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百家興
字數:3571 加入書籤
唐謙與袁術達成協議,送回了袁譚以及袁紹家人,同樣也算是完成了兩人當年的約定,一個從南往北,一個從北往南。
如今大唐在北方,袁術的大仲在南方,各自都還有各自的麻煩。
南麵除了大仲,還有個益州牧劉璋,劉焉的小兒子。
當初正是劉焉向靈帝建議廢史立牧,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州牧之一,因益州有天子氣,做了益州牧。
也許靈帝和劉焉此舉是看到了大漢的末日,想要留一條退路,可惜劉焉兩個兒子,因結連韓遂馬騰,想要對付李傕,結果在長平觀一戰,都死了,隻剩下一個軟弱無能的劉璋。
益州本就是塊肥肉,偏偏把它拿在手中的人看上去很好欺負的樣子。
同樣的,送走袁譚之後,整個北方隻剩下蜷縮在涼州的韓遂和馬騰。
經過董卓和李傕等人的一次次打擊,如今的韓遂和馬騰已經不複當年之勇,唯一讓唐謙看的入眼的,就是馬超和龐德兩員猛將。
不過唐謙沒有著急對涼州動兵,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派出一個使團,前往金城勸降,使團以簡雍為首,隨行的有,前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前鮮卑大人柯最、置鍵落羅等人。
這些都是胡人,如今在大唐朝廷為官。
韓遂馬騰雖是漢人,但他們手下以羌人為主,羌人作亂的原因也是因為大漢對他們欺壓過甚所致。
以去卑、柯最這些人為使,就是要告訴羌人,大唐對漢人胡人一視同仁。
勸降韓遂馬騰隻是一件小事,唐謙要做的是迅速提升大唐的國力,在大唐境內推行諸多新政。
首先是推行戶籍製度,之前本也有戶籍製度,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名存實亡了,現在重新實施起來。
大唐百姓分為農戶、工戶、商戶和兵戶四種,四種戶籍隻是職責不同,並未高低貴賤之分。
為了證實這一點,接下來就是發展工商業,在洛陽、晉陽、邯鄲、盧奴、臨淄等幾處地方興建大型交易中心,輻射周邊。
另外,在洛陽建太學以鄭玄為國子監祭酒,廣建書院,每個郡都要有一座書院,盧植、鄭玄他們重新修訂的書籍,刊印了無數份,每個書院都有三套。
郡以下,縣、鄉、亭三級設置鄉院,十三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進入鄉院讀書認字。
曹操和劉備聯手,考核境內大小官員,不看出身,能者上,庸者下。
一時間唐國境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文道興,但作為儒道魁首的盧植、鄭玄等人並不滿足。
如今鄭玄、管寧、田豐等人知道了九鼎的事情,也知道了這個世界原來還有諸多玄奇之事。
麵對這些,武士手上有刀,術士有各種神奇的術法,反觀文士的心力、心術,對付這些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而浩然正氣可不是那麽容易修成的。
儒道統治大漢三百年,作為站在儒道最頂尖的人物,他們有著自己的傲氣,怎會甘心?
幾人湊在一起,研究怎樣使得文士變得更強大。
對此唐謙自然樂見其成,甚至將易經也借給了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獲。
連鄭玄等大儒都在研究變強,唐謙自然也不閑著,他很清楚,想要奪回九鼎,以現在的實力遠遠不夠。
如今大唐隻有三名仙人,以及三名神將:典韋、黃忠和呂布。
典韋得人道加持,最先突破神境。
黃忠在一箭射殺袁紹之後,射日箭法領悟更深,不久後,晉入神境。
天子崩,大漢亡,呂布不得已投降了唐謙,再無掛礙,加上在洛水宴上見識了白傑的本體,見識了神龜,激起了鬥誌,數日之後,也突破神境。
神將有戰散仙的實力,但是隻有三名神將,還是太少了。
鄭玄等人的舉動提醒了唐謙,也把趙雲、關羽、張飛、許褚、太史慈、魏延、張遼、管亥、王越等等,一大批實力拔尖,有望突破神境的武將聚在一起,交流武道。
唐謙和典韋、黃忠、呂布三人自然也都參與進來。
眾人互相交流心得,也提出修行時所遇的難題。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在座的都是頂尖的武者,相互探討之下,諸多難題迎刃而解。
唐謙也不藏私,將魔神九變和易經之中,他能領悟到的和修武有關的,全部和盤托出。
最終將交流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整理成冊,命名為:武典。
武典分:基礎、入門、進階、高階等幾部,基礎和入門兩部下發到軍中,讓普通士卒開始練習。
另一邊鄭玄他們也有收獲,儒道浩然正氣太難修,心力又略遜一籌,於是他們另辟蹊徑,結合兩者,創出新的法門,名為書生意氣。
書生意氣,意與氣合,寧折不彎,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儒們開始嚐試著將書生意氣與君子六藝相結合,還參考術士的符和咒,研究出儒門自己的符和咒,便是文字和聖人訓。
上古之時,倉頡造字引發天雨粟,鬼夜哭的天地異象,說明文字是有力量的,儒家要繼續發掘文字的力量。
除了他們,其他人也在各自的領域忙碌著,兵部尚書徐榮研究軍陣,之前他便與南華、張角、盧植等幾人聯手探索強兵之法,試圖將儒道兵三家融入練兵之法,如今已經初見端倪。
刑部侍郎曹操,早在大漢之時就已經覺察許多不公之處,現在更是在唐謙的支持下,準備修訂一部新的法典出來。
張角和張仲景、華佗兩位神醫,徹底解決了瘟疫,也回到了洛陽,張角就任國師之位,道教與大唐融為一體。
張仲景和華佗兩位神醫創建太醫院,廣收門徒,傳授醫術。
儒、道、法、兵、醫,各家蓬勃發展。
儒家不再一家獨大,再無罷黜百家之舉,其他各家,如農、墨、名、陰陽、小說、縱橫等學派,也開始複蘇。
百家氣運化作人道之力,最終又匯聚到大唐國運,國運再反哺百家。
百花齊放,人道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