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祥瑞!這是天大的祥瑞!【求追讀!求各種票!】

字數:6256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非常懷疑,季秋這小子就是因為自己先前不相信他的事,趁機打擊報複!
    多年未曾務農,朱元璋看著這長勢喜人的莊稼,還是自己皇宮附近長出的莊稼,當真是手癢的很!
    賣相可比太湖之田的水稻啊!
    甭說朱元璋,就連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見獵心喜,躍躍欲試!
    “咳!秋兒啊...”
    “這收田,也是一門手藝,比種田還重要。”
    “你這毛手毛腳的模樣,別傷了自己。”
    “這樣,幹爹給你打個樣,你在我身後好好學著!”
    常遇春悄咪咪的看了朱元璋一眼,有些想笑,心說三天前您可不是這個態度啊!
    看著朱元璋跟自己好聲好氣,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模樣。
    季秋的心裏那叫一個舒爽,依舊堅定道。
    “不行...”
    “不行?不行個屁!”
    朱元璋見軟的不行,直接上硬的!
    “小兔崽子,咱是不是給你臉了!”
    “信不信咱拿鞋底子抽你?”
    “趕緊,給咱找個汗衫,跟咱好好學學收田!”
    眼看朱元璋有脫鞋的趨勢,季秋再不敢拿喬,悻悻道。
    “奧...”
    “嘿嘿,你這小子,沒讓咱失望!”
    朱元璋脾氣來的快,去得也快。
    很是親捏的揉了揉季秋的頭發,朱元璋又看向劉伯溫,豪邁道!
    “軍師,去把戶部的人給咱叫過來!”
    “讓他們好好稱重,不能錯了一絲一毫!”
    “咱要看看,這一畝地到底能收多少糧食!”
    “等到明年,咱要用這咱親手收割的糧食,祭告上蒼!”
    徐達和常遇春對視一眼,嘿嘿一笑,忽的異口同聲道。
    “上位,帶俺倆一個唄?”
    朱元璋立刻露出了很是嫌棄的表情,連連擺手。
    “去去去,你倆可是咱的大將軍,哪能幹這種活呢?”
    說著,朱元璋便拿起鐮刀,也不等季秋找來汗衫,穿著蟒袍便一頭紮入了田中!
    鐮刀所到之處,水稻“倏倏”倒下,看的朱元璋心中愈發歡喜。
    “幹爹!你慢點,給我留點啊!”
    見一眨眼的功夫,朱元璋就快要割完一隴地,季秋趕緊拿起鐮刀,加入戰鬥。
    父子倆撅著腚,在田裏你追我趕,很快額頭上就布滿了豆大的汗珠,卻是絲毫不覺疲倦,心中滿是豐收的喜悅。
    “給咱看看,多重了?”
    半晌後,朱元璋忽的直起身,對著劉伯溫等人大喊道。
    周遭的官員紛紛咽了咽口水,顫抖道。
    “回吳王...!”
    “一石二鬥...不,是一石三鬥!”
    朱元璋打眼一望,發現這一畝見方的稻田,也就收割不到三分之一!
    這就已經有一石三鬥了?
    已經趕上其他地區上田的產量了!
    “哈哈哈!好!這是天降的祥瑞,天佑咱的大明!”
    文武百官瞬間拜倒一片,山呼道。
    “恭喜吳王!天降祥瑞,國運綿長!”
    朱元璋頓時眉開眼笑,剛想開口,卻發現不遠處的季秋依舊在暗戳戳的使勁,鐮刀揮的都要冒煙了!
    “你這兔崽子!”
    “手他娘的還挺快!”
    罵了一句,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這小子,總是能搞出點新花樣,給咱驚喜!
    尤其是季秋幹農活時這副利索的模樣,更是讓朱元璋喜歡。
    身手利索,就證明季秋這幾個月不是在混日子,而是真的俯下身子,在田間的泥土裏滾出來的。
    對,不愧是咱最喜歡的幹兒子!
    朱元璋咧嘴一笑,像個普通的農家漢,轉身又投入到收割當中。
    這次不等朱元璋出聲詢問,戶部的官員就自發的將稻子收集好,自行稱重。
    “三石,三石了!”
    “這一塊地,竟然收出三石以上的糧食?”
    畝產三石,這個數字,已經是除了太湖地區的畝產之最了!
    滿堂諸公在今日之前,是絕對不敢相信,普天之下,居然有地方的畝產,能與太湖比肩!
    尤其是田中仍有三成多的水稻。
    這麽一看,這塊季秋親手耕種的稻田,畝產能夠和和太湖上等田地,並駕齊驅,已是必然!
    眾文武瞠目結舌,呆呆地望著仍在稻田中忙活的季秋與朱元璋,心底忽的湧上來一個想法!
    季秋這小子,莫非是上蒼眷顧之人?
    真讓他趕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祥瑞?
    他們實在是不願意,將稻田的收成,和季秋那套荒唐的耕作方式,扯上關係。
    隻能用“祥瑞”的說法,拚命說服自己!
    等到這一畝地收完,“祥瑞”一說,更是在他們心中刻上了一個揮之不去的烙印!
    “活動活動筋骨,真舒服!”
    “尤其是收莊稼,出汗都出的咱一陣通透!”
    朱元璋大步走到眾官員麵前,接過毛驤早已晾好的茶杯,一飲而盡,詢問道。
    “給咱說說,這畝地收了多少糧食?”
    “咱估計,應該有個三石多?將近四石?”
    隻能說朱元璋久不務農,猜測的還是太保守了!
    “上位...上位!”
    常遇春瞬間湊到朱元璋麵前,張牙舞爪,本就碩大的兩個眼珠,此刻就像是要瞪出來似的。
    “四石六鬥,四石六鬥啊!”
    “除了太湖,我等何曾在其他地方,見過這樣的收成啊!”
    這番話,常遇春說的是無比艱難,語氣中滿是不可思議,足可見他此時的震驚!
    “噗!”
    將口中的茶水如瀑布般噴出,朱元璋用震驚的目光審視著在場的所有官員,難以置信道。
    “多...多少?”
    “四石六鬥?”
    負責稱重的戶部官員趕緊上前一步,斬釘截鐵的保證道。
    “回吳王,確實是四石六鬥!”
    “我等換了五次秤,每個秤稱重三次,結果都是如此!”
    “萬萬不會有錯!”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眸中精光乍現,立刻對著毛驤大吼道!
    “毛驤,你馬上給咱帶著人,半個時辰之內把這幾坰地,統統收割出來!“
    下完命令,朱元璋又看向戶部的官員。
    “你等繼續給咱稱重,不能錯了一絲一毫!”
    “臣等領命!”
    半個時辰後,季秋精心耕耘的水稻,已然變成了秤盤上一袋袋帶著外殼的稻穀。
    “啟稟吳王,稱重已經結束...”
    “所有稻田都在畝產四石左右。”
    “這三坰地的均畝產,更是有四石一鬥!”
    這話一出,不少官員都用滿是嫉妒的目光看向季秋。
    一畝地收成好,還能是湊巧。
    可所有稻田的收成都這麽好,可就不是湊巧能解釋的了!
    祥瑞!這就是天大的祥瑞!
    可惡!竟讓這黃口小兒走了狗屎運,碰上這天大的祥瑞!
    均產四石一鬥,哪怕是在太湖地區,也是可以被記入史冊,大書特書的絕頂收成了!
    像是劉伯溫之類的高瞻遠矚之輩,已經開始暗自思忖季秋這套法子推廣開來之後,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不過季秋能取得這樣的收成,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紫禁城外的田地,本就肥沃,之前更是無人敢來耕種,積攢了相當的地力。
    季秋種的雖是晚稻,也因此和單季稻差不多。
    而單季稻的產量,向來是要遠遠高於雙季稻的。
    並且季秋能夠親自把關,嚴格按照係統給出的優化方案,進行耕種。
    若是換了一個人,就算得到季秋整理出來的方法,恐怕也沒有這麽高的產量。
    但朱元璋可不在乎這些細枝末節。
    他隻知道,今日的畝產,絕非是什麽祥瑞,而是劉伯溫和季秋總結出來了一套,能夠讓大明水稻畝產猛漲,可以推廣開來的耕種之法!
    平均畝產二石的金陵,在這套法子下,畝產已然翻倍!
    等到推廣開來之後,就算沒有這麽誇張的效果,僅僅是增產五成,甚至是三成!
    那也是大明建國初期,不,是縱觀史書,都前所未有的壯舉!
    這麽一算,咱豈不是憑空又多出了小半個大明?
    想到這,朱元璋哈哈大笑,大袖一揮,豪邁道。
    “劉伯溫,季秋,潛心務農,耕種有功!”
    “更是趕在開國之前,給咱送上了一份天大的祥瑞!”
    “傳咱的命令,三日後,四品以上官員齊聚吳王府,跟咱一起商議,給他們二人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