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我們,意在開創未來
字數:3516 加入書籤
“我們旨在。”他略微提高聲調,目光如炬:“為下一個可能持續 五十甚至一百年的生命科學時代,提前構建一座碼頭!”
“這裏,不會有固定的學科邊界,隻有不斷湧現的真問題。這裏,評價成果的唯一標準將是其顛覆性和深刻性,而非論文的數量和期刊的影響因子。這裏,將聚集全球最富冒險精神、最具跨界能力的頭腦,他們不會被任何傳統框架所束縛。”
“冷泉港是前行者,是高峰,令人敬仰。而‘繁縷’……”陸時羨微微停頓,仿佛在尋找一個最精準的詞匯,最終,他用了這樣一個比喻:
“……更希望成為一座‘碼頭’,一座麵向未知海洋起航的‘深水碼頭’。”
“我們不追求成為後人朝聖的終點,我們期待的是,從這裏出發的每一次探險,都能駛向一片全新的、無人抵達過的海域;從這裏啟航的每一艘思想之船,都能最終改變人類認知世界的版圖。”
“如果非要做一個對標。”他的語氣再次變得平和,卻蘊含著更大的力量,“那麽,‘繁縷’對標的不是任何過去的輝煌,而是——未來本身。是未來那些必將出現、但此刻尚未命名的全新科學範式和組織形態。”
“我們,意在開創未來。”
話音落下。
全場陷入了長達十幾秒的絕對寂靜。
沒有掌聲,沒有議論,所有人都仿佛被這段話語中蘊含的龐大野心和恢弘願景所震撼,消化著其中每一個字的重量。
開創未來!
這是何等的魄力與格局!
不是成為另一個冷泉港,而是要成為下一個新時代的“冷泉港”的奠基者!不是去攀登現有的高峰,而是要親手培育一座新的、更雄偉的山脈!
那位提問的記者張了張嘴,最終什麽也沒問出來,隻是緩緩地坐了下去,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撼。
下一秒,如同海嘯般的掌聲猛然爆發出來,瞬間淹沒了整個會場,經久不息。
就是這最後幾句輕描淡寫的話,讓所有人有些頭皮發麻。
這意思是,語氣輕鬆得像是在菜市場列舉今晚要買的幾樣蔬菜。這種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
微博評論區徹底淪陷。
“我靠!!!陸神?!又搞大動作!這特麽是什麽驚天巨瓜!”
“樓上注意用詞,這哪是瓜,這是核彈!學術界的氫彈!”
“還碰瓷人家冷泉港……是我理解的那個意思嗎?這牛皮是不是吹得有點大?”
“吹牛皮?樓上新來的吧?去看看陸神諾獎工作的顛覆性再說話。他從來不做沒把握的事。”
“想屁吃呢?這種級別的研究院,門檻怕是比天還高,估計隻招全球最頂尖的那一撮天才和怪物。”
“繁縷草……這是什麽寓意?感覺好低調,但又莫名覺得霸氣側漏。”
某乎平台上,熱度同樣瞬間登頂。
提問:“如何評價陸時羨成立繁縷研究院及其公布的研究方向?” 下麵迅速聚集了上千個回答。
高讚回答來自一位匿名用戶,疑似是海外某頂尖實驗室的研究員:
“人在波士頓,剛下實驗,看到消息,電腦差點砸腳上。先說結論:如果陸神是認真的,並且資源真的能跟上,那麽這不僅僅是國內學術界的重磅消息,而是全球基礎科學研究格局的一次潛在地震。”
“總之,這是一個極其大膽甚至瘋狂的嚐試。成功了,他將開辟一個新的科研範式。失敗了,可能會成為教科書式的悲情案例。但無論如何,他的確有這個資格去嚐試。全球生物學界,此刻一定都在盯著這裏。”
另一個來自國內九校聯盟某青椒的回答則充滿了感慨:
“作為曾經在某個小領域試圖挑戰傳統的‘愣頭青’,深知獨立研究的艱難。經費、設備、人員、甚至同行的認可……每一步都是枷鎖。陸神此舉,無異於給所有埋頭苦幹卻可能不被主流看好的研究者打了一劑強心針——看,這條路,有人走到極致,是可以這樣玩的。‘繁縷’,星星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名字,或許就是他的態度。”
專業的科學論壇和貼吧裏,討論則更加硬核和細化。
“我早知道陸神不會一直蹲在植物病理和遺傳育種領域,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突然有點期待繁縷研究院的發展了,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它超越冷泉港的那一天。”
“賭五毛,三年內,繁縷研究院的第一批招聘公告會成為全球科研人才的香餑餑!”
“招聘?我怕我們連人家的科研勞工崗位要求都看不懂……”
而在年輕人聚集的某站、某音等平台,話題則以另一種形式病毒式傳播。<,彈幕密密麻麻全是“恭迎陸神歸位!”“這就是頂級學霸的格局嗎?”“目標:拯救世界?”“小說照進現實!”。
有人快速製作了“繁縷草”的科普視頻,講解這種看似弱小卻擁有驚人生命力和適應性的植物,引申為陸時羨的科研精神象征,獲得大量點讚。
甚至出現了“挑戰讀懂陸時羨研究方向”的直播,一眾知識區up主對著那幾個術語抓耳撓腮,節目效果拉滿。
各大高校的校內論壇和朋友圈,則成為了大型“檸檬種植園”和“幻想現場”。
“我怎麽聽說南江的學校有人收到了實習邀請???雖然我們學校現在隻能算得上中流985,但也比南江那些高校強上一截啊。”
“你們沒看發布會,初始資金是南江出的嗎,你們學校要是出點錢也不是不可能。”
“我靠,我想說現在轉生物還來得及嗎?”
“陸神還缺端茶送水的嗎?985本,生物工程phd在讀,會編程能養小白鼠!”
海外媒體上,相關相關話題也迅速升溫。
《自然》、《科學》等頂級刊物的官方賬號迅速轉發了消息,配以謹慎但關注的評論:“諾貝爾獎得主陸時羨教授宣布創立生物研究所,致力於交叉學科前沿探索,此舉或將引發人才聚集效應。”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