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先鋒與改變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A+A-




    半個時辰後,安帝的禦書房內。
    “起兵攻打宿國鹽城,讓臣為先鋒?”聽完安帝的話,孟不知麵露驚訝。
    對於安帝有意攻打宿國的事,他是知道的。因為年前的的文武群臣宴上,對方就透露出了這個想法,今年動兵是意料之中的事。
    至於起兵原因,從攻打的地方看,應當是想要奪取宿國的鹽礦。
    這倒符合安帝好武貪財的性格。
    但孟不知沒想到會這麽快,更沒想到安帝會點自己當先鋒。
    戰爭於武將而言,是立功的機會。而先鋒負責率領先頭部隊作戰,在立功的事上可以占據先機。一般來說,想立功的武將都會搶著要這個職位。
    孟不知目前雖因功封爵,但正兒八經從軍才半年,尚且算半個新人。
    軍隊方麵,暫無兵權。
    相熟的人倒有,但基本都在天門關。
    這次攻打宿國屬於中原內戰,顯然不可能從防備北磐的天門關調兵過來。
    是以,孟不知參與進去,說是從零開始也不為過。
    如此情況下,先鋒職位按理說輪不到他。
    安帝特意點他當先鋒,也不是不行。就算有人不服,孟不知也有信心把對方打服。可他一時想不明白安帝為什麽這麽做。
    因為他們是舅甥關係,或者他在天門關的表現好?
    的確可能有這兩點因素,但它們絕對不會是主要原因。
    那會是因為什麽呢?
    正當孟不知暗自思考時,安帝開口了“怎麽,你不願意?”
    孟不知忙回道“當然不是!臣隻是覺得意外。先鋒身兼開路之責,關乎大軍能否順利行進,亦有提振士氣之效,同時在立功一事上可占得先機,可謂是一大要職。”
    “按理說,它應當交由既勇武又有謀略且經驗老道的良將擔任。”
    “臣在天門關雖有些微薄功績,但從軍至今不到一年,於軍中毫無根基。實不知身具何德何能,能擔此重任。”
    安帝聽完他的話,語氣平靜道“你有自知之明是好事,但也不用妄自菲薄。”
    “你在天門關的戰報,朕都看了。每逢戰鬥,你必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憑一把巨闕屢挫北磐蠻人的士氣,使麾下士兵群情振奮,勢如破竹。”
    “單論‘勇武’二字,休說你這一代,就是往上數,也沒有幾人能與你相提並論。”
    “陛下謬讚!”孟不知忙謙虛一句。
    安帝卻仿若未聞,接著道“此外,你並非有勇無謀。每次戰鬥,都是有把握才出擊。一旦發現敵我雙方差距過大,你會果斷撤退,然後伺機而動,將對方分而擊之。”
    “光有勇有謀兩點,你已經有能力當這個先鋒了。”
    “當然,朕點你當先鋒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攻打宿國需要有一個名頭。”
    最後一句話,安帝點到即止。
    孟不知卻聽明白了。
    攻打宿國需要有一個名頭,這名頭自然不可能是“搶奪鹽礦”。即便明眼人都知道這才是安帝的真實意圖,但對外不能這麽說。
    一旦這麽說,這一戰就失了大義,會變成不義之戰。
    盡管打仗拚的是物資、軍隊這些硬實力,但名聲方麵的軟實力也不可或缺。
    以此次戰爭為例,安帝如果以“搶占鹽礦”為由攻打宿國,此戰就屬於強盜行為,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聲討甚至是阻止。
    即便其他國家不主動,宿國想求援也有了說法,可以聯合他國對抗安國。
    如果安國實力足夠強大,能鎮壓一切,自然不用在意。
    可當下中原九國並立,安國很強,實力足以稱雄,卻沒強到能無視一切的地步。不說其他方麵,梧國和褚國的綜合實力就跟安國相當。
    若是出兵名頭不好,給了他國名正言順下場的機會,這仗就難打了。
    說不定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想要避免這些麻煩,這一戰得找個好名頭。最好是隻跟安、宿兩國有關,讓其他七國難以有理由插手的那種。
    而這個名頭……
    安國有!
    還和孟不知有關!
    準確地說,是和清寧長公主有關!
    多年前,清寧長公主為了兩國和平,遠嫁宿國成為太子妃。之後安、宿兩國交惡,當時的宿國太子欲殺清寧長公主。
    後來清寧長公主在孟不知生父的幫助下跋涉千裏,逃回安國。
    距今為止,事情已過去多年,其中還有孟不知身世從樂工之子變為麵首之子的齷齪。
    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事是一個不錯的名頭!
    無論是安帝身為兄長時隔多年幫妹妹複仇,還是孟不知作為兒子長大以後給母親雪恨,都是不錯的出兵理由。
    二者相加,更是頂好!
    是以,安帝才會點孟不知為先鋒。
    因為兒子幫母親報仇,衝鋒在前理所應當!
    孟不知在被提點後,稍一細想就明白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當中還有一層原因安帝沒有說。那就是這次能這麽快興兵,和他之前在天門關清剿了一大批北磐部落有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打仗需要資源,其中戰馬尤為重要。
    而孟不知清剿那些北磐部落時繳獲了不少戰馬。
    這讓安帝有了開戰的底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劇情。
    因為在原劇中,這一年安帝由於貪圖鹽礦,同樣選擇對宿國動兵。卻因戰馬不足,暗中和北磐人勾結,向其購買戰馬。
    後來事情被皇後發現,起了禍端。
    北磐和中原是死敵,自前朝開始便交戰多年。
    雙方存在化不開的累世仇恨。
    即便後來北磐被重創、無力南下,中原從大一統變成了九國並立,也不曾改變。
    所以中原大多數人都和北磐人有仇,尤其是貴族階層。個中原因很簡單,當年和北磐交戰的人,大部分都出自這一階層。
    皇後以前是沙東部的貴女,自然不例外。
    她祖父就是死於北磐人之手,她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在知道安帝和北磐人暗中勾結後,皇後怒不可遏,要他跪太廟,向列祖列宗請罪!
    對此,安帝自然不可能答應。
    跪太廟請罪不僅會影響他身為皇帝的至高權威,還會把事情鬧大。一旦勾結北磐人的事被曝光,休說攻打宿國,他的皇位都有可能因此動搖。
    因為勾結北磐人,相當於通敵叛國!
    一個背叛自己國家的人,必然會被國人唾棄,哪怕他是皇帝。
    如此情況下,安帝非但沒按皇後說的做,反而要求她揭過此事,不要宣揚。
    而皇後因為仇恨沒答應,選擇了死磕,結果……她這胳膊終是沒擰過大腿,被騎虎難下的安帝怒極生惡,設局逼到絕望境地,不久後於邀月樓自焚而亡。
    與皇後關係極好的任辛因此受到牽連,不得不叛出朱衣衛……
    喜歡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