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最不受歡迎的遊客

字數:9413   加入書籤

A+A-


    對於內塔意圖采取軍事行動,內閣的意見分歧是非常大的。
    鷹派自然非常支持軍事行動,鷹派之所以是鷹派,就是因為其主張采取強勢外交手段或積極軍事擴張,他們往往以強硬態度或手段維護國家民族利益。
    以色列所處的環境,一麵臨海,其他三麵都是阿拉伯國家,就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是跟以色列關係好的。
    而且這些阿拉伯國家,還形成了針對以色列的攻守聯盟。
    一旦以色列對某一方采取軍事行動,那麽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會投入到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反擊。
    以前被以色列打怕的這幾個阿拉伯國家,自從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損失慘重以後,便失去了對這幾個阿拉伯國家的威懾。
    埃及、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的軍事部署,以色列一直都非常注重收集情報,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但是在十年前的軍事行動中,以色列再次在戈蘭高地碰了個頭破血流,損失那叫一個慘重。
    如何攻占戈蘭高地,這些年一直是以色列研究的重點,但是麵臨著戈蘭高地的複雜地形、敘利亞的防禦工事,以色列軍方也一直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作戰方式。
    鷹派支持軍事行動,那是基於手段的認知,以及自身的利益。
    而同樣的,鴿派反對采取軍事行動,也是如此!
    因為以色列彈丸之地,沒有縱深,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都不要說用導彈了,直接火炮、火箭彈可以覆蓋整個以色列,輕易就可以給以色列造成重大損失。
    而以色列除了對巴勒斯坦能夠用大炮、火箭彈對重要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外,其他的都得通過導彈、飛機作戰!
    也就是說,以色列發動軍事行動的成本太高了,往往是高於收益。
    內塔想要用軍事行動拿下戈蘭高地,可關鍵軍方沒有一個軍事作戰方案,去降低傷亡啊。
    每次問到,軍隊是不是一定能夠拿下戈蘭高地、要付出多大傷亡,軍方都是支支吾吾的,答不上來。
    內塔在賭,賭其他前線有美軍,其他阿拉伯國家不敢對美軍發動軍事攻擊,而以色列集中軍事力量在戈蘭高地,擊敗敘利亞,奪取戈蘭高地。
    可萬一呢?
    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在以色列對戈蘭高地采取軍事行動時,其他方向的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采取軍事報複,以色列怎麽辦?
    以前美國在伊拉克保持著大量軍隊,擁有著極大的軍事力量,都無法完全威懾這幾個阿拉伯國家,現在美國已經敗退伊拉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隻剩下在以色列這3.1萬美軍,這3.1萬美軍真的能夠威懾住這幾個阿拉伯國家麽!?
    說實在的,鴿派心中沒有底。
    一旦以色列發起軍事行動,一直仇恨以色列的薩大姆,會不會派出軍隊支援敘利亞,會不會發射導彈攻擊以色列?
    要知道,現在伊拉克的導彈,可比當年要先進很多。
    美國給當年伊拉克傀儡政府軍的武器裝備,全部都落到了薩大姆手中,現在的伊拉克軍隊,幾乎是全美械,還擁有美國留在伊拉克的地對地近程彈道導彈。
    雖然以色列升級了鐵穹係統,也裝備了不少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但是能不能攔得住臨近阿拉伯國家的空襲,就是鷹派都沒信心。
    事實證明,任何防空係統,麵臨著大量炮彈、火箭彈、導彈攻擊,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攻擊,要比防禦來得容易。
    要攔截一空中目標,往往要發射好幾枚導彈。
    以色列才多少防空導彈?
    再者,鴿派很大的底氣,便是因為現在美國政府並不支持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
    這是顯而易見的!
    而且,來自東方的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的。
    內塔略微皺了皺眉頭,內部反對聲音如此之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知道內部有反對聲音,畢竟不是誰都喜歡戰爭,有反對聲音很正常,但是他有信心,不為其他的,這是民族的選擇。
    在當今世界,民族主義正在各國都在不斷抬頭上揚,以色列同樣也不例外。
    但是當來自東方的意見的時候,內塔就不得不慎重考慮。
    他可以不鳥美國政府那些人,這些人頂多就這麽一屆,下次大選肯定都得失去權力,開啟旋轉門,這些人他不怕,也可以態度強硬。
    但是東方不一樣,以色列沒有啥影響力,左右不了東方。
    東方的政策穩定的可怕,長時間維持著政策的延續性。
    從做朋友而言,這種政策穩定的延續性自然是很好,因為是確定性的,不用擔心變故。
    從做敵人而言,這種就極為恐怖了,那意味著麵臨著一個長時間的強大對手。
    內塔心中盤算著,該怎麽做。
    華夏是以色列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全球第二大貿易夥伴國,也是以色列最大貨物進口來源國,越來越多以色列企業深耕華夏市場。
    在以色列,來自華夏的商品很常見。
    畢竟華夏是世界工廠,以色列也有大量貨物從華夏進口,畢竟華夏商品性價比非常高,以色列自然不是傻子,不會放著便宜的不用選擇貴的。
    除此之外,華夏企業也積極參與以色列基礎設施建設,一些重大項目陸續竣工並運營。
    加入以色列的華人大概有2.5萬人,還有差不多2萬名華夏人在以色列工作。
    對華關係,一直是以色列對外工作中僅次於美國,重要性還在歐洲之上。
    以色列一直在加強對華工作,推動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交流、合作。
    華夏石油集團總公司在戈蘭高地的工廠,以色列自然不會不知道。
    當年奠基儀式,內塔還專門派了代表出席。
    雇傭兵,內塔自然不會不知道。
    全世界雇傭兵最多、最活躍的地方,便是中東、非洲!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非洲是全世界雇傭兵最多的地方,大概有35萬~40萬的雇傭兵在非洲各地,非洲很多仗的主力其實不是各國軍隊,而是雇傭兵。
    非洲的軍事力量最強的不是各國的正規軍,而是雇傭兵。
    再則便是中東,中東長期有5萬~10萬的雇傭兵。
    雇傭兵在中東的業務,主要是承接國防任務委托、個人安保等。
    比如中東各國的國防作戰任務、軍事訓練任務等,往往都是雇傭兵承接。
    雇傭兵強大的戰鬥力,就是以色列都得側目,不得不重視。
    以色列也有人當雇傭兵,對於非洲的部落而言,來自以色列的雇傭兵自然是強大的。
    但是以色列人組建的雇傭兵團,並不算強大,是弟弟級別的。
    貝魯特。
    這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背依聯綿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優良海港城市,又是黎巴嫩的重要門戶和貨物集散地,既是中東商業、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東西方的連接點和出入中東的大門。
    黎巴嫩差不多600萬人口,而貝魯特就聚集了200萬人口,是一座大城市。
    貝魯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築藝術、絢麗的自然風光和聞名的曆史古跡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阿拉伯之春’被擋在敘利亞,並未吹到黎巴嫩,這也讓黎巴嫩維持著政局穩定。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貝魯特這座城市愈加達到繁榮。
    海邊的沙灘,很多遊客正在沙灘遊玩,在海裏遊泳。
    此時兩個遮陽傘底下,兩個大男人正躺在沙灘椅,他們戴著墨鏡。
    隻是讓人很奇怪的是,他們一個是白人麵孔,一個卻是東方麵孔。
    白人麵孔的叫‘傑斯特’,白人麵孔的叫‘蘇華’。
    兩人就像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似的,正在聊著天,旁邊有著黎巴嫩的火辣女郎在服侍著。
    “蘇,看看,我們美國人和你們華夏人,分別被排上‘世界最不受歡迎的遊客’第一位、第二位。”傑斯特手中拿著一本雜誌,這是一本旅遊雜誌,此次有一個‘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遊客’排行榜。
    ‘世界最不受歡迎的遊客’,美國人基本上是長期霸榜的,原本是處於遙遙領先的。
    但是這些年,美國的這個霸榜遭到了嚴重的挑戰。
    如今時代,出國旅行的人越來越多了,國際遊客在其他國家的一些不當行為也越來越遭到當地人的抱怨和吐槽。
    於是,哪個國家的遊客最不受歡迎,這個話題就比較火,每年都會有人進行調查,然後列一個排行榜。
    比如,英國人不喜歡俄羅斯遊客,但在約旦、科威特、沙特等國家,俄羅斯遊客卻很受歡迎。
    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不喜歡英國遊客。
    整體來說,美國遊客在大部分國家都是不受歡迎的。
    這也讓美國人長期霸榜‘世界最不受歡迎的遊客’。
    這十幾二十年,隨著越來越多的華夏人到世界各國去旅遊,美國霸榜就越來越遭到挑戰。
    華夏遊客已經連續十年,霸占著第二位。
    根據調查,35%的中國遊客認為當地人對他們的印象不太好,64%的中國遊客覺得自己給當地人留下的印象還算積極。
    但有65%~80%的外國受訪者表示,華夏人是‘最糟糕的遊客’,這個比例僅低於美國人70%~90%!
    在過去一年,華夏遊客一共進行過約3億次的海外旅行,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而且華夏遊客願意花錢,總是在海外消費上奉獻了經濟,這使得很多國家都在努力吸納更多的華夏遊客。
    美國遊客給人留下的最不受待見的印象,有大嗓門、公共場所脫衣服、亂砸東西、喜歡打架鬥毆、傲慢、行為粗鄙。
    而華夏遊客給人留下的最不受待見的印象是,隨心所欲、目中無人、不尊重當地習俗,還一副看不起當地人的樣子,動不動就要當地政府、警察解決問題。
    比如在法國,其他人看到軍隊就遠遠離開,生怕被揍,因為那是暴力部門。而華夏遊客卻很熱情找上士兵,請士兵給自己拍合照。
    在其他國家,發生什麽槍擊或者打架,其他人都是遠遠避開,華夏遊客都是不嫌事大,主動上前看熱鬧。
    有人很形象地這麽形容日本人、韓國人和中國人,在國外文質彬彬、動不動把‘抱歉’、‘對不起’掛嘴邊的是日本人,大喊大叫說話超大聲是韓國人,一聲不吭像逛動物園一樣看這看那的是華夏人。
    也有人說,最像美國人的亞洲人就是華夏人。
    當然也有人說,美國人是目中無人的傲,華夏人是不卑不亢的傲。其他國家的人,身上沒有這兩種氣質,這東西是骨子裏帶著,學也學不來。土生土長海外華裔,身上隻有卑和賤,眼睛都和本土華夏人長得不一樣。
    在華夏也好,在國外也罷,華夏人看老外總像是在看猴,那種上到老人、中到中青年人、下到小孩子,背手站姿或者雙手插褲兜的漫不經心,是華夏遊客給人留下最討厭的印象。
    蘇華撇撇嘴道:“汙蔑,那是汙蔑,是你們美國人資助汙蔑我們的,我們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兩人別看就像老朋友似的,好吧,實際上兩人已經認識十幾年了,也算是老朋友了。
    兩人都是情報人員,從90年代就開始打交道了。
    人們固有印象,好似情報人員高深莫測,彼此之間明爭暗鬥,不死不休。
    其實並不是那麽回事。
    有相當多的情報人員,其實大家都知道,還會彼此接觸。
    畢竟情報,交易是很正常的事。
    江湖不是隻有打打殺殺,更是人情世故。
    大家每年都有KPI要完成,情報合作是很正常的,各取所需,合作共贏。
    真的被逮捕起來的情報人員,其實是很少的,那都是涉及到一些事。
    大部分時候,大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傑斯特聽了蘇華的話,不由得翻了一下白眼。
    看看在美國,哪個國家遊客看到美國警察,敢上去要合影?這種事連美國人都不敢幹,全世界就隻有華夏遊客敢這麽幹。
    聊著天,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傑斯特說起了在以色列的情報。
    傑斯特是美國在中東情報的負責人,此次他是有任務來找蘇華的。
    蘇華是東方在中東情報的負責人。
    兩人身份對等,也打了多年交道,溝通起來沒有什麽障礙。
    “傑斯特,真是搞不明白,到底以色列是你們美國的小弟,還是你們美國是以色列的小弟。”蘇華撇嘴道,“你們都不能按住以色列麽!”
    蘇華很鄙視美國人這一點,在以色列麵前一點都不像超級大國,而是就像兒子一般。
    美國人在日本、韓國等國家,那可是作威作福著。
    每年都會發生美國在當地駐軍,將當地的姑娘給上了,然後哪怕導致死亡都不會被判刑。美國人在這些國家,那真的是超然的,去飯店、酒吧,沒有座位的話,當地人都會主動讓位,不讓位可能就會被打。
    可偏偏在以色列,美國人乖得跟兒子一樣。
    從未出現,美國在以色列的駐軍,在以色列亂來,更沒有出現過,美軍在以色列打架鬥毆。
    傑斯特心中苦笑著,他能說什麽?因為這是事實。
    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為猶太人在美國的巨大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影響是方方麵麵的。
    “蘇,我們都不希望這場戰爭爆發,我們應該合作。”傑斯特說道。
    美國代表團在以色列,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甚至內塔都沒有請代表團吃飯。
    蘇華不置可否地道:“你們和以色列支持的地方武裝,可還在和敘利亞政府軍打仗,誰知道你們和以色列是不是串通好的,要趁此機會落井下石,奪取戈蘭高地。”
    其實相關的情報,已經不斷地獲得。
    以色列就那麽大點地方,軍事調動根本就瞞不住。
    如今以色列的軍事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全民皆兵,理論上以色列就沒有平民。
    以色列國防軍(IDF)是以色列的武裝力量,由陸軍、空軍和海軍構成,此外還有民事防護組織和預備役部隊。
    IDF總兵力17.5萬人,其中陸軍總兵力13萬人,裝備有3600輛坦克和4000多輛裝甲戰車,其中包括梅卡瓦主戰坦克、M270火箭炮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
    以色列空軍兵力3.6萬人,裝備包括戰鬥機、預警機在內的各型軍用飛機900餘架,主力是近600架美製F15/F16戰鬥機。
    以色列海軍兵力0.9萬人,規模短小精幹,主力裝備是6艘德製海豚級常規潛艇和6艘輕型護衛艦。
    此外,以色列還擁有一支規模龐大、訓練水平高、動員速度快的預備役部隊,其總兵力達43萬人,一旦戰爭需要可在48小時內動員30萬名預備役人員加入現役,是以色列“舉國皆兵”製度的集中體現。
    更不要說,如今美國在以色列駐紮著3萬地麵部隊,以及1000海軍陸戰隊。
    雙方會不會串通好,對外釋放假消息,以進行戰略欺騙,這可不好說。
    因為這完全有可能。
    “以你們的情報力量,應該知道內幕,我們沒必要在這方麵撒謊。”傑斯特說道,“畢竟這對於我們美國,沒有任何的好處。”
    打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說實在的都不符合美國利益。
    這些國家,一個個都窮得很,沒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
    美國看重的是石油、天然氣資源,這事關著美國在能源領域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