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學位論文答辯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你是大一的吧?”旁邊一個男生抓住機會熱情地向她介紹。
“陸神都不認識?”
“在校兩年就有兩篇sci,在《自然》係列期刊發表論文的牛人。”
“上個學期才拿到本科生特等獎學金。”
看著學妹眼裏立即迸發出崇拜的眼神,男生加大攻勢道“有機會咱們可以加個聯係方式交流交流。”
學妹渾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他穿製服的樣子好帥。”
“咦,學長你剛剛說什麽?”
某男生忽然覺得有些心塞。
陸時羨則是絲毫不知道因為自己發生的趣事。
他的目的地隻有一個。
走進大會議室,一眼望去。
裏麵的答辯現場已經布置完畢。
第一排的座位被擺成一長排。
座位上坐著陸時羨從未見過的三位答辯老師。
不過,還好席卡上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從左到右分別是華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水木大學教授,燕偉清。
華國植物學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基金會獲得者、華國農業大學教授,彭達山。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燕京大學副校長、康永健。
陸時羨開始深呼吸,這個陣容有點嚇人啊。
但他很快以連院士都沒有的理由進行自我心理安慰。
果不其然,心理調適之後,他的情緒已經淡定了許多。
他走到講台上的電腦旁,先插上u盤。
很快,ppt的第一頁顯現出來。
《不同濃度下,生長素極性運輸對幾種主要作物生長發育的研究》。
但這隻是準備工作。
本科論文答辯的第一個環節是答辯人進行自我介紹。
此時,重新淡定下來的他表示這都是小場麵。
元培學院為了此次畢業答辯可謂是煞費心思。
康永健之前是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主要研究領域和陸時羨這篇論文有所交集,後來才成為副校長。
與陸時羨接觸不多,自然符合避嫌要求。
與此同時,以他的咖位也能hold的住其他兩位外校的教授,以保證燕大在其中的主導型。
康永健雖然和陸時羨沒見過幾麵,但是名字已經通過好多次了。
於是對陸時羨的態度算得上比較親近。
此時他伸出右手“陸同學,如果你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了。”
陸時羨應聲而動,非常自然地走到講台中央,進行第一個環節。
“尊敬的各位答辯老師”
“大家好!”
“我是燕京大學元培學院大三學生,陸時羨。曾經因為在第二十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金牌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燕大。”
“在思想方麵,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平時認真鑽研《思修》、《概論》、《馬原》以及《近代史》等課程。及時了解國家時事和最新理論,不斷武裝頭腦為自己充電蓄能,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學習方麵,因為自身興趣和未來規劃的原因,在元培學院大一時就選擇了生物科學方向。在去年已經完成了畢業要求的所有學分,並成績優秀,在生物科學專業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在科研方麵,大一時以個人身份參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並獲得國家一等獎。大二分別在專業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和《agricultural sciences c》發表了兩篇sci。”
“在生活方麵,能夠和師長和同學們融洽相處,作為班上的體育委員,能夠認真組織班上的重要體育活動。與此同時,堅持長期鍛煉身體,形成了早上晨練的良好習慣。”
“我的介紹完畢,謝謝!”
陸時羨幾乎是一口氣說完,完全按照最標準的自我介紹模式,期間毫無停頓感。
每一段的主題也都是非常簡潔,基本沒什麽廢話。
像這種答辯,說一些空話套話根本沒什麽用。
麵前坐著的答辯老師都是火眼金睛。
所謂的技術性美化根本沒什麽用,隻需要用眼睛對麵前擺的材料一掃,就知道你大概什麽水平。
陸時羨敘述的內容基本上和他們的掌握的東西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陸時羨還少說了。
幾個教授開始在記錄稿紙上寫下評語,內容不一,但總結下來無非就是用時精準、語言簡潔和表達清楚等等。
這個環節沒啥問題,直接過了。
康永健側過頭和其他兩位教授交流了一下眼神,然後對著陸時羨說道“接下來,你有五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答辯人陳述,但注意不要超過十分鍾。”
聽到指示,陸時羨應了一聲。
同時也明白這場答辯的正戲要來了。
一般而言,像這種答辯會準備陳述稿,並且可以不用脫稿陳述。
但陸時羨自己寫的論文,他自己清楚的很,完全用不著陳述稿進行輔助。
答辯陳述的作用是展示你的論文內容並驗證你對論文內容的熟悉程度。
一般在陳述應該包含有選文主題、背後意義、邏輯結構、亮點發現、創新和不足之處。
在幾分鍾內講完這些內容,非常具有挑戰性。
雖然幾位答辯老師的桌上都擺著紙質版論文,但陸時羨還是為之準備了ppt。
ppt上的內容和他陳述的內容保持高度一致,能夠最大程度讓答辯老師最快t到他論文的核心要點。
陸時羨正式開始,他的語速較快,但吐字很清晰。
“我本次畢業設計論文的題目是《不同濃度下,生長素極性運輸對幾種主要作物生長發育的研究》。”
“我的選題背景是基於國內生長素研究在特定作物研究上的存在一定的空白,因此我對於在不同濃度下,生長素極性運輸對水稻、小麥等常見作物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這個研究再次驗證了植物生長素的兩重性,探究了常見作物不同時期、不同器官以及不同植物之間對極性運輸下的生長素的敏感性差異,對於作物科學培養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