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水淹普陀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賽太歲以一敵二已經很辛苦了,再加上在旁觀戰的六耳獼猴,讓他壓力倍增。

    尋了個空當,跳出戰圈,取出三個鈴鐺,正是至寶紫金鈴。

    唐謙見狀大叫一聲:“速退。”

    呂布、趙雲原本追到賽太歲身邊,聞聲趕忙後退,卻慢了一步,被賽太歲三個紫金鈴一起搖晃起來。

    頓時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黃沙漫天,將呂布、趙雲圍在中間。

    唐謙臉色大變,這可是他手下最能打的武將,不能折損在這,應觴在旁淡定道:“無妨。”

    取出淨瓶,灑出些許甘露,化作大雨落下,澆滅了煙塵黃沙。

    這回輪到賽太歲變色了,它怎會認不出觀音的寶物,忍不住失聲道:“觀音菩薩的淨瓶,怎麽會在你們手上?”

    “觀音菩薩都在我們手上,一個淨瓶算什麽?”

    “不可能。”

    賽太歲感覺自己的世界崩塌了,在它的認知裏,觀音就算不是無敵,也差不多,起碼能打贏她的那幾個不會跟她打,怎麽會被擒呢?

    呂布、趙雲見它竟然在這種關鍵時刻失神,二人對視一眼,一起出手,賽太歲措手不及,被方天畫戟和火尖槍洞穿身體,紫金鈴掉落下去,被唐謙黑披風一卷,收了過來。

    唐謙收起紫金鈴看著重傷的賽太歲道:“金毛犼我知你並非出身佛門,不得已淪為菩薩坐騎,現在給你一個機會,若是願意做我的坐騎,可以饒你一命。”

    金毛犼輕輕搖了搖頭:“唐王不要辱我了,焉能一降再降。”

    唐謙點點頭道:“好吧,成全你。”

    衝呂布趙雲使了個臉色,兩人一同動手直接將賽太歲鎮殺當場。

    再無人阻攔,一行人落入普陀山中,六耳獼猴提著棒子左顧右盼道:“咦,剛剛那人呢?”

    唐謙也在找,很快便眼睛一亮,抬手指道:“那不是。”

    六耳獼猴順著唐謙指的方向看去,見是一個蓮花池,池中有一尾金魚正遊得歡暢。

    頓時明白,走上前去,金魚見躲不過,化作人形,衝出來求饒,六耳向唐謙看了過來。

    唐謙冷漠道:“打死了吧。”

    那金毛犼就罷了,金魚精是真該死,他化作靈感大王的時候可是吃了不少童男女的,仗著有菩薩做後台竟然絲毫沒有收到懲罰。

    “不要殺我,我……”

    靈感大王還在叫,被六耳一棍子打成肉醬,扔進蓮花池,化作血泥更護花。

    解決掉靈感大王後,幾人沒有著急離開,而是在這普陀山上漫步,隨意的走著。

    六耳有些不奈道:“這破地方有什麽好看的?”

    趙雲在旁解釋道:“我感覺有些不對勁,但是說不出哪裏不對,估計陛下也有同樣的感覺。”

    唐謙點頭道:“不錯,這普陀山是佛門釘在南瞻部洲的一個釘子,更是釘在人道上的一個釘子。”

    六耳變色:“這麽嚴重?”

    唐謙神情凝重的點了點頭,沒說話。

    最後幾人來到紫竹林,唐謙進入林中,衝幾人道:“我在此閉關一些時日,你們為我護法吧。”

    這一待就是七日。

    唐謙起身,從紫竹林中選了一根竹子連根拔起,煉成了赤血旗的旗杆,而後來到蓮池旁,黑披風一卷,將整個蓮池都收了起來。

    頓時一陣地動山搖,呂布、趙雲一臉享受的表情。

    而在遙遠的西天,如來等眾佛、菩薩、尊者等紛紛變了臉色。

    氣運不會憑空產生。

    普陀山截取了一大塊人道氣運,鎮壓在此慢慢煉化為佛門氣運。

    如今唐謙解開了這個封印,氣運倒流,此消彼長。

    人族頭頂上的天花板變得更高了,而佛門頭上的天花板則開始往下壓,尤其是佛祖如來,本來是頂著天花板的存在,現在天花板下壓,數他最難受。

    唐謙衝幾人道:“走吧。”

    而後又衝應觴使了個眼色,應觴頓明其意,飛上半空,將淨瓶傾倒,頓時天河陷落,將普陀山衝刷了個幹淨。

    這才收起淨瓶,一同返回洛陽。

    唐謙將普陀山收回來的蓮池,傾入洛陽那株三教真義凝成的法蓮池中,法蓮頓時金光大作,響起大道真經,九鼎震動,與經文交相輝映。

    大唐百姓,仿佛隱約聽到一絲鍾聲,拂去心頭的陰霾,莫名心感喜悅。

    在旁靜修的白澤也有所覺,睜開眼睛,盯著法蓮,臉上露出迷醉之色,喃喃道:“恭喜唐王,再上層樓。”

    唐謙微笑:“同喜,同喜。”

    白澤如今已經加入大唐,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回到宮中,唐謙召集三省六部主要官員,商討準備封賞天下。

    如今大唐已經完全掌握天下四大部洲之三,是時候該論功行賞了。

    大家早就在盼著了,尤其是上次唐謙就已經讓三省和吏部製定新的封侯標準,不再僅局限於軍功,這讓劉備、曹操這些脫離了戰場的人也看到了希望。

    這是涉及到他們自身利益的,效率出奇的高,不過其中也有諸多爭執。

    最終,唐謙親自敲定,連之前封侯的黃忠、呂布等人在內,共封縣侯三十六人,鄉侯、亭侯等一八零人,更有列侯若幹。

    封應觴為龍王,統領五湖四海八瀆中的水族,當然現在來說這隻是個空頭支票。

    不過唐謙表示下一步就是征伐四海,不會太遠。

    四海龍王執掌水族,負責行雲布雨,而然時常旱澇不均,頗有失職之處。

    天庭不管,因為這些神仙們無所謂,但風調雨順關係著糧食豐收,關係著生民溫飽。

    唐謙表示天不管我管。

    大封天下,皆大歡喜,在眾朝臣喜氣洋洋之時,唐謙扔出了兩個重磅炸彈。

    一個是科舉,一個是攤丁入畝。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上頓時像開了鍋,少數智者還在權衡利弊之時,無數人已經跳了出來。

    這兩項政策,對國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對世家豪強的打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個知識和資源被嚴重壟斷的時代,所有的官員基本上全是來自這兩個階層。

    因為平民沒法當官,他們連字都不認識,自然也看不了公文,怎麽當官。

    科舉和攤丁入畝傷害了他們的利益,不少人沉不住氣,跳了出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