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以茶悟道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A+A-


    望著黑漆漆、冷冰冰的虛空,佳安燁盤坐在甲板上,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他取出十片悟道茶,放在瓷杯裏,用沸水衝開。看著茶片在杯子裏旋轉,佳安不禁搖頭苦笑:這一百片悟道茶,已經用去了一半。
    送給田不畏等人三十片悟道茶,說不心疼是假的。問題是不送點東西給他們,他自己心裏也過意不去,沒有他們參與,佳安燁根本喝不上悟道茶。
    還剩下五十片悟道茶隻能夠飲用五次,如果再送給淵鴻老祖、取孝老祖各十片,就隻剩下三十片了。唐雲嬌、朱小勇、桑芮她們怎麽辦?
    佳安燁原本還想送給蘇權十片,現在看來根本無法實現。
    端起茶杯,一飲而盡,收起靈艦,跳在虛空中。
    他這次把目標放在百萬裏之外,看看能不能突破六十萬裏的極限。
    對空間大道的參悟和理解,絕不可能喝上一杯悟道茶就能融會貫通,還需要常年累月的積累和沉澱。特別是對心境的磨煉,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佳安燁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歲月洗禮。他修道時間太短,自從踏入修行界以來,還不到六千年。這種修行速度,放在哪個境界,都算是驚世駭俗!有五行界在手,他就是想慢也由不得他呀!
    百萬裏的路程,一步跨出,這對他是一個挑戰。如果能成功,就意味著從此以後,他對空間之道邁入一個新台階。
    閉目、凝神、靜氣、冥想……腦海裏浮現出百萬裏之外的道標,接著神識鎖定百萬裏之外。將這段路程當做一個平麵、一頁白紙……再將其壓縮、折疊……直到把這段距離壓縮成一寸……
    腳下一點、一磕……腳後跟旋轉,腳尖向前踏出一寸距離,神識速度在百萬裏之遙……
    “哎吆……”
    佳安燁一聲慘叫,他的腿斷了……
    兩條腿到了百萬裏之外,但是大半個身體隻是飛行了六十萬裏,二者之間相差了四十萬裏,另外還有一道殘影留在原地,正在逐漸消失。
    還是以失敗告終,非要說他成功,隻能說他半截子腿成功了。
    問題出在哪裏呢?
    佳安燁找回自己的斷腿,重新接在身上,然後盤坐在一塊隕石上,一邊愁眉苦臉,一邊冥思苦想。
    首先是:整個身體不協調,沒有銜接起來,手腳不連貫,肉體和神識發生了脫節。方向對了,思維也對了,就是身體跟不上,或者說是一部分跟不上。
    其次是:對空間之道的把控不到位、不自然、不流暢。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整體的‘蟲子’,兩條腿跨出一寸距離,但是大半個身體卻行走了六十萬裏之遙。雙方發生了脫節,根本就不在一個平麵上,更不在同一個空間裏。
    第三是:肉身不夠強大,筋脈、骨骼不夠堅韌。如果是體修的話,自己的上半身能不能被兩條腿帶到百萬裏之外?當然也可能兩條腿受到拖累,反而飛不到百萬裏之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對空間之道的理解不到位。
    如何才能把自己看成一個‘整體’呢?借用悟道茶的餘威,佳安燁開始參悟空間之道……
    道家把所有的事務看成‘無’!這個‘無’肯定也包括每個人,每個自己。
    佛家把所有的事物看成‘空’!這個‘空’肯定也包括每個人,每個自己。
    儒家把所有的事物看成‘在’!這個‘在’肯定也包括每個人,每個自己。
    道家所言的‘無’,絕非虛無縹緲的空洞,而是一種超越具象的本源狀態。在道家的經典畫卷裏,天地萬物皆從‘無’中孕育而生,又終將回歸於‘無’。人作為天地間的微縮,同樣被包裹在這‘無’的廣袤之中。從微弱的塵埃生滅,到精彩的生命軌跡,每個自己都是‘無’的具象化呈現,是大道在塵世投下的斑駁光影。當個體學會放下對自我的執著界定,便能體悟到與天地同頻的韻律。
    在‘無’的包容中,尋得身心的圓融自洽。
    佛家的‘空’,則是對事物本質深邃的洞察。所謂‘空’,並非否定事物的存在,而是揭示一切皆由因緣和合而成,沒有永恒不變的實體。每個人都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聚合而成的暫時存在,如同水中月影,看似清晰,實則虛幻不實。
    當佳安燁嚐試以‘空’的視角審視自己,那些長久以來困擾他的分別心與執念,竟如晨霧般漸漸消散。他開始明白,唯有放下內心中對‘我’與‘非我’的生硬割裂,才能真正擁抱生命的整體性,在‘空’的澄明中,照見眾生與自我本就一體的真相。
    廣袤無垠的星空中,佳安燁的思緒如漣漪般層層蕩開。
    儒家所言的‘在’,不同於道家之‘無’的玄遠,亦非佛家之‘空’的超脫,而是腳踏實地、紮根於現世的生命覺醒。這個‘在’,是對當下存在的鄭重確認,是將個人置於家國、倫理與世間經緯中的立體呈現。
    在儒家的思想圖譜裏,‘在’意味著躬身入局的擔當、責任。人從來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各種世間關係的總和。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每個生命都被賦予了明確的坐標與使命。當個體以‘在’的視角審視自我,便能清晰看到自身在家庭中是子女、父母,在世間裏是臣民、友朋,在天地間是萬物靈長。這種對多重身份的認知,並非枷鎖,而是構建起生命厚重感的基石。正如聖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正是通過不斷確認自身在各種關係中的責任與角色,實現人格的完善與生命的升華。
    參悟縮地成寸是當下的事,必須立足當下,用儒家之道參悟此門功法應該能小有收獲。儒家的‘在’,更強調以積極入世的態度去踐行生命價值。
    ‘未知生,焉知死’。
    聖人將目光聚焦於現世的人事,鼓勵人們以‘仁’為核心,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實踐中,讓生命的意義在與他人的相互成就中熠熠生輝。
    佳安燁想到,所謂把自己看成整體,在儒家的語境下,便是以‘在’的自覺,將個人的修身與家國天下的福祉緊密相連。就像聖人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個體的生命在對群體的奉獻中,方能突破狹隘的自我邊界,成長為一棵既能守護一方蔭涼,又與整個森林血脈相連的參天大樹。
    隨著悟道茶的道意緩緩褪去,佳安燁能感到心中升起一團不滅的熱忱。道家的‘無’讓他學會包容,佛家的‘空’助他超脫,而儒家的‘在’則為他指明了將生命紮根於塵世、於躬行踐履中成就大我的道路。
    這三種智慧如三足鼎立,共同托舉起他對“整體”的全新認知——那不僅是對自我本質的探索,更是對生命應如何在宇宙間綻放光華的深邃思索。
    立足當下!堅守初心!無我空我!反複錘煉!勤能補拙!生生不息!
    佳安燁眼睛裏流露出一絲明朗,如同撥開層層雲霧,豁然開朗……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就十次、百次、千次、萬次……
    縮地成寸這門法學,既然能被推演出來,就肯定能夠通過勤學苦練去得到證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