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最終大圍剿,吃掉最後一個王牌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丁偉根本沒露麵,得知李雲龍這老小子在附近溜達了一圈,自己唯恐避不開呢。
那是一個占不到便宜就算吃虧的主。
這次跟著89師大打一場,估計吃了不小的虧。
否則也不會求著陳司令,低聲下氣的過來借兵。
這是準備借到兵力,再去找楚雲飛找場子嗎?
有機會,此次圍剿杜兵團,足有30萬人的盤子,所有縱隊都能吃飽。
前提是他李雲龍規規矩矩的打進攻,不要搞小聰明。
更不要帶著小股部隊去突襲別人指揮部,堂堂師長要那麽玩,神仙也救不了他。
在這種規模的戰事上,連丁偉都感覺到吃力。
涉及到幾十萬部隊的廝殺,不是一兩門火炮就能逆轉局勢的,需要靠更多的大炮,更多的飛機,更多的炮彈。
雙方的優劣點很清楚,我方士氣高漲,地方士氣瀕臨崩潰。
在行軍過程中,丁偉接到了來自北滿的消息。
周衛國親自發過來的密報。
其一,奉天的戰事結束,守軍大量投降。其餘縱隊主力正向華北進軍,準備支援中原戰場。
當務之急可盡數接手整個三省的防務問題,北滿兵團、張大彪兵團、高清縱隊等紛紛向北駐防,可保證山關以北盡數是自己的部隊。
再加上內部政務通達,各工廠正在陸續恢複。
以哈城為中心,將重工業帶重新恢複生產。
其二,可利用遠東局勢,進一步將人手滲透進自治州,以另一種方式紮根。
不一定是明麵上的軍事衝突,卻也可以幹擾遠東的決策。
伯力、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都可以增加友好的交流,提前把人手安插進去。
他持續從德子那請來了不少退役的軍官,可擔任北部教官,指導部隊完成現代化的建設。
不僅僅是軍事思想的轉變,更多則是軍械武器,技術兵種的革新。
當務之急有幾件大事,成立北方軍官學院,將有天賦值得培養的軍官送進去深造。
學習最新的作戰理念。
優化軍事工廠,尤其以坦克、飛機為主流,升級螺旋槳戰機,轉變為噴氣式戰機。
可借鑒鷹醬、毛子、鬼子的技術,實現自造自產武器裝備。
大炮、飛機、坦克才是立身之根本。
這一點丁偉不敢苟同,大炮飛機坦克是立身的基礎,立身的根本是蘑菇。
這方麵的技術屬於絕密,也需要一定的國力才能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不管如何,必須提前開啟研究,蘑菇才是未來壓箱底的東西。
成立蘑菇、火箭、導彈研究院,秘密籌備科研力量。
如今看來,中原的局勢可以慢一點。
打再多的王牌,對丁偉而言沒有太大的意義。
以他的戰功,足夠了。
能否上帥,不單單要考慮戰功,更要平衡山頭,以前不敢想,現在可真敢說一句,丁偉就得是個元帥。
臨時決定,打完淮海之後,自己要撤回北方。
接下來的戰事,完全可以交給手下的縱隊司令去打,一旦拿下杜一期,中原平定。
剩下的全都是軍功而已,娘希匹的精銳一丟,一切就都完了。
奉天戰事結束,緊接著就是北平問題。
圍堵在這邊的幾個縱隊,暫時可以結束任務,高清、張大彪、向北撤退,負責關外的駐防。
王濤、孔勇兩縱隊暫時在津、唐駐防。
孔捷縱隊拆分一股兵力向西北,融入孫德勝的軍中,加強該部實力,橫掃完綏遠的地方部隊。
他是老實人,這些兵力都是丁偉一口氣送上來的,如今培養完成了,也別怪丁偉抽出來。
從該縱隊抽出兩個師,調入綏遠地區。
剩餘的縱隊兵力在北平駐防,與關外的野戰縱隊匯合後,再一起等候安排。
張大彪看出了丁偉的心事,忍不住詢問。
“司令員,咱們是繼續進攻?還是短暫休整一番。”
“先休整,把眼前的戰事放一放。同誌們連續作戰連續行軍,人困馬乏車累,休整3天,等候新的作戰命令。”
“大彪,給你的兵團下令,撤回到奉天,接管奉天防務以及遼東防務。”
“再以密令聯係晚秋,接管港口,調動船隻,恢複港口的吞吐能力。成立海運公司,接管地方的航運任務。”
內河炮艇可以實現自造,無法製造軍艦,那就打造幾十艘內河重炮艇,可以在沿海進行內海巡邏。
布局這種事,可能是一兩句話的問題,卻需要提前大半年來折騰。
張大彪心領神會,詢問他是不是親自回去?
丁偉擺了擺手,“讓周衛國暫代你指揮,當前的戰事仍需要一個主心骨的人,待中原戰事結束,你來替我指揮剩下的戰鬥,我會返回北方。”
兩人言辭不多,卻知道每一份命令的重要性。
戰爭很可能迅速結束,提前站好位置,比所謂殲滅一兩個軍,解放一兩個城市更重要。
真神仍在,丁偉要拿到自保的權限。
隻要軍隊在手,任何人也休想動他。
部隊連續休整了三天,頗有一些劃水的跡象,但並不影響眼前的戰事。
畢竟丁偉已經幫忙吃掉了12兵團,省下來的幾個縱隊的兵力,完全可以應付中原戰場。
金陵再也調不出任何一支部隊,沒有援兵到來,那麽杜一期被吃掉隻是時間問題了。
關外的兵力調動尤為激烈,周衛國奉命調動北滿兵團的5個師進駐到新京。
又調動張大彪兵團的兵力回防到奉天。
高清兵力回防到熱河,並向察哈爾地區放入2個師,策應興安嶺一線的駐防。
在戰局愈演愈烈的時候,丁偉的已經完成了對北方的布局,沒有他的允可,外部的兵力暫時別想進入了。
從島國過來的運輸船,拉來了一大批新鮮的漁產品。
穆連成也是順風順水,整合了航運跟漁業,混的風生水起。他是真佩服丁偉的眼光啊,在島國百業盡數廢棄的時候,漁業卻異常的發達。
缺衣少食,從大海捕撈就成了鬼子主要的食物來源。
從連旅港運輸糧食,倒賣到島國,再換取技術、設備、技工折返回來。
一來一去,賺翻了。
他雖然在北海道打魚,卻聽從丁偉的命令,在大阪地區招收了一些退役的老兵,這夥人對做生意非常熱衷。
擴大了海運的規模。
光萬噸的運輸船,就足夠讓人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