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蝗災建議
字數:3720 加入書籤
回陛下,小臣有幾點建議。首先,朝廷可以給百姓家禽幼崽,讓他們飼養。這樣,在蝗災發生時,這些家禽或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蝗災發生後,我們可以在田間地頭多點燃幾處篝火,以此消滅一部分蝗蟲。最後,小臣打算向百姓收購蝗蟲,一斤十文錢,這樣,即使有再多的蝗蟲,咱們大唐的百姓也有足夠的動力去抓捕。
另外,小臣在古籍中曾看到,大唐的附屬國林邑,雖然物資匱乏,但糧食卻十分充足。據說他們的糧食多到田裏都裝不下,爛在地裏了。我們可以考慮派人去林邑借糧,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在麵對蝗災時,我們也能有足夠的糧食進行賑災。秦懷玉行禮說道。
“你收集蝗蟲做什麽用?”李世民疑惑地問道,“還有,林邑國的糧食真的那麽多嗎?”
“蝗蟲當然可以用來做菜吃呀!”秦懷玉回答道,“小臣打算開個酒樓,推廣炒菜,這蝗蟲就是一道美味的菜肴。而且,陛下,蝗蟲曬幹後研磨成粉,皇後娘娘吃了對身體也有好處的。”
“林邑的糧食確實很多,”秦懷玉繼續說道,“他們那裏一年可以兩到三熟,人少糧食多,吃不完。”
聽到蝗蟲可能對皇後的病情有幫助,李世民急切地問道“懷玉,此言當真?蝗蟲真的對觀音婢的病情有幫助嗎?”
“當然,”秦懷玉拍著胸脯說道,“如果您不信,可以問孫神醫。蝗蟲不僅對娘娘的氣疾有療效,對男子的身體也有益處。”說著,他給了李世民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李世民疑慮地問道“那你如何確保這蝗蟲可以安全食用呢?”
“怎麽保證能吃呢?”秦懷玉心想,即使在現代沒有吃過,但也了解過曆史。他記得李世民當初是生吃過蝗蟲的,不禁想起他當時為了拉攏民心所說的那番話“人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說完,他便吞下了蝗蟲。左右的人急忙勸阻說“恐怕會生病,不可。”但李世民堅定地說“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於是吞下了蝗蟲。從那以後,蝗蟲就不再成為災害。
當然,這些話是不能直接對李世民說的。
小臣會首先嚐試食用,並邀請孫神醫一同見證。皇家將由太子出麵推廣,這樣百姓就會相信,蝗蟲是可以食用的了。
李世民聽聞秦懷玉的計劃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點了點頭道“好,那就依你的計劃行事。屆時,朕會下令讓百姓捕捉蝗蟲,並讓太子與你共同宣傳食用蝗蟲的好處。朕也會立刻派人前往林邑,希望能為大唐百姓帶來福祉。”
雖然蝗災尚未發生,但有了秦懷玉的策略,李世民現在已毫無懼色,相信這次蝗災將不足為患。
“懷玉,辛苦你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明日要封賞衛國公等人,你也來上朝看看吧。”李世民對秦懷玉揮手說道。
“遵旨,明日定當準時上朝,臣告退!”秦懷玉回答道。
離開皇宮後,秦懷玉心中踏實了許多。他慶幸自己穿越到了唐初,若是在其他朝代,他未必有勇氣如此直言不諱。若是在洪武時期,他此刻恐怕已經遭遇不測了。
秦懷玉回到家中,看到父親端坐在廳中,連忙上前請安“見過父親!”他行禮說道。
秦瓊緊盯著秦懷玉,聲音嚴厲地質問道“你知道你所做之事有多麽魯莽麽?如果陛下認為你是在妖言惑眾,那對於整個秦府來說,這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原來,在秦懷玉進宮之前,他已經讓黛玉給父親送了一封書信。他特別囑咐黛玉,必須在他走後才能交給秦瓊。秦瓊打開書信,看到秦懷玉提到的懷疑即將發生蝗災,並決定去宮中進諫,這讓秦瓊感到汗流浹背。然而,秦瓊覺得自己不便再次進宮,隻能等待秦懷玉回來。
“孩兒不孝,讓爹擔憂了。”秦懷玉解釋道,“但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孩兒已經知道要發生蝗災,如果躲著什麽都不做,孩兒的內心難以安寧。”
秦瓊沉聲說“為父知道你的勇氣與擔當,但你也必須明白,勇氣並非盲目衝動,而是要知道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你今日之舉,雖然勇氣可嘉,但實在太過冒險。朝堂之上,一言一行都需要謹慎斟酌,否則便會引火燒身,甚至累及家族。你竟然還私自跑去找陛下進諫。”
秦懷玉低頭默然,他深知父親的話句句在理。他今日的所作所為,確實過於魯莽了。然而,他也明白,他不能對即將到來的災難袖手旁觀。
“父親,我知道我錯了。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而不去幫助他們。我相信,隻要我們的初衷是為了百姓,為了大唐,陛下他一定會理解的。”秦懷玉抬起頭,眼神堅定地與秦瓊對視。
秦瓊注視著秦懷玉,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賞。他知道,這個年輕的兒子雖然年紀尚輕,但已經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和自己的堅持。他期待著,這個兒子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為大唐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好吧,你去吧。記住,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坦然麵對。你是秦家的兒子,你的背後是整個秦家。”秦瓊拍了拍秦懷玉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次日早朝,秦懷玉懷著堅定的信念,準備迎接未知的挑戰。
李世民原計劃於今日對在這次大戰中建功立業的臣子們進行封賞,然而事情並未如他所料。在他尚未宣布封賞之時,李靖卻遭到了彈劾。
“陛下!”禦史大夫蕭瑀等人站出來說道,“臣等彈劾李靖治軍無方,導致士兵胡作非為,劫掠百姓。此外,李靖在消滅突厥後,擅自處死了頡利的妻子義成公主。請陛下對李靖降罪,以儆效尤。”
李世民聽後,麵色嚴肅地向李靖詢問“衛國公,對於蕭卿等人的彈劾,你有何反駁?”
李靖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回答“回稟陛下,臣自知有罪,無需反駁。”
李世民果斷地說“既然如此,那原定的封賞就全部取消。衛國公李靖的功績與過失相抵,既不賞也不罰。其餘將領的封賞事宜,後續由禮部來安排。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齊聲說道。
看到李世民如此處理,李靖心中稍感寬慰。他明白自己這次已無法再獲得封賞,而且他也清楚,被封為王對他而言並非好事。因此,他在某種程度上對蕭瑀的彈劾感到感激。
自此以後,李靖閉門謝客,專心致誌地在家中創作自己的兵法。
與此同時,李世民回到後宮,心情愉悅地對皇後說“觀音婢呀!今日蕭瑀這老家夥可真是幫了朕一個大忙啊!”
皇後長孫不解地問道“二郎,此話怎講?”
李世民解釋道“李靖得勝歸來,已經晉升為衛國公,朕正在為如何封賞他而犯愁。封王似乎不太合適,封賞太輕又怕辜負了他的功勞和期望,賞太多又擔心在未來的戰爭中難以再激勵他。然而,蕭瑀他們參了李靖一本,這樣他的過錯與功勞可以相抵,朕就不必為封賞之事過於糾結了。”
喜歡大唐從攻略長公主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從攻略長公主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