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手搓也得給我搓火箭炮

字數:4394   加入書籤

A+A-


    丁偉拿到了四份有用的研究資料,無疑可以填補很大的空缺。
    尤其是噴氣式飛機的資料,包含眾多。其中涉及材料、動能、渦輪噴氣發動機、機型設計等。
    一架飛機的出現並不是憑空的,它需要結合各個方麵的工業技術。
    坦克飛機都是工業國家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新式戰機。
    丁偉能拿到噴氣式飛機的資料,絕對是走在了頂尖的行列。
    需要把戰機工廠進行軍事化管理了,這些資料屬於絕密,絕不可能泄露出去。
    “把關雪叫我辦公室來。”
    丁偉拿起電話,朝著自己的護衛吩咐。
    樓道外有高跟鞋的聲音,隨後一身精致打扮的關雪出現在門口,敲了敲門。
    得到同意,推門進來。
    房間內很溫暖,順手就要把身上的大衣脫掉,還以為丁偉叫她過來是為了需求。
    “咳咳,不是這個。”
    丁某人尷尬的一笑,將話題放到重要的事情上來,要在戰機工廠施行通訊封鎖,嚴禁任何情報流通,密封研究戰鬥機。
    至於軍工廠不必,正常生產就行。
    火箭炮的技術不是絕密,各國均有底線,大家的水平也差不多,無外乎性能跟精準度。
    這就需要火控雷達跟火藥的研究水平了。
    火控雷達越好,戰機、大炮、火箭彈的精準度越好。
    以前都是想辦法直瞄,野豬也需要吃細糠了。
    搞,全部搞起來。
    火藥方麵,目前比較主流的就是黃色火藥,化學名三硝基苯酚,俗稱苦味酸。
    隨後就是tnt的出現,淘汰了苦味酸這個不易保存,需要防潮防水,規避跟金屬接觸等。
    tnt是三硝基甲苯,比苦味酸更穩定,威力卻不如苦味酸,更適合製作子彈跟炮彈。
    比tnt更優秀的是黑索金,威力更強,相對穩定,代價是成本更高。
    丁偉是直接拿到了c20炸藥的研究方案,威力是tnt的3倍,成本反而更低了。意味著火箭炮、航彈擁有更大的威力。
    同樣口徑的火炮或者火箭彈,打出的威力更大,爆炸的範圍更廣,殺傷力更強。
    一門火炮,可能相當於四五門火炮激射。
    同樣的也有製作難度,炮彈的威力大,需要調試合理的裝藥量。火藥裝多了炸膛,火藥裝少了沒有意義。
    結合火箭炮的技術,丁偉會親自到軍工廠盯著,就算手搓,也得把火箭炮給造出來。
    這玩意兒可太適合打火力支援了。
    軍工廠內,負責火炮製造的技術專家全部聚攏過來開會,拿著火箭炮的生產資料分析。
    跟德子的不一樣,跟鬼子的也不一樣,跟毛子的還不一樣。
    不知道丁偉從哪裏得到的這份資料,火箭炮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精準度更高。
    幾個人拿到的都不全,每個人負責一塊,避免資料泄露。
    負責軍工廠的總工是謝開木,一個從德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很瘦,戴著眼鏡,卻有股從內而外的精神氣。
    “謝總工,評估一下時間,我丁偉多長時間能看到北滿軍工廠打造出來的火箭炮,它的命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北極星。”
    “再給我考慮考慮,以目前的生產手段,2個月差不多可以搞出來。與常規的火炮不同,火箭炮並不依賴炮管,如果是喀秋莎那種火箭炮,半個月就能搓出來。”
    這一點丁偉認可,喀秋莎那種火箭炮射程較近,精度也沒辦法保證。
    他所要求的北極星火箭炮,要提高射程,讓它的射程更遠,至少得20公裏以上,要有製導效果,打擊更精準。
    火力要強,射程要遠,打的還要準。
    丁偉既要還要的想法,讓總工很為難啊。
    為難也得搞,有困難就把困難給上了,沒有困難那才不正常。
    看著眼前的知識分子眉頭緊鎖,丁偉也不是強人所難的人,沉聲吩咐。
    “那就分兩個階段來做,第一階段突破射程,比毛子的喀秋莎要強,六七公裏能打個鳥啊,必須突破18公裏以上。”
    “第二階段實現製導效果,實現我所要的北極星火箭炮。”
    “廠內所有資源全供你調動,有什麽需要,直接來找我。”
    這總沒有問題了吧,有火藥革新技術,足夠實現火箭炮的射程威力大幅度提升,它的製作技術也有了。
    丁偉要迅速看到這款北極星的初版,先裝備一個火箭炮營。
    軍工廠持續擴建,擴建已經不太合適,應該針對性的拆分廠房。
    互不影響。
    製造槍械的打造槍械,製造火炮的打造火炮,其餘的研究所可以湊在一起,用於研究裝備升級。
    戰機工廠已經封鎖,由另一位總工鄧凱牽頭,也是德留學的人,帶著一群外來的技術人員琢磨第一架戰鬥機。
    手把手喂飯到嘴裏不香,要自己吃到嘴裏才覺得舒服。
    從一無所有,直接跳過螺旋槳飛機,直接打造噴氣式戰機,它的命名方式丁偉也想好了,以天樞星的名字為它命名。
    泥腿子也要上天,攻克藍天隻是第一步。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在火箭炮,有丁偉這個大人物親自盯著,手搓的速度也不慢。
    手打樣機驗證後,才能批量生產。
    在這之前,隻能靠著手搓,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僅用了12天,便組裝了第一門火箭炮,其射程還未調試,僅僅把炮手搓了出來。
    不惜代價是能夠抓取到進度的。
    “司令員,謝工請我們去炮廠觀摩試炮。”
    丁偉饒有興趣,走走走,抓進去看。
    汽車一路行駛進炮廠,距離幾百米的位置已經被圈定出安全區了。
    特意放了望遠鏡,方便領導觀察。
    “沒那麽嬌氣,老子也是刀山火海走過來的,走近了去看看,還沒開炮呢,先把你們自己嚇住了。”
    大家也是小心謹慎,怕試炮的時候炸膛,傷了人怎麽辦?
    一門造型獨特的車載火箭炮固定在地上,我車呢?
    轉過頭看向幾位,“咱這不是車載火箭炮嗎?車呢?”
    謝工尷尬一笑,“先看爆炸效果,它隨時可以用汽車搭載,設計了安裝所用的卡扣,方便拆卸移動。”
    在炮身的正上方,還確實有一顆星星,染成了亮白色。
    北極星是指引方向,永遠朝著北方,亦代表了丁偉的野心。
    不拿下北方,手搓造火箭炮幹嘛?
    試炮員就位,伴隨的嗖的一聲激射,火箭彈飛射而出,紮向目標地點。
    飛馳的速度飛快,隨後轟然炸開,將一片巨石炸成粉碎。
    威力,射程,至少比喀秋莎提升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