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祈禱明天
字數:3954 加入書籤
致樺本是平凡之人,就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更適合。完全沒必要爭強好勝。
本是一粒沙子,就得安安靜靜地落在該落的地方,做著自己本份之事。
“獨善其身”,不是每個人都修得來做得到的。
“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年憂。”
多少紅塵中人,得了一百想兩百,騎著駱駝思駿馬,官居宰相還望著王侯。
那塔尖上的位置,隻能容納一雙腳立足,人們都拚命往上擠,不掉下來才怪。會摔得很慘的。
金字塔尖上的人,那是幾千年才會造就一個,還要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都有利,才能造就。絕對不是靠哪一個人自己的全力就能上得去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好自己。來到人世間,走過一道輪回,把欲望丟下,享受過程,才是明智之舉。
致樺自兒子大婚之後,把兒媳婦當心肝寶貝一樣,平日裏從不打擾他們的工作生活。隻會在相聚的時候,致樺讓兒媳享盡做閨女的優待。
人家女孩子,在娘家被爹媽寵上天,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飛了。嫁到婆家,被家務瑣事,繁雜的人際關係鬧得昏天黑地,疲憊不堪。
那是哦,在娘家,做一天姑娘當一天官,在婆婆,做一天媳婦搬一塊磚。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兒媳高鳳鳴,也不知是哪一輩子修來的福氣,在娘家受盡了寂寞和孤單。到婆家,婆婆疼來老公愛,從粥鍋裏跳到了飯鍋裏,跟大多數的女孩子恰恰相反囉。
致樺心裏也盼著添個孫兒孫女,但是卻悶在心裏沒有表明,依從兒子兒媳的意願,決不會強求他們。
順其自然最好。
這一天,兒子兒媳又相約致樺一起,到著名的寺廟去朝拜。
一路上,致樺坐在孩子們的愛車裏,想起了兒子的成長經曆。
六十花甲一個輪回下來,才發現,一路陪著兒子成長的路上,都是錯誤的做法。
兒子小時候調皮搗蛋,不是拳腳相加,就是吼聲震天。兒子從小也受盡了委屈。如今回想起來,滿是後悔之意,經過了才明白,曾經年輕的自己,也是盲目無知,遺傳自己的成長環境與家風,原原本本照本宣科。
致樺自己成長的那個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是棍棒式教育,一家人在一起說話,全是粗聲粗氣,絕無文雅可言。
大多數家庭,都是兒女成群,大人隻顧著忙大人的活,娃兒們都是散養長大。
致樺雖然是獨生女孩,但是,那時候的大環境都是粗魯模式,致樺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更何況致樺年幼喪母,是繼母帶大的。因繼母沒有生育,致樺也沒有受到冷遇,同時,溫情也是得不到的。
到了致樺自己扶養兒子的時候,同樣隻顧著忙著上班賺錢,供兒子上學讀書,每天起早貪黑地,賺點兒芝麻小錢,全是汗水和時間拚出來的辛苦錢,上班不僅累,是非矛盾也是避免不了,成天到晚都是心煩意亂的,哪裏有空有心情去疼愛兒子。
隻要認為兒子做錯了什麽,就是一個字,“打”。所以,兒子馮浩打小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更談不上溫暖。
唯一對兒子正確的一件事,就是,供兒子讀書考大學。兒子馮浩也很爭氣,考進省城最好的大學。
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馮浩給自己做兒子,可是受盡了委屈的。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致樺到老了才若有所悟,好在醒悟的並不晚,一切還來得及彌補,把剩下的光陰,全心全意為孩子們做後盾,盡量免去孩子們的後顧之憂,少給孩子們添堵添煩惱。
有了這樣的想法,做了婆婆的致樺,內心也輕鬆多了。
現在有兒子兒媳陪著一起去寺廟,當然要虔誠祈禱了。
說起在寺廟祈禱求福,為什麽有的人覺得很靈驗,有的人卻不以為然呢?
這裏可大有文章。
到寺廟祈禱求福,得有幾個前提。
第一,肯定要心誠,正所謂心誠則靈。隻是每個人對“心誠則靈”這四個字的理解不一樣。
到寺廟祈福的人,每天都是絡繹不絕,人山人海的。這麽多來的人當中,大腦的思維絕對不一樣。
所以,祈福的結果肯定就不一樣了。
如果帶著懷疑的態度來,不僅祈求不來福報,反而還會增加禍端。因為你藐視了菩薩。
第二,祈禱求福不能太貪,你如果隻顧自己跪在菩薩麵前,祈求一大堆的好處,任何菩薩都不會理睬的。因為太貪婪了,菩薩偏偏不給。
再說了,菩薩是公平的,如果送給某一個人的好處一大堆,那別人就很難有份。菩薩,肯定是雨露均沾的,不可能偏心一人,或一小部分人。
菩薩本來就是救大眾平民百姓的。
第三,要心領神會,才能得到真正的神助。
絕大多數人都隻注重行,卻沒有領悟到神。
一種形式化的作為,一丁點兒意義都沒有,隻有悟到神,才能有所收獲。這個很難的,不是普普通通的人就有這種悟性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也不是說致樺就有這個悟性,但是,現在的致樺至少比別人活得通透了一點點而已。
這不,致樺來寺廟祈禱,隻求了一件,那就是,隻願兒子兒媳和和美美,恩愛到永久,有此足矣。
至於自己嘛,也入門了一點點兒中醫,平日裏的生活起居,順其自然就行,雖然體質偏弱,但是,大毛病卻沒有,已經很知足了。
致樺是越老越比年輕時,反而還健康些。因為用了生附子驅寒,又用了去濕的方子,還用過“桂枝芍藥知母湯”,身體真就比之前要硬朗得多。
這都是致樺自己的造化,住宅風水入了一點門,中藥原理也懂了一點,還有玄學之類的,致樺都能悟到一點點兒門道,對於祈禱這類的事情,致樺隻會用神來體會。
再說這人世間的人們,一個個都把進廟拜菩薩當作一種形式來做了,其實毫無意義。
試想想看,人們心裏想要得到什麽,隻需到廟裏燒高香就可以了,如果真的一祈求就達到了自己的願望,那世上的人,還在外麵打拚做什麽,隻要在菩薩麵一跪一叩頭就得到了嗎?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
天底下的信男信女,隻知道走形式化的過場,既耗時間,又費功夫,
隻有年近花甲的易致樺才明白了一點點,去寺廟燒高香,還不如做一次善舉。去廟裏跪菩薩,還不如回家跪爹媽。
在世的爹娘,才是真正的活菩薩。隻要把自己的爹娘伺候好了,就能夠得到最好的福分。
這才是拜菩薩的最高境界吧。
喜歡命運風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命運風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