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內政外戰

字數:6141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鹹陽宮,始皇帝親自送走了劉老三這廝後的第二日,帝國的高官們再度會首,研究今後三年集團重點投資方向。
    除了王翦、李斯、章邯等諸多舊臣和大神白起外,大殿中又多了三個生麵孔。
    其中一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乃是漢初曲逆侯陳平;第二位,唇厚耳大,目有精光,這是漢初三傑之一、兵仙韓信;最後一位,卻是相貌平平,乃是策士蒯徹。
    三位都在曆史上留下偌大名聲,雖然資曆淺了些,但依然在祖龍特許下,參加了這次高端論壇。
    至於蕭何、曹參等人,已經隨著劉邦踏上藍田歸漢之路,到自家後輩那兒享福去了。
    劉老三這廝本來想把陳平一塊帶回去,這贅婿思量了一番,卻沒有應下。
    不比蕭、曹兩家,武帝那會,老陳家已經絕後了,沒必要非得去漢國入仕。
    而劉漢那邊,有諸葛、蕭、曹這樣的大才,武帝、昭宣也多名臣,沒有他陳平太多的發揮空間。
    反倒是秦國這裏,雖然名將輩出,但除了李斯,找不到什麽能獨當一麵的謀國之士。
    索性留在秦國,輔佐始皇帝幹出一番事業來,說不定也能得仙人垂青,得享正神牌位。
    韓信就不說了,被老劉家傷透了心。
    蒯徹倒是無所謂,他一個縱橫派的,把蘇秦張儀視為偶像,入哪國都行。
    最重要的是這天下要四分五裂,這樣才有他這種策士大展身手的餘地。
    “蒯徹,那張良可願為我大秦效力否?”祖龍首先谘詢的既不是集團ceo 李斯,也不是各大區市場營銷總監白起、王翦等人,而是公關部負責人蒯經理。
    劉季那廝臨走,想把老夥計張良一塊帶去漢國,卻不想這大名鼎鼎的漢初名臣竟然不願意追隨舊主了。
    劉老三磨破了嘴皮子,老張不為所動,最後沒轍,隻得留下幾句暖心話了事。
    祖龍一看,機會來了。漢初三傑啊,如此人才,機會難得,馬上發動攻勢,希望把這位大才納入麾下。
    至於什麽博浪沙刺殺,那都不是事。朕這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蒯嘴炮略顯尷尬“徹無能,未能成事。”
    剛剛被提拔為公關部經理,第一個任務就辦砸了,屬實有點過意不去。
    始皇奇道“既不仕漢,又不肯仕秦?那張良又是何想法?難道還心念故國,想要複韓嗎?”
    當也不至於啊,這等智士,活得何其通透,既已知曉曆史,當知韓國複興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豈會沉迷其中?
    蒯徹答道“這倒沒有。那張良閱覽史集後,似是窺破天下虛妄,一心求索大道。這幾日正在收拾行裝,意欲暢遊諸國。”
    始皇帝點點頭“這倒是他的做派。也罷,既如此,不可強求。今日事畢,可差人送百金去以為遊資。”
    花點小錢,結個善緣,說不定日後他老張逛累了,想回老家出仕呢?
    就算沒這個打算,做個姿勢出來,也能讓天下人看看我大秦禮賢下士,千金買骨。
    又看向李斯“李卿,會稽項家叔侄和齊地田氏三兄弟可料理妥當了?”
    李斯答道“回陛下,那項氏叔侄和田家兄弟在通曉天下大勢後,自知複國無望,又不肯為我大秦效力,便在仙子建議下,打造船隻,浮海東去了。項家人去了日本三島,田氏去了三韓地界。”
    小年輕項羽是很不服氣,哪怕是知道了曆史進程,也還想搏一把,卻被老成持重的項梁給摁住了。
    始皇仍在,威壓天下,更何況大秦國從新位麵淘了那麽多好玩意,又收入大把的土地用來獎勵有功將士,秦軍戰力飆升,這個時候再去頭鐵非要去死磕,那不就是找死?
    至於日後小日子家的天皇是不是姓項,棒子國的人會不會一口山東話,那就看幾位經營的怎麽樣了。
    始皇帝點點頭,對總經理的工作表示肯定“如此甚好,齊楚兩家的刺頭出走,剩下些許貨色想來也翻不出太大的風浪。”
    接著看向下首的陳平“關東沒有出大亂子,陳卿的建議功不可沒,當升爵一級以為獎勵。”
    陳平微微欠身“陛下謬讚了,平不過從史書間尋些舊智罷了,不敢當此殊榮。”
    當日始皇問策,陳平給出的建議便是效漢法,輕徭薄賦,減除徭役,以安地方。
    項梁、田儋等人也是看到新法頒布後,百姓怨氣稍減,才徹底絕了念想,認命離去。
    始皇帝擺擺手“這是陳卿的功勞,誰也搶不走。”
    祖龍麾下都是些什麽人,有一個算一個,全是主張竭盡全力榨取民力的法家信徒。
    那些張弛有度的建議,從根本上就不符合他們的理念。
    最後竟然是喜歡劍走偏鋒的陳平提出來與民生息的提議。而始皇帝在一番考慮後竟也應了下來。
    這也是生產力的突飛猛進帶來的底氣。在引入新位麵的各種黑科技後,帝國各種重要物資的產能都大大增加,糧食更無短缺之虞,如此,祖龍才不必為數年後大戰的儲備擔心,能夠做些讓步,換取關東民心依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陛下,”陳平再次開口道,卻不是推辭功勞,而是提出了新的建議“減賦免役雖可得收百姓之心,卻無法使六國貴族膺服。哪怕我大秦如日中天,也難免有些不識大勢的蠢貨想要煽動百姓顛覆中央。臣以為,當可稍縱其勢,待各路賊子匯聚,再以雷霆之勢破之,將昔日六國王族舊臣一網打盡,而後再推行秦法,拔擢關東英才,如此,方能費數十載,盡化六國之民為秦人。”
    這會各地的老百姓可沒有什麽一國理念,邯鄲那邊認為自己是趙人,臨淄總說自己是齊人,南方蠻子自認楚人,誰也沒把自己當秦人。
    而且始皇雖然在軍事上統一六國,但在關東駐軍並不多,撒到各個郡縣,根本無法實現有效統治。
    各地名義上屬秦,實際上六國舊人仍然在呼風喚雨。後麵秦國崩塌,地頭蛇們趁勢而起就不奇怪了。
    哪怕是現在,始皇都複生了,項、田兩家都認命遠徙,東邊的盜匪依然猖獗,其中顯而易見少不了地方豪強暗中支持。
    麵上的統一不容易,裏子的統一更艱難。
    後麵老劉家第二次東出,剿滅關東各國,又花費大漢四百年光陰,才徹底扭轉了大家夥的民族認同。
    從此,各地百姓有了統一的名字——漢人。
    始皇帝點點頭。欲擒故縱嘛,鄭伯克段於鄢的老手法,懂的。
    回頭跟將軍們招呼一聲,讓他們鎮壓叛亂的時候記得放點水,給反賊們一點希望。待到各路藩反王都跳出來,再一起收拾了。
    等這些地方餘孽清理幹淨了,再效仿漢朝,提拔些關東才智之士,把他們拉進統治圈子,這樣才能真正消化掉六國故地。
    如此一來,這些膏腴之地才能為帝國征戰足夠的財富和少許兵員,而不是成為軀體上的傷口血流不止。
    此策甚善,這陳平果然是有大才。待到東方局勢平穩,可益其爵。
    始皇帝心中思量著,又看向軍官團“蒙將軍,匈奴人那裏可有什麽消息?”
    蒙恬回複道“臣已打探清楚,那冒頓尚未弑父。匈奴如今不過草原一部,尚未有日後壓服北地,威脅中原之勢。”
    祖龍點點頭“按照史籍所載,冒頓自立之日不遠。西疆軍團做好準備,一旦那賊子有動靜,便趁著匈奴內亂無暇西顧之機,滅亡月氏,拿下河西走廊。以河套和河西走廊為基,威脅冒頓,防止匈奴做大,獨控草原。”
    始皇帝暫時沒有在草原設立都護府的打算。
    六國都還沒消化掉,仙門那邊也是危機重重,哪裏還有功夫去理會草原上的爛攤子。
    就讓匈奴、東胡玩去吧,大秦居中調停,不使任何一方做大就行。
    至於月氏,本來留下來搞個三國鼎立也挺好,誰讓你擋在了絲綢之路上呢。
    拿下河西走廊,大秦的勢力便可延伸到西域,可以吃到更多的絲路紅利,又能從西邊鉗製匈奴。
    所以,月氏國,請你放心去吧。
    “陛下放心!”這邊李信聲音洪亮地應了一聲“臣定當踏破賀蘭山,執月氏王獻俘太廟。”
    有了未來世界各種強弓勁甲,對付還在用骨箭的牧民,這種飛龍騎臉的優勢,也無怪乎李將軍如此自信。
    “好!如此,我國無內憂矣。”始皇帝滿意地點點頭。
    大秦位麵未來數年的走勢就這麽三言兩語間被定下來,接下來便是新位麵了。
    “王將軍,甘肅那邊,與蒙元的戰事如何了?”解決好本位麵矛盾後,始皇帝開始詢問爭霸位麵的進展。
    忽必烈在東邊吃個大虧後,就把目光轉到了西邊。
    大清火器厲害我惹不起,你秦國還拿著青銅戈矛,揍你還不是小意思。
    大軍西進,迅速攻占大半個甘肅,銀川、固原、蘭州等重鎮盡數收入囊中,秦軍隻能在慶陽苦苦支撐。
    慶陽與陝西三麵接壤,一旦為蒙元所據,秦國就隻得處處設防,戰略上嚴重被動。
    王翦左手疊於右手恭敬答道“陛下,蒙驁將軍尚在苦苦支撐,但敵軍攻城器械厲害,若是旬月之內再無支援,則慶陽危矣。”
    始皇帝皺眉道“那陝甘綠營和關寧炮隊可修整好了,堪用否?”
    “一戰之力尚有。”王翦沒有把話說得太滿“不過慶陽解圍之後,還需得再休整一段時日,才好繼續西進。”
    祖龍點點頭“那就好。拿下慶陽後,大可不必再勞煩他們。這許多時日,我大秦兒郎們也換裝了一批,熟悉了新戰法,也該給自家子弟們一個立功的機會。”
    這些綠營、關寧兵連續行軍萬裏,早已筋疲力盡,哪怕休息一段時間,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恢複到巔峰狀態。
    而且新降之軍,人心尚未盡附,還是得大秦健兒們展露些鋒芒才好折服這些後輩。
    “王翦領命。”大秦武成侯朗聲答道。
    “白卿、韓卿,二位將軍新入此間,可先熟悉下武備戰法,而後再領兵與諸國名將爭鋒,立下傳世威名。”
    名將都是傲氣的,誰不希望能把其他朝代的同行摁在地上狠狠摩擦呢?
    哪怕大家都是史書上留名的軍事大家,我也要證明,你們是s級,我,sss級。
    “謹遵陛下令。”
    白、韓二位已經按捺不住,恨不得日以繼夜去學習新的戰法戰術了。。。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