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激烈爭論

字數:3341   加入書籤

A+A-


    “我們現有的通用超算,如同用漁網去過濾病毒,工具本身就不匹配。生命科學的數據具有高度的非結構化、多模態、動態演化的特性。通用超算的架構,並非為此而生,效率極其低下。”
    這時,他才翻開白皮書的核心摘要,開始進行技術層麵的精準剖析:
    “‘方舟’計劃的核心,不是追求絕對峰值速度的紙麵數字,而是追求對生命科學特定問題的極致求解效率。我們規劃的架構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他指向架構圖:
    “第一,異構融合計算架構。 並非簡單堆砌cpu和gpu,而是根據生物計算任務的特點,定製化集成圖計算單元用於處理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動態規劃專用處理器用於分子動力學模擬的關鍵步驟、以及稀疏矩陣加速單元用於處理海量但稀疏的生物數據,實現‘專用芯片幹專事’,從根本上提升能效比。”
    “第二,原生多模態數據融合處理引擎。 從硬件層麵和底層軟件層麵,打破基因組、蛋白質結構、冷凍電鏡圖像、質譜數據、活細胞影像等不同維度數據之間的壁壘,設計統一的數據表達和交換格式,讓超算能‘天生’理解並協同處理這些複雜的生物信息。”
    “第三,內置ai驅動的研究範式。 將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不再是作為外圍工具,而是作為核心工作流嵌入係統。讓超算不僅能‘計算’,更能通過分析已有數據‘學習’生物學規律,主動提出可驗證的假設,甚至反向指導我們設計下一步的關鍵實驗,形成‘計算實驗再學習’的智能閉環。”
    他列舉了幾個極具說服力的應用場景:
    “例如,在新發突發傳染病應急響應中,‘方舟’能快速模擬病毒蛋白與人體受體的結合過程,大幅縮短抗體和藥物篩選時間。”
    “在精準醫療領域,能整合患者的基因組、蛋白組和臨床數據,構建數字孿生模型,為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動態預測。”
    “在國家糧食安全層麵,能加速我們研究院‘智能沉默彈頭’等技術的優化,設計出抗病高產的智能作物。”
    匯報持續了近一個小時,陸時羨邏輯清晰,數據翔實,既展現了宏大的科學願景,又落到了具體的技術創新和國家需求上。
    他沒有刻意回避投資的巨大,但更強調了其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回報。
    匯報完畢,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一位來自總裝備部的專家沉吟片刻,提了一個關鍵問題:“陸院士,按此設計,這台超算的算力,將達到何等量級?它對能源、冷卻、運維的要求如何?”
    陸時羨早有準備:“初步規劃,其雙精度浮點運算能力需達到10 exafops百億億次) 以上,並在特定生物計算任務上,實際效能相比現有通用超算提升百倍至千倍。”
    “我們建議采用液冷為主、風冷為輔的混合冷卻方案,並利用江南地區的水網優勢,選址靠近大型水體,以降低能耗和冷卻成本。運維團隊將由繁縷和合作的計算所共同組建。”
    科技部的負責人最後提問,問題直指核心:“國際上有無類似計劃?我們是否具備獨立實現的技術基礎?”
    “據我們所知,尚無如此深度定製、目標明確的生物專用超算計劃。米國、歐洲雖有加強生物計算投入的趨勢,但大多基於現有通用架構優化軟件。”
    陸時羨語氣堅定,“在e級超算百億億次)設計、異構計算、ai芯片等領域,我國已積累深厚。‘方舟’計劃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跨越,是將已有技術優勢,轉化為特定領域絕對領先的戰略舉措。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
    會議結束後,發改部門的司長與陸時羨握了握手,表情比開始時緩和了許多:“陸院士,您的匯報非常精彩,也極具戰略眼光。‘方舟’計劃意義重大,但涉及麵廣,投資巨大,我們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和綜合評估。請保持通訊暢通。”
    離開發改委大樓的時候,秋日的陽光照在身上,已經帶著一絲暖意。
    陸時羨也清楚的知道,華國決策需要時間,但他已經成功地將“方舟”的種子,播撒在了最高決策層的土壤裏。
    該做的都已經做了,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當然,也不能什麽都不做。
    接下來,他將啟動備用方案,一方麵尋求與國內頂尖超算中心和企業的深度合作,進行先期技術驗證。
    另一方麵,繼續夯實“樞紐蛋白”研究的實驗基礎,確保一旦“方舟”起航,他們能立刻揚帆,駛向那片等待被揭示的生命微觀宇宙。
    燕京之行,隻是這場更大戰役的序幕而已。
    陸時羨離開後,那份厚重的《生物專用超算係統技術需求白皮書》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國家發改委內部及相關部委間激起了層層波瀾。
    一場關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投資的激烈爭論,在更高的決策層麵悄然展開。
    數日後,一次由更高層級領導主持、多個關鍵部門參與的內部協調會議,在氣氛凝重的會議室裏進行。
    科技部的代表率先發言,語氣中帶著審慎的支持:“陸時羨院士的‘方舟’計劃,其科學前瞻性和戰略意義是毋庸置疑的。生命科學正在與信息科學深度交叉,計算能力已成為決定科研上限的關鍵。”
    “如果我們能率先建成這樣一台專用超算,無疑將在國際科技競爭中獲得顯著優勢。從長遠看,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然而,話音剛落,財政部門的代表便皺起了眉頭,他推了推眼鏡,語氣務實而尖銳:
    “我完全理解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但各位,我們必須麵對現實。初步預估,‘方舟’計劃的直接投資將高達數十億甚至近百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數億的運維和升級費用。目前國家在‘天河’、‘神威’係列後續機型上已有龐大預算,各地也在申報各類數據中心。”
    “如此巨額的資金投入一個由單個研究院主導、目標看似非常‘專一’的項目,其投入產出比如何評估?風險如何控製?”
    “我們如何向全國人民解釋,為什麽要花這麽多錢,去‘尋找’一個可能根本不存在的蛋白質?”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