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京東外賣千億補貼能否”逆襲“?
字數:2016 加入書籤
一、 流量圍城下的絕地反擊
深夜的會議室裏,林琛盯著大屏上刺眼的曲線圖——京東主站的dau連續三個月下滑,用戶停留時長跌破15分鍾。董事會剛通過的決議壓在他肩上:兩年內讓外賣業務殺入行業前三。
“美團靠外賣一天觸達用戶六千萬次,我們還在靠‘618’‘雙11’吃老本。”他敲了敲桌子,玻璃杯裏的冰塊叮當作響。角落裏新調來的運力總監張野突然插話:“但咱們的騎手數量連對手零頭都夠不上。”
沒人接話。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個死局:不做外賣,京東可能永遠困在低頻購物的圍城;做了,就要直麵那個占據用戶心智十年的黃色圖騰。
二、 補貼狂潮裏的暗礁
大學生小林在宿舍刷新頁麵,第n次搶到20元無門檻券。3公裏外的商業街,蜜雪冰城店員看著京東pos機吐出的訂單小票苦笑——平台補貼讓楊枝甘露隻賣4.9元,但每單要倒貼3塊物料錢。
“單量破500萬了!”運營組歡呼聲未落,林琛就接到微信支付渠道的緊急通知:因單日調用接口超5億次,係統觸發熔斷機製。更糟的是暴雨突襲深圳,調度中心地圖上飄滿紅色預警,1.3萬騎手在積水的街道上成了孤舟。
“美團騎手正在給我們的用戶送餐。”張野把競對訂單截圖甩在群裏,那是京東用戶用美團app下的單——配送費比自家平台便宜2元。
三、 認知高牆上的裂縫
咖啡廳裏,產品經理蘇晴攔住正要掃碼點單的白領:“試試京東新出的pus會員免配送費?”對方手指懸在美團黃色的圖標上遲疑三秒,終究點了取消。
這一幕被監控攝像頭忠實記錄。當晚的複盤會上,用戶行為分析師調出熱力圖:87的用戶在京東app點外賣時,會慣性下滑尋找商品推薦。“他們潛意識裏覺得這裏就該賣手機電腦,而不是鰻魚飯。”
轉機出現在淩晨兩點。技術組發現某三線城市的火鍋食材訂單異常增長——原來當地京東家電配送站自發搞起“買電磁爐送火鍋套餐”的活動。林琛抓起外套就往機場趕,他知道,這種野生的生態協同,或許比十億補貼更有生命力。
四、 破局者的底牌
三個月後的戰略會上,張野帶來了新模型:聚焦客單價超80元的家庭訂單,用京東冷鏈車夜間配送高端食材包,早高峰再讓這些車輛變身移動前置倉。
“但我們要放棄白領市場嗎?”有人質疑。
“不,是要讓白領在辦公室給家裏點晚餐。”蘇晴點開測試頁麵,pus會員專屬的“家庭關懷套餐”裏,兒童營養餐搭配著《繪本年卡》兌換碼。
當微信生態組提出“附近拚單”功能時,林琛想起那個暴雨夜的美團訂單。他咬著後槽牙簽下千萬級預算——這次不是買流量,而是要在每個小區埋下社交裂變的種子。
五、 江湖未定的終局
2026年春,第三方數據機構報告引發震動:京東外賣在親子家庭場景市占率達37,客單價同比提升65。但整體市場份額仍徘徊在8,1.8萬專職騎手的規模尚不足對手某個區域分部。
“我們燒出了細分市場的護城河。”林琛在財報電話會上語氣堅定,卻悄悄刪除了手機裏的辭職信草稿。他知道這場戰爭遠未結束,當美團開始在家裝領域複製即時配送模式時,京東物流的倉庫裏,某個實驗中的“家電即送即裝”項目正在連夜測試。
江湖永遠不會平靜,每個破局者都曾是舊秩序的挑戰者。就像此刻上海外灘的霓虹燈下,某個年輕人正同時打開三個外賣app比價——這場關於用戶心智的爭奪,或許才剛剛吹響號角。
喜歡2024年行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行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