的時間。像明堡宗這種三天完成二十萬大軍集結的,隻能用天縱奇才來形容。
    這麽長的準備時間,足夠敵對勢力得到消息做好準備。
    如唐軍這般從犄角旮旯裏這樣突然冒出來,然後不惜馬力連續奔襲的,誰碰上都得懵。
    前麵大同被一鼓而下,而後宣府突襲,等京師收到消息的時候,唐軍前鋒都到懷來了。
    再商議布置一番,把貓冬的爺們們集結起來,北上數十裏趕到昌平的時候,居庸關的佐領已經壯烈殉國,京城門戶大開,再無險可據。
    不過這會唐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前鋒馬匹損失殆盡,武夫們也疲憊不已,堪堪守住了進攻基地,卻再也無力繼續奔襲了。
    尤其是敵軍已經全麵動員起來,再想貪功也沒有機會了。
    清軍也不是沒想過奪回關隘,但盡管年久失修,唐軍又遠來疲敝,天險畢竟是天險,不是中小型火炮能撼動的。
    清軍數次突擊無果而終。等到把笨重的紅衣大炮拉來,唐軍已經把營地修到了山腳下。
    鎮國利器的咆哮對從未見過這種新鮮事物的唐軍震撼極大,原本堅固的木製大營被火炮轟擊地七零八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就在清軍以為唐軍將像順軍一樣崩潰時,壓著步甲衝入殘破大營的驍騎勇士卻在一番苦戰後被凶悍的唐軍府兵給揍了出去。
    接下來的時日,隨著後續軍團陸續抵達,唐軍的騎兵開始發威。
    一隊隊斥候們將清軍遠遠驅逐出去。數量有限的清軍不敢跟唐軍兌子,隻得任由唐騎囂張,灰溜溜地後撤到安全地帶,直到鼇拜盡起京師大軍北上,局麵才得以好轉。
    兩軍交鋒,大多都是這般,從一點點試探開始,直到雙方下定決心,才會展開決戰。
    前些日子的碰撞,讓滿洲第一巴圖魯感受到了切實的壓力。
    鼇拜知道,這支軍隊,跟以往交手的那些明軍、順軍、大西軍完全不一樣。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意堅韌,麵對這樣的對手,一個不小心,京營八旗就得交代在這了。
    與唐軍相比,清軍各方麵都談不上什麽優勢,數量上甚至處於劣勢,唯有一點,那就是在火器上,八旗兵占據絕對上風。
    今日之戰,便要靠這些神兵顯威了。
    唐軍出得山口,卻沒有順勢列陣,而是往西邊白羊溝方向移動。
    十三陵西邊的土坡上,立於高地上的鼇拜從千裏鏡中看的清楚,忍不住哼了聲“這唐軍還真是囂張啊,竟然當著我軍的麵行軍。”
    作戰序列和行軍序列截然不同,互相轉換也需要時間。
    大軍開動,前方斥候需探路數十裏甚至一二百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敵軍趁著行軍的當口突襲。
    而今唐軍竟然這般托大,在敵前十裏肆無忌憚,怪不得鼇少保忍不住吐槽。
    旁邊的蘇克薩哈附和道“這是不把我軍放在眼裏啊。這麽點距離,我軍騎兵瞬息可至,士卒慌亂間甲都未必披得上,說不定便能得一場大勝。”
    雖然朝會時跟鼇拜弟弟起了點衝突,但其實蘇同學這會跟滿洲第一勇士的關係尚可。
    這位仁兄尚不知道自己後來會死於鼇少保之手。
    盛京來人嘴巴都嚴實的很,除了福臨和布木布泰大媽,誰也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事。
    實際上,以蘇克薩哈在多爾袞死後馬上向福臨俯首的政客做派,也根本不是那種會跟鼇拜死磕的主。
    但是沒辦法,誰讓鼇少保捅了兩白旗的肺管子,非要推行換地呢,身為兩白旗在中央的代言人,老蘇想不上都不行。
    敢退一步,兩白旗老少爺們能一人一口唾沫星子把他蘇克薩哈給淹死。
    到後來,老蘇也扛不住,上疏乞守陵,結果還是沒躲過這一劫,結結實實領了盒飯。
    但是這會,明麵上雙方好歹還是兒女親家,老蘇還是很積極想跟鼇拜搞好關係。
    鼇拜放下千裏鏡道“唐軍這是畏懼我軍的紅衣大炮啊。這幾日想必他們也摸清楚了。這些大鐵疙瘩,厲害是厲害,但是移動起來太過麻煩,攻城倒是可以,野戰中,隻要稍稍動一動,便難以發揮作用。”
    成噸重的玩意,想要在戰場上拉來拉去,難度可想而知。
    等你收拾好炮架、彈藥,套上挽馬,生拉硬推轉移到新的射擊區域,再卸下裝備,調整射角,一套操作下來,仗都打了一多半了。
    所以大清國的鎮國利器基本隻是用來攻城拔寨。
    野戰?歐洲那邊擁有大噸位良種挽馬結構更優化炮車的十二磅炮想拉到戰場上都不容易,指望著矮小的蒙古挽馬把這大鐵疙瘩及時轉移到需要的戰場就更難了。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