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部隊大整編,停戰階段瘋狂暴兵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亮劍:開局丁炸橋,自釀地瓜燒 !
    冬天的關外,風吹得比心都涼。
    但王承柱心裏卻火熱火熱的,不是喝了酒的緣故,是看到了大批的榴彈炮。
    炮身上的洋碼子,看著都讓人舒服。
    重型榴彈炮一直是直屬部隊裝備,各縱隊手上頂多有榴彈炮營,主力部隊還是在王承柱手上,掌握在丁偉的手心裏。
    一直沒有規範化,缺少合理的組織管理。
    該成立炮兵司令部,統籌部隊的所有炮兵人員。
    形成集團火力,統一訓練跟考核。
    因為大量的德式火炮跟美式火炮,需要炮手重新熟悉,著重訓練火炮的放列展開,以及迅速轉移。
    先把布置炮兵陣地,展開火炮隊列練明白了,再去考慮精準的問題。
    冒著大雪,炮手們在哈城附近操練起來。
    早中晚的夥食供應拉滿,中午有燉肉,早晚有罐頭。
    大米飯管飽。
    舍得一身剮,敢把肥肉拉下馬。
    短暫的停火階段到來,受老美的調停,國內的衝突全部停歇下來。
    關外、華北、西北地區部隊分別駐防。
    是戰是和,一會戰一會和,搞得大家頭皮發麻。
    這對一個指揮官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既要穩得住局麵,也要下得了決心。
    彪哥上台之後,針對當前的局勢做了新的部署。將關外地區劃分為多個軍區,把兵力下放到地方,進行土地改革,抓取群眾基礎。
    同時提煉部隊中的精銳,組成野戰部隊,該剿匪剿匪,該發展線下發展線下。
    按照最熟悉的路線,以農村包圍城市。
    以前怎麽打鬼子,現在就怎麽跟國軍對峙。
    這一點需要丁偉的支持,眾所周知,丁偉的部隊是最精銳的。
    雙方能夠很平穩的渡過到停戰階段,得感謝張大彪縱隊的一波猛打,吃掉了13軍89師八九成的兵力,直接把美械師幹殘了。
    而張大彪第三縱隊本身的傷亡微小不計。
    部隊變更名號,也是因為很多土匪最喜歡叫什麽自治軍、救國軍等等,以前的名號聽起來就像胡子一樣,容易引來群眾的抵觸。
    由滿洲人民自治軍整編過來,滿洲民主聯軍初步劃分了布防範圍,爭取在停戰的階段內,發展出一支精銳的隊伍來。
    彪哥是全方麵人才,既有軍事上的建樹,在政工方麵也很出色。
    平衡各方勢力的時候,也能拿得出思路。
    像新四軍出來的大黃,一向是不服這個,看不上那個。麵對彪哥,果斷的把第三師的指揮權交出來。
    將目前的兵力拆分,劃分四個大的軍區,分別是東滿、西滿、南滿、北滿軍區。
    東滿軍區涵蓋冀遼方向,6.8萬人;
    西滿軍區是遼熱一線,6萬人;
    南滿軍區是遼東,11萬人;
    北滿軍區是黑吉,6.4萬人。
    丁偉本就是北滿軍區的司令,又塞給他6.4萬人,供北滿軍區的調動跟指揮。
    這6.4萬人是原冀熱遼的19旅、山東的第7師、由359旅擴編的6個步兵團跟1個騎兵團,以及新成立的鬆江警備1\/2旅,北安警備1、2、3旅。
    一口氣塞過來6個旅,1個師,7個團。359旅演變出來的7個團,相當於縱隊級兵力了。
    要不說彪哥能辦大事呢,丁偉在東北經營了2年多,從綏遠、察哈爾一路蔓延過來。直接把兵力塞給他,既是信任,也是求助。
    信任他丁偉能夠當好北滿的家,穩住大後方,保證東北地區立於不敗之地。
    求助則是想借著丁偉的手段,好好的訓練整編這6.4萬部隊。
    需要裝備、訓練、休整,整編出野戰軍。
    不同於其他軍區,眼下30萬人的部隊,來自於多個地方。冀中、山東、蘇中、冀北、冀東、晉北等等。
    隸屬於不同人指揮,各自的脾氣秉性難訓。
    根本沒有所謂的野戰軍,必須擰出一股繩,才有可能跟國軍的主力碰一碰。
    劃分4大軍區,下邊又有多個二三級軍區,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地方,打造出一支野戰軍出來。
    丁偉沒拒絕,隻提了一個要求,把孔捷的團再調過來。
    老孔這家夥把家底全扔在了冀南、豫北,隻帶了老班底跑到東北來。
    該說他憨厚聽話,還是該說他傻呢。
    以孔捷的能力,當一個縱隊司令綽綽有餘,畢竟來東北前就已經是縱隊司令了。
    這位老戰友的性格,適合帶更多的部隊,治兵能力強,打仗穩重。
    以前八路是小團作戰,遊擊作戰,鬼點子多占盡便宜。
    正兒八經的師、軍、兵團級作戰,軍紀要嚴明,執行力要強,歪點子鬼點子全都得收起來。
    孔捷的性格,恰好在執行力、軍紀上拉滿了。
    絕對適合作為大兵團的副手人選,配合良好的指揮,執行戰術。
    作戰經驗豐富,也曾經是晉西北鐵三角呢。
    當時師長把孔捷調走,拉過去開辟晉冀魯豫,丁偉還心疼了好一陣,如今兜兜轉轉,又他娘的回來了。
    擺在丁偉麵前一個問題,第二縱隊還編不編了。
    當時第二縱隊一直空缺著,後來是牡丹江支隊、第二支隊想著合編為縱隊。
    同誌們發展的都比較快,趙剛在牡丹江編成縱隊,孔勇在平津地區編成縱隊。
    縱隊人數不一,有的像張大彪縱隊,一口氣拉到了6萬多人。
    有的像孔勇、趙剛縱隊,隻有一萬出頭。
    眼下拉過來6.4萬人,丁偉得考慮好好調教一下。
    第一縱隊、第三縱隊保證3萬兵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這個基礎上,兩人怎麽擴張是他們的事情。
    保守一點每個縱隊4個師,保證在四五萬人就夠了。
    第二縱隊還讓孔捷接管,將編入的6.4萬人編成5個師,15個團,其中3.6萬人編入孔捷麾下。
    算上他帶過來的嫡係部隊,湊成4萬餘人。
    第四縱隊王超兵力部隊,壓在哈城駐防,改為哈城縱隊。
    第五縱隊王濤編為三個師,其麾下部隊已然足夠,這小子暴兵是一把好手,從冀北、冀東拉了不少人。
    從平津地區也拉了不少人,兵力在4萬出頭。
    該縱隊在通遼駐紮,從冀熱遼地區遷移過來,接手了原第四縱隊的駐防區,改編為通遼縱隊。
    剩下的三個師,其中一個師編入趙剛的牡丹江縱隊下,兵力達到2.5萬餘人。
    一個師編入孔勇縱隊麾下,滿編兵力2.6萬人。
    手上分別是北滿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分別是3個師的編製,其中孔捷的第二縱隊有4個師的骨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