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馬普學會

字數:4053   加入書籤

A+A-


    對於三位學生的發展,陸時羨並未打算過多的幹涉,因此沒有第一時間讓他們確定自己的研究大方向。
    而是先讓他們進組適應一下,看看新研究階段和想象中有什麽不同。
    在過程中思考自己究竟想要嚐試什麽樣的研究。
    他不會強求自己的學生一定要跟著他的想法走。
    這個過程自然有可能出現他也hold不住的情況,不過他後麵也不是沒有大佬。
    不就是搖人嗎?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會有大佬替他解決。
    有了三個學生,這對他的生活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過去他一人吃飽,全家不愁。但現在還要分出部分精力照顧一下他們。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陸時羨也習慣了這種生活,研究逐漸步入正軌。
    目前在專利方麵,他多次聽取了薇婭關於專利申報的情況匯報。
    華國專利局已經正式受理並通過了他的專利申請,並且已經在走國際程序。
    這個結果也映證了一句話專業的人就應該做專業的事。
    目前在研究方麵,他尚還在經手的項目是《一種基於整株植物的生物藥物製備法》。
    這個項目已經步入尾聲,正在進行結項工作。
    而關於成果的論文也即將發表在最新一期cell上麵。
    在新的重點項目立項之前,需要他操心的事情並不算多。
    不過,陸時羨並不打算在米國再進行一次類似於轉基因生物藥物的大項目了。
    與此同時,他也準備將這三位博士生培養到畢業。
    他其實是一個希望善始善終的人,不想留下一個爛攤子。
    盡管回國的時間由又會因此拖上一段時間,但它值得。
    所以,陸時羨最近的時間相當充裕,他也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教職上,甚至有很多閑暇時光花費在圖書館上。
    他決定拾起之前寫書的想法。
    沒錯,陸時羨打算以一名生物學家或者說一名植物學家的視角來寫一本顯微鏡簡史。
    這本書不同於一般市麵上的顯微鏡發展曆史,陸時羨將這一路來通過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的很多獨特感想,都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和筆觸寫在了這本書裏。
    直到六月份,這本簡史已經完成了第一卷,並已經完成了第二卷的構思。
    經過長時間以來的思考,它的名字初步擬定為《於微處見花、見草、見林木》。
    以下內容節選自第一卷《那些被放大的植物根莖》。
    【劉易斯·托馬斯曾在《細胞生命的禮讚》中說道有人告訴我們,現代人的麻煩,是他一直試圖自己和自然分離,他高高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鋼鐵的穹頂上,晃悠著雙腿遙看這行星上翻滾扭動的生命。
    這種說法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
    這些年來,隨著人類在航空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們的視野能夠隨著航天器攜帶的鏡頭看得更遠。
    在這種視角下,我們成為了俯視地球的上帝或是神靈。
    就像文中提到的人類形成了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卻好像鄉間池塘水麵上冒出的嫋嫋氣泡或者像一群嬌嫩的鳥雀。
    好像無論是最近的生命科學還是物理科學的方向,都在讓我們慢慢脫離地球又或是脫離自然。
    顯然,人主宰和享有萬物的觀念正在根深蒂固。
    我們得正視一個正在發生著的事實。
    那就是我們其實始終根植於自然之中。
    就比如。
    在數百上千年的以前,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場景。
    在安靜清澈的小溪或是河流裏,充滿綠意的水草從底部一直延申到岸邊,而在水下的根莖比在空氣裏看到的樣子要大。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猜測,其實人類很早就已經發現了凸透鏡會放大事物的現象,但隻是無法用科學的角度解釋這個規律。
    於是心靈手巧的我們,開始學會利用這種放大現象。
    例如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兩千一百多年的古羅馬,他們會透過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瓶來看信件上的字,即使字體再小也會被清晰察覺。
    很多人以為這是利用這種放大現象的第一個實例。
    但其實在華國3000年前的甲骨文記載中就已經顯示“小如粟米,要用五倍的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這件古老的文物顯示,古代華國人早已掌握並利用了這種放大現象,並且早已領先了數百年。】
    這邊,陸時羨正在一鼓作氣正在完成第二卷《那些被形容為蜂窩的細胞們》。
    而位於大洋彼岸的徳國。
    馬普會的生物學家們正忙碌於一項大工程。
    馬普會稍長一點的名字叫做馬普學會或者普朗克研究院。
    如果你還沒有印象,那它的全名是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會。
    如果你依然不認識,那就完美證明了你隻是一個圈外人。
    它創建於1948年,而且科研實力非常恐怖,是該國最大的非大學性質的科研學術組織。
    在全世界範圍內關於研究機構的各種排名榜單裏,它都能夠榜上有名,甚至能夠列入前三。
    獲得過三十三次諾貝爾獎之多的它,同樣也是徳國在二戰之後,整體綜合實力能夠快速複蘇的關鍵因素。
    協會的名字來自於該國量子物理學的創建者家馬克斯·普朗克。
    但它卻遠不止物理學,而是包含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多種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
    此時,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院。
    幾位頭發斑白、胡子拉碴的老者正神情肅穆的站在實驗室裏。
    看上去,這些人的身體似乎如同風吹殘燭,隻要一陣大風就能將他們擊倒。
    但實際上,他們的頭腦隻要能夠運轉和思考,就仍然蘊含有巨大能量,帶給這個國家甚至是這個世界巨大的變革。
    裏麵最引人矚目的,同樣也是年紀最大的哈特穆特·米歇爾。
    他是這所研究所的分子膜生物學係主任,但同樣也是198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米歇爾在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質方麵的研究堪稱世界頂級,他也一直在這個領域耕耘。
    顯然這是一個以他為首的研究團隊。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