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要回孩子

字數:293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總裁前夫太難纏 !
    小菲是被熱醒的。兩邊都是重重的肉牆,把她像夾肉餅一樣擠著。她逃不出來,隻能扯著嗓子大哭。
    穆槿聽到哭聲,在睡夢中皺眉,推了推席欒。
    席欒遭受“嚎哭”和“推攘”的雙重折磨,迷迷糊糊醒來,把小菲抱在懷中哄了一會兒,就把小菲送到幼兒房,打著哈欠繼續睡覺。
    次日醒來後,席欒就聽到幼兒房又有哭泣聲——小菲對張媽哭訴,“我要媽媽……”
    席欒很無奈,但也懶得解釋。他和穆槿睡覺時,總會下意識抱在一起,孩子或者擠在他們中間,或者獨占一個床位,肯定不如她自己的小床睡得舒服。
    穆槿也被小菲的哭聲吵醒,歎息道:“孩子呀……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真是……”
    席欒笑了,“原來你也有對孩子沒辦法的時候?”
    穆槿說:“當然。孩子很難管教的。尤其是很小的孩子。你和他們講不清道理,若是采取措施,他們又一直哭鬧,有些孩子脾氣大,哭得時間太長,會脫水,得送去醫院。即便不至於如此嚴重,也會把嗓子吼壞。”
    “我剛當幼教老師的時候,就一直擔心照顧不好孩子。有一段時間,我都想放棄這份工作了。”
    席欒第一次聽她說起以前的事情,便倚在床頭,摟著她肩膀,讓她靠在自己胸口,享受著清晨的悠閑時光。
    “那你後來怎麽堅持下來了?”
    穆槿說:“很多時候,工作並不是為了理想,隻是為了生計。我當初報考這個專業,隻是因為師範專業的學費低,而且我聽說師範專業有很多補貼。而師範專業中,幼教是最容易找工作的一個專業。”
    “怎麽樣,是不是發現我是個很物質,很現實的人?你對我很失望?”
    席欒笑道:“怎麽會?人總得物質,現實,才能談理想抱負。”頓了頓,又問:“所以你是為了生計,一直在做幼教這份工作?”
    穆槿說:“正如你所說。人總得滿足物質現實,才能空談形而上的東西。我既然選了幼教這一行,總得幹一行,愛一行。所以就把我的人生目標嫁接到這一行上。”
    “我的人生目標,我和你說過嗎?”穆槿仰著頭,看到席欒的下巴,突然來了興致,攀著他肩膀,在他喉結上咬了一口,說道:“我一直想做一個科學家。就是能專研學術的那種。我想在曆史上留點名聲。”
    “我知道這個想法根本就是癡心妄想。所以我一直把夢想埋藏在心裏,根本就不敢對任何人說。”
    穆槿說著,歎息一聲,“不過回首往事,我真的很感謝我有這個野心。我若是連想都不敢想,我根本就不會邁出第一步。現在我已經收集了一年的資料。做了同一時間的橫向比較數據。再過五年,我就能做出有代表意義的縱向時間分析數據。”
    “其實分析教育對人的影響,最起碼得跟蹤三十年。畢竟現在孩子還小。三十歲以後一個人的人生才能穩定。隻是我覺得,一個理論,是需要時間完善,也需要經受不同聲音的質疑和洗禮。所以我想一點點打磨我的理論。”
    席欒聽著,嘖嘖稱讚,“沒想到我娶了一位教育理論家。你現在還被冠上我的姓氏,若幹年後,估計大家提起你,就是穆女士,而我,就是穆女士的先生。”
    穆槿努努嘴,“其實我覺得,席太太的名聲就很好聽。若幹年後,別人稱呼我,還是席太太。你的想法根本不存在。”
    席欒彎彎嘴角,忍不住低笑。他那麽說,隻是和她開玩笑罷了。按照他對t市做出的經濟貢獻和城市建設貢獻,他也早被寫在地方史書中了。隻是現在時代太近,曆史沒有沉澱下來,他的功過,當世人也無法評說。
    從這點來看,他們其實到擁有一顆不甘平凡的靈魂。
    兩人磨蹭到十一點,張媽上來提醒兩人吃午飯。兩人才慢騰騰地洗漱換衣服。吃午飯時,穆槿突然想起和顧青青的約定,當即告訴席欒,打算給小芳重新上戶口。
    小芳戶口的事情,席欒早有準備。而且上戶口這種事對景少來說,一句話就能解決。所以席欒沒在意。隻是他照看小芳也有兩年多,對這個孩子很有感情。若是因為景少一句話就失去一個孩子,席欒還真挺不甘心的。
    席欒說:“孩子確實是他們的。但也不是他們說不要就不要,想要就要的。那孩子,必須得認我當幹爹。”
    穆槿給席欒布菜,“你放心,顧青青心中有數的。這些幹親,即便你不說,顧青青也是默認了的。”
    “顧青青能提景少拿主意?”
    穆槿被問的發愣——顧青青好像,真不能替景少拿主意。穆槿歎息一聲,“那你和景少商量?”
    “你和顧青青約定看孩子的時間,是什麽時候?”
    “差不多就是這兩天。我這不還是處於婚假期間嗎?”
    而事實是,顧青青想要回孩子的心情,比穆槿想的要迫切——顧青青下午就帶著景少到禦龍苑,要求見小芳,給孩子該戶口。
    當然,對景少來說,改個戶口很簡單。他這次親自過來,則是出於禮貌,想感謝席欒。
    兩個男人前後走進書房,不約而同站在窗邊,推開窗戶,各自吸著煙。
    地上落了兩三個煙頭,景少說:“這些年,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