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3章 藥企美妝狂飆4億,你願為“藥企貼牌美妝”買單嗎?
字數:3212 加入書籤
一、數據神話:藥企美妝的“虛假繁榮”
廣藥集團白雲山的美妝業務正在締造一場資本狂歡——2024年線上銷售額21.29億元,同比暴增394,抖音平台貢獻超87營收。但剝開數據外殼,真相觸目驚心:
貼牌代工產業鏈在當今的商業世界中並不罕見,而其中的一些現象卻讓人深思。以“白雲山眼部精華油”為例,這款備受矚目的產品實際上是由廣州珍迪好公司生產的。同樣,“壬二酸泥膜”也是出自梵珂生物之手。品牌方僅僅提供商標授權,對於產品的研發幾乎沒有投入。
這種貼牌代工的模式背後,隱藏著一種低價傾銷的邏輯。在5060元的定價帶上,這些產品瞄準了五環外的40+女性群體。它們利用“藥企光環+明星同款”的話術進行洗腦式營銷,試圖吸引消費者購買。然而,實際情況是,單店轉化率不足2,遠低於行業平均的5。
不僅如此,整個行業似乎都陷入了這種貼牌代工的漩渦。據統計,超過400家藥企跨界進入美妝領域,其中90選擇了貼牌生產。這種現象導致了一係列問題,比如馬應龍化妝品的淨利潤在短短5年內暴跌了82,同仁堂美妝的銷售額也遭遇了腰斬。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貼牌代工模式還涉及到資本的謊言。藥企的財報往往會將貼牌授權費用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從而製造出增長的假象。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透支百年品牌的信譽,對企業的長期發展造成了潛在的威脅。
二、財務透析:為何寧賣牌子不造產品?
藥企的“躺賺經濟學”以白雲山為例):
指標 數據20202024年) 國際美妝巨頭對比
銷售費用 281億元 歐萊雅:3.5費率
研發費用 38.5億元 雅詩蘭黛:12億刀
貼牌毛利率 8590 自研產品:5070
暴利誘惑:子公司廣州創贏靠授權“白雲山”“王老吉”商標年賺1.27億,利潤率是自研產品的3倍;
研發失血:中藥企業研發費用率普遍低於3,72家上市藥企中45家年研發投入不足1億;
資本短視:貼牌模式3個月可推新品,自研需2年+,且失敗率超70。
三、消費者覺醒:低價濾鏡下的信任崩塌
市場反噬信號已經非常明顯:質量投訴如火箭般飆升。在小紅書上,與“白雲山美妝”相關的筆記中,竟然有高達 32的內容都提及了“無效”和“過敏”等問題,這無疑給該品牌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代工品控成為了其難以言說的硬傷,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與此同時,品牌價值也在不斷被稀釋。在淘寶上搜索“同仁堂美妝”,竟然會跳出 500 多家非授權店鋪,這意味著這個百年老字號已經淪為了貼牌集散地,品牌形象受到嚴重損害。
更糟糕的是,複購率出現了懸崖式下跌。白雲山美妝的用戶半年複購率僅為 8,而國際品牌的平均複購率則高達 35。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該品牌所謂的“一次性收割”邏輯已經徹底破產,無法持續吸引消費者購買。
麵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不禁要問:藥企原本是想用“技術光環”來吸引消費者,但為何最終卻用“地攤貨”的品質來回報他們呢?這種信任的博弈,注定是一場雙輸的局麵。
四、生死抉擇:貼牌躺賺vs技術突圍
在眾多企業中,片仔癀可以說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被視為少數派樣本。這家公司在美妝領域的發展策略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其對研發的巨額投入。
片仔癀決定投入高達 3.2 億的資金來自建美妝實驗室,這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研發賭注”。通過這樣的舉措,他們將“中藥酵萃”技術專利成功轉化,為產品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一款爆款眼霜更是成為了市場焦點,其複購率高達 37,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和品質。不僅如此,片仔癀在 2024 年的美妝營收預計將達到 6.8 億,毛利率高達 62,這樣的成績足以碾壓傳統的貼牌模式。
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片仔癀的市盈率高達 48 倍,是白雲山的 1.5 倍,這也反映出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高度看好。
然而,行業內也存在一些警示。當歐萊雅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 80 億歐元,寶潔的專利數量突破 10 萬件時,中國藥企如果繼續依賴“貼牌鴉片”,恐怕將會永久喪失技術話語權。這意味著,隻有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五、文末互動:你願為“藥企貼牌美妝”買單嗎?
觀點batte+福利解鎖
投票:你認為藥企跨界美妝是“國貨之光”還是“貼牌騙局”?
a. 支持,性價比碾壓國際大牌
b. 反對,純粹消耗品牌信譽
c. 觀望,等監管出手
粉絲福利:
評論區帶話題藥企美妝真相發表觀點,點讚top10送《美妝成分避坑指南》
隨機抽5人送“技術派”國貨禮包片仔癀、潤百顏等)
點擊關注,隨機抽5人獲取《top20藥企美妝質量紅黑榜》
美妝內幕 財經真相 國貨測評 消費陷阱 投資避雷
喜歡2024年行情請大家收藏:()2024年行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