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大朝會 一
字數:3677 加入書籤
三國之季漢風流!
當年朝廷威嚴哪怕不是如日中天,就是桓靈二帝的時候,崇德殿內的氣氛仍舊肅穆,而殿外足足能容納數千人的軍隊。
如今的楊安殿雖然看起來還不錯,但劉銘等人在庭外不過三百人,楊奉、徐晃入殿,隻有些許幾隊親兵,可已經顯得有些混亂。
楊安殿前地方雖大,可畢竟布置倉促,怎麽可能會有當初崇德殿那樣恢弘大氣的景象?看著殿內文武百官開始叩拜,皇帝沉聲平身,一派肅穆,劉銘突然感覺這都隻是一場戲,一場自欺欺人的戲。
趙雲都沒有進殿議事的資格,八陡山眾人更不用說,連前庭都進不來,好在徐晃和楊奉都知道他們的本事,安排在了大殿門口,幾乎可以算的上侍衛的位置,很能看清裏麵的情勢。
“朕初到洛陽,全賴大漢忠臣良將齊心協力,才能在西涼亂兵之中東歸。如今朕第一日在洛陽議事,眾位卿家可有什麽建議?”劉協的聲音在大殿裏傳開,回蕩在大殿的四周,顯得平白添了幾分氣概。
群臣交頭接耳,一大臣瘦骨嶙峋,臉上已老淚縱橫,出列道“沒想到老臣今日還能再見天子威嚴,老臣為天子賀!”
眾文臣幾乎清一色的叩首,齊聲道“臣等為天子賀,為大漢江山賀!”
而另一側的張楊、曹操等人,卻沒有絲毫動靜。
劉協心中半是感動半是憤怒,卻又無可奈何,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高興一些,道“眾卿家平身,一切都剛剛開始,朕與眾卿家一並努力,定能重建大漢江山。”
那瘦骨嶙峋的老臣站起身來,向著張楊、曹操那邊望了一眼,陡然出列道“陛下,洛陽城中諸將雖護駕有功,然而張太守與曹將軍居功自傲,車駕逾越禮儀,不可不戒!”
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不是沒人看到曹操和張楊在路上的聲勢。隻不過如今洛陽城內,除了楊奉,隻有這兩支兵馬,借力打力還可以,如今這人竟然一下彈劾二人……難道是嫌活得太長了麽?
劉銘也驚愕於這人的膽魄,突然聽到身旁的趙雲低聲道“此人乃是弘農楊氏之人,太仆楊彪,弘農楊家雖然沒有領兵,可自關西孔子楊震之後,門生故舊遍布天下,甚至比汝南袁家還多。這樣的一個人,孤直也有孤直的底氣啊。”
劉銘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繼續一言不發的向裏麵看去。
曹操和張楊都沒有說話,而是文臣之中又站出一個人來,正是議郎董昭。
董昭向著天子拱手道“陛下,曹將軍乃天下英雄,陛下在亂世之中當有容人之量,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是因為曹將軍儀仗問題便予以處罰,未免寒了天下英雄為大漢江山出力的心啊。臣以為,曹將軍不僅不該罰,更該賞!”
董昭此言一出,在朝堂上格外刺耳,諂媚的氣息直接讓殿外的劉銘感到惡心。
“本來我覺得人看利弊,不看對錯其實也不是什麽問題,今天看到董昭我才發現,一個人連是非都不分了是何等惡心。”劉銘低聲對趙雲抱怨著,看著董昭的目光跟群臣一樣,多多少少都帶著嫌棄厭惡。
趙雲歎氣道“都隻是為了生存,像楊太仆那樣家世的人太少了。”
殿內不知道劉銘趙雲局外人一樣的評頭論足,百官們都已經紛紛附議說應該賞,甚至已經有人提出了如何封賞的建議。
“朕知道了,董議郎,你有什麽想法不如一並說出來吧。”劉協的聲音平白多了分疲憊,臉上的苦笑倒是還能勉強隱藏的起來。
董昭應聲出列,洋洋灑灑道“臣提議,拜張太守為大司馬,楊將軍為車騎將軍,曹將軍為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都授予符節斧鈸。衛將軍董承等十二人護駕有功,可封列侯,與曹將軍一並留在京中守衛皇宮。”
眾臣嘩然,董昭卻還沒有說完,上前一步又道“臣以為曹將軍派族侄曹洪曹子廉前來救駕,又親自迎接天子入京,當襲父爵費亭侯,授鎮東將軍兼錄事尚書!”
殿中突然聲音小了下去,董昭這般建議,事先沒有跟曹操打過招呼那是不可能的。曹操連邊讓都敢殺,這朝中的人他未必不敢動手,若是僅僅因為一個儀仗之事為難他,的確不算明智。
就連楊彪都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臣以為,功過不能相抵,曹將軍雖然有功,卻不能居功自傲!”
大殿中很靠門口的位置上,一名小官出列,卻硬是去給曹操雞蛋裏找骨頭了,一殿文武側目望去,發現竟有一大半人不認得那個小官。
“你是何人,不怕汙蔑本將軍,自取死路麽?”曹操一直微眯的眼睛睜開,說出了他今日在朝堂上說的第一句話。
那人看起來還很年輕,此時聞言,大聲道“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臣長水校尉種輯,望曹將軍能知恥後勇,過而改之,不僅善莫大焉,還能為大漢江山添磚加瓦。”
種輯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就連劉銘聽了都不禁嘖嘖稱奇,扭頭問著見多識廣的趙雲道“這個家夥……也是出身什麽世家?”
趙雲沉默了片刻,搖頭道“這人是個漢子!”
劉銘倒吸了口氣,原來種輯並不是什麽有靠山的人物,隻是此時連楊彪都不輕易發話,種輯竟然還敢出口,果真是條漢子!
隻是漢子的代價往往是人難以承受的,大殿群臣已經準備看著這年輕人自尋死路了,可是一陣大笑卻讓他們全都怔住。
曹操大笑著,竟然從前列走過去,一直走到種輯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很好,說的很對,是本將軍錯了!”
一時間,滿殿嘩然,就在這嘩然聲裏,曹操回身給天子跪下,沉聲道“臣招搖過市,有損天威,是臣之過。隻不過臣也有難言之隱,如今洛陽城中人心初定,還有不少人心懷不軌,若非有他人想造殿宇、擺聲勢來壓天子一頭,臣也不會不得不出此下策……臣建議,聖上遷都,防備這洛陽城中的宵小!”
大殿中的群臣如果說此前不過是驚異,現在已經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了,曹操說的人很明顯就是張揚,這兩個人的爭執可並非他們這群文臣敢插手的。況且隨後的遷都之事,誰都明白這其中的貓膩,曹操想帶天子回兗州,張楊又怎麽會輕易同意呢?
可群臣望向張楊的時候,張楊竟然還是一如既往的肅然而立,似乎說的一切都跟他沒有關係!
隻是張楊不動,有人已經動了。
“陛下,如今陛下久經顛沛流離,形勢初定,再次遷都恐怕遭人非議。”
出列之人正是楊奉!
朝堂上如同陡然刮起了一陣陰雲,沒人敢輕易的插手,怕被陰雲中的雷電劈成粉末。
劉協揉了揉腦袋,歎了口氣道“諸位卿家說的都有道理,事情先一件一件來,不要著急,董議郎,就按你所說的,先為諸位將軍加官進爵……哦,對了,護駕途中人人奮勇爭先,也不單單是幾個將軍,來人,喚趙雲、梁凡、徐晃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