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三王分贓
字數:8100 加入書籤
隨著拿破侖的逃跑,布達佩斯戰役基本結束,這也標誌著法蘭西帝國即將帷幕。
與曆史上的滑鐵盧戰役不同,布達佩斯戰役法軍幾乎沒有犯什麽錯,甚至可以說還有幾場戰鬥打的非常漂亮。
但無奈,拿破侖沒有做到快速捏合歐洲大陸。
當然這不是他的問題,而是誰來了也不會成功。
時間太短了,要知道大秦能一統天下,不但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一直伴隨到了最後期,還經過了春秋幾百年的不斷磨合,最後才成型。
甚至秦始皇之後還有漢高祖到漢武帝不斷打補丁,其中各種艱辛反複,隻有中國人自己知道。
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一個比羅馬帝國還要全麵的中華帝國的建立,更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
所以法蘭西想單純靠個啟蒙運動,用二三十年就捏合整個歐洲,無異於癡人說夢,二三百年還差不多。
這個底色,決定了拿破侖帝國的最終結局。
不過拿破侖不愧是天生的統帥,統一歐洲他實在沒那個手段,但逃跑路線的規劃還是很拿手的。
拿破侖選擇了一條最完美的路線,從托爾瑙向西,直接往克羅地亞跑去,最後經過斯洛文尼亞進入意大利。
在奧地利帝國被拿破侖打成維也納選帝侯國,匈牙利也大部分被法軍占領後,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貴族就基本脫離了奧地利帝國的控製。
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接受了拿破侖的冊封,成為了法蘭西帝國的附庸。
甚至在斯洛文尼亞與北意大利交界的韋萊比特山中,還有法軍駐守的要塞。
現在趁著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地頭蛇們還不知道法軍慘敗的消息,帶著幾千近衛軍快速通過是沒有多少問題的。
不過雖然拿破侖能跑掉,但剩下的法軍可就沒這麽好的運氣了。
八萬五千法軍在與托爾瑙的討法軍激戰過後,已經隻剩下了五萬餘人。
他們抵抗了大半天,然後夜晚歸營發現拿破侖已經帶著親信已經跑路,軍中連糧食都沒多少,頓時就士氣崩塌,在夜晚便做鳥獸散。
而反法聯軍也在第二天才知道法蘭西皇帝拿破侖跑了,法軍昨晚不是突圍而是自行崩散。
這些歐洲人被拿破侖最近十來年的戰無不勝打出了刻板印象,以為拿破侖就是個身披金甲的神人。
卻忘了這家夥最開始是作為投機客起家的,是有在埃及戰場上拋棄官兵逃跑先例的。
1814年8月28日,經過六天的搜捕,拿破侖在托爾瑙拋下的法軍精銳基本全軍覆沒。
其中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菲弗元帥父子為了掩護拿破侖撤離,雙雙戰死。
被稱為和平王子的阿道夫.莫蒂埃元帥在渡河時浮橋斷裂淹死。
馬爾蒙和麥克唐納元帥被俘。
其餘將軍中戰死和被俘者加起來有五十多人,基本上整個法蘭西帝國陸軍除了在伊比利亞半島的之外,從軍官到士兵,去了個七七八八。
9月4日,討法軍得到了史詩級加強。
第二批遠征軍陸軍副指揮楊芳率領一萬五千精兵趕到,同時還帶來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極大緩解了討法軍的糧食危機。
而楊芳趕到的時候,莫公澤和李興泰正在為戰死的討法軍官兵立碑。
布達佩斯戰役雖然以討法軍全麵勝利而告終,但傷亡可不小。
光是托爾瑙之戰就陣亡了少將兩人,準將三人,犧牲和因傷致殘等無法繼續回到軍隊的達到了一萬三千人,占總兵力的百分之四十。
如果從1812年戰爭開始算起,討法軍則損失了兩萬五千人左右,也基本占到了總兵力的百分之四十。
當然,這不是每場戰役都損失這麽多,真要這麽損失,軍隊早崩潰了,這是不斷有損失,再補充兵力後通算的數字。
全部算下來的話,討法軍這邊的損失與幾乎兵力是他們三倍多俄征俄軍相當,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
但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法皇拿破侖調集差不多三十萬大軍前來進攻莫公澤,兩年多打下來,能跟著拿破侖回到法蘭西的不過一萬來人。
其餘不是被俘就是戰死,說聲此戰拿破侖僅以身免絕不算誇張。
哪怕就是比起曆史上拿破侖的征俄之戰,也相差仿佛了。
曆史上1812征俄之戰六十五萬法蘭西軍隊出征,回來了七萬五千左右。
這次1812征莫之戰,三十一萬出征,回來了一萬四五千。
“還請四哥節哀,罪魁禍首拿破侖還沒有被抓獲,法蘭西帝國還沒有被製裁,現在大家都等著你定奪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呢。”
莫公澤沉浸在悲傷中久久無法釋懷,損失太大了,特別是他的夏藩三衛,從兩萬七千人銳減到了一萬二千人,足足沒了六成。
這其中好多人都是跟隨他們父子十幾年的老兄弟,怎能不讓莫公澤心痛。
勸他的則是剛剛趕到的遼王莫洲杊,他站在托爾瑙的山包上,也就是桂涵所部死守的這個山包,向南邊望去,內心無限感慨。
“小弟要說句非常冷血殘忍的話,這一戰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打的太好了。”
遼王莫洲杊指著南邊說道:“八十萬的摩爾達維亞與瓦拉幾亞人隻剩下了三十幾萬人。
四十四萬塞爾維亞人隻剩下了二十一萬。
摩爾多瓦公國十三萬人隻剩下了四萬多。
這下空出來的土地,未來都將成為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沒有這場戰爭,咱們哪來的機會清空這麽多人。”
莫洲杊口中的摩爾達維亞加瓦拉幾亞,約等於後世除開特蘭西瓦尼亞,但要加入三分之一保加利亞的羅馬尼亞。
在後世,這片土地大約有二十萬平方公裏,差不多兩個浙江省大小,人口約兩千二百萬,而現在,它僅僅隻有不到四十萬人。
即便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養活四百萬人是輕輕鬆鬆的,而且這是人家已經經營了上千年的熟地,不是北賀洲和大小瞻洲那種蠻荒。
哪怕是摩爾多瓦這種地方,後世那也是有兩百多萬人的,現在則隻有三萬,其中男性還因為戰爭損耗不足一萬了。
這樣的體量,就別說什麽民族主義不民族主義了,移民十萬男性,直接就一口吞了。
所以遼王莫洲杊才出來勸夏王莫公澤,損失固然大,但得到了一塊加起來跟意大利國土麵積差不多,人口隻有不到四十萬的完美之地。
不過話是這麽說,莫洲杊卻親自搬著整整一長條盤供品,並點燃了幾支香,開始祭奠遼藩戰死的將士。
此戰,遼藩出兵六千,此外還有八千義勇先後來服役,其中戰死和傷退者一千五百餘,還損失了兩員大將,遼藩左衛指揮使鮑友信,右衛副指揮使李雲龍。
“阿杊,你要想什麽作為補償,不如我們以多瑙河為界吧。”
遼藩要從高涼州(高加索)移藩,替代奧斯曼帝國的生態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解決了法蘭西,大虞就要發動滅亡奧斯曼的戰爭了。
莫公澤提出以多瑙河為界,差不多就是按照後世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國界線來分。
莫洲杊卻搖了搖頭,“巴爾幹山脈以北的我不要,整個多瑙河下遊平原都給你,這是四哥你該得的。
但我希望能得到摩爾多瓦公國和克裏米亞汗國,這樣我才有足夠的糧食來喂飽君士坦丁堡的幾百萬人。”
莫公澤抬起頭,認真的審視了莫洲杊一眼。
我們的夏王殿下打仗的手藝最多能說中上,但搞政治的眼光可是莫家二代中最頂尖的存在,頂多比皇太子大佬森差一點。
所以他一聽就明白莫洲杊在要什麽,這摩爾多瓦和克裏米亞給莫洲杊了,那他總要個東西來聯絡這兩地吧。
摩爾多瓦和克裏米亞在黑海北麵,君士坦丁堡在黑海南麵,要形成一個王國,保障暢通無阻,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黑海艦隊。
現在的形勢很明顯,大皇帝隻會把黑海艦隊交給一個藩王,因為大虞需要這支艦隊保障黑海和東地中海,特別是即將開挖的蘇伊士運河安全。
本來大虞黑海艦隊就不是特別強大,如果三藩一人分點,那就有可能達不到這個效果,所以隻會給一個。
“如果要保障糧食安全的話,我建議你拿下敘利亞和埃及,這兩地周圍沒有強權,拿下了就能守得住,遠比摩爾多瓦和克裏米亞要好得多。”莫公澤略微試探了一下莫洲杊。
“四哥你別逗我了,你連塞爾維亞都不要,難道還看不見敘利亞和埃及的可怕。
我要是願意信天方教,願意做哈裏發,那麽敘利亞和埃及還勉強可以要,但我肯定不能去做這種事的。
奧斯曼帝國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要肢解它,最好的辦法就是挑動大食人起來造反。
讓大食人從教義上,從精神、文化上否定奧斯曼帝國。
而為了防止沒有奧斯曼之後大食人恢複出來一個大食帝國,那麽就該利用他們的教派和族群矛盾,把整個遠西地區弄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王國。
敘利亞和埃及,這兩塊最富庶的地盤,我會賜予他們中間的願意與我合作的,扶持他們,借用他們的手來監控其他人。”
莫洲杊的辦法,就是曆史上英美在中東玩的手段,先用大食人在宗教上的權威打倒奧斯曼的合法性,再讓大食人自己碎成一地。
這位遼王殿下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說莫公澤是東西方黏合劑的話,他就是父親光中大皇帝和大虞朝廷放在西方的看門狗。
看門狗你要那麽大的地盤,招惹那麽大的矛盾的幹什麽,把自己吃成豬了還能看門嗎?
看門要的就是短小精悍,有足夠咬人的能力,能把大門看好就行。
所以莫洲杊不是要埃及和敘利亞,隻要君士坦丁堡周圍這一圈和部分小亞細亞,以及希臘與保加利亞。
讓出去的最富庶半個保加利亞,實際上是為了讓莫公澤同意他擁有摩爾多瓦和克裏米亞這兩跟天方教文化關係不太大的地盤。
甚至未來莫洲杊連希臘都不想要,他準備傳給任意一個不能繼承遼王爵位的兒子。
讓這個兒子娶英格蘭、法蘭西、普魯士中任何一家的公主,然後做希臘國王,並把希臘直接踢出諸夏的範圍,做個外藩。
因為希臘文化是有根的,就和天方教文化一樣,你消滅不掉它,納入進來就會和中華文化犯衝。
“難怪五叔會選你來擔任君士坦丁堡之主。”莫公澤感歎一句。
“好,這事我答應了,你把巴爾幹山脈以北,多瑙河以南的平原給我,讓我擁有整個多瑙河下遊平原。
我則把摩爾多瓦給你,還和你一起出兵拿下克裏米亞,黑海艦隊也全部給你。”
這算是兩兄弟之間一次小小的分贓,結果兩人都比較滿意。
至於李興泰的酬功,則是莫子布早就準備好了的。
羅斯托夫以南,高加索以北都會給他,還會特許涼藩在高涼州種植茶葉補貼財政。
同時莫公澤還允諾給李興泰的第四子牽線搭橋,娶個奧地利或者神羅邦國的公主後成為盧森堡公爵,統治盧森堡、林堡和烈日主教區的一部分。
1814年9月10日,莫公澤和李興泰、莫洲杊一起,統帥大軍回到維也納,準備徹底對法蘭西帝國的清算。
莫洲杊現在的作用可不小,他是奧皇弗朗茨和莫公澤之間的黏合劑。
因為他是莫公澤堂弟的同時,還是奧皇弗朗茨的大女婿。
很多奧皇弗朗茨想不通,或者害怕沒有保障的關鍵問題,都由莫洲杊來溝通和作保,確保奧匈兩國能親密無間的聯手。
瑞恩斯坦則坐鎮布達佩斯,安排大戰過後的征糧征夫以及恢複生產等事。
9月12日,英格蘭、奧地利、普魯士、瑞典、那不勒斯、薩丁以及大虞三藩正式在維也納成立第六次反法同盟。
諸國推舉在此前戰爭中功勞最大的匈牙利國王莫公澤為同盟軍大元帥。
建立了包括李興泰、卡爾大公、布呂歇爾等人為主要成員的同盟軍參謀部,來協調軍事行動。
別看反法同盟已經建立六次了,這次好像也沒什麽不同,但實際上這次非常不一樣。
因為參與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國家中,有大虞的夏、遼、涼三藩。
這表示在展現出了絕對實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以後,歐洲諸國已經在心理上接受了大虞比他們高出一個等級,至少是大虞皇帝比他們這些國王高一等的事實。
至於什麽時候完全接受,那就是時間問題了。
第六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之後,同盟軍本部立刻製作了作戰方案。
瑞典王國出動兩萬軍隊,在英格蘭艦隊的運輸下,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登陸,增援即將爆發的安特衛普起義。
英格蘭王國此時還在伊比利亞半島作戰,又在跟美利堅打第二次英美戰爭,因此抽調不出多少軍隊參與安特衛普登陸,隻能擔當運輸隊的角色。
奧地利帝國出動六萬軍隊,其中四萬由卡爾大公率領,進攻瑞士,拿下之後開辟意大利戰場。
普魯士王國出動八萬軍隊,三藩軍出動六萬,加上奧地利帝國兩萬,反正的德意誌諸邦國(萊茵邦聯)出兵三萬,組成同盟軍主力,總兵力十九萬,過洛林地區,直插巴黎。
大虞第二批遠征軍出動三千,加上英屬印度軍隊兩萬增援西班牙戰場,協助阿瑟.韋爾斯利拿下伊比利亞半島後,也北上進攻巴黎。
大虞第二批遠征軍出動七艘戰列艦,運輸兩萬埃及士兵,登陸薩丁和西西裏,瓦解法蘭西在意大利西部和南部的統治。
可以看得出來,與曆史上萊比錫戰役和滑鐵盧戰役後不同,這次莫公澤計劃,是衝著一次性就把法蘭西帝國的根基鏟除的目的去的。
或者說莫公澤非常慎重,他想要穩妥解決法蘭西這個麻煩,然後去建設他千瘡百孔的國土,以及思考如何成為奧地利的攝政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