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給洪武朝的文官添添堵!【求追讀!求各種票!】
字數:5203 加入書籤
季秋記得很清楚,後世之人提起朱棣時,常會有人戲稱朱棣是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
季秋尋思,這不是倒反天罡嗎?
天底下哪有爹給兒子當將軍的道理?
要當,那也得是給朱元璋,給日後的朱標當!
而且看朱棣這架勢,繼續在學堂中耗下去,也隻是浪費時間,估計等到就藩還是這個德性。
既如此,趁早別浪費時間,給他往常遇春徐達身邊一扔,將來就藩之後就能帶兵,讓他去草原上禍禍那群北元人。
“幹爹,你覺得呢?”
朱元璋並沒有急著表態,但眼神閃爍,明顯是有些心動。
分封藩王,是朱元璋老早就打算好,並且一定會落實下去的國策。
熟知曆史的季秋,對這件事當然了然於胸,但他並不打算想辦法阻止朱元璋,反而還樂見其成。
眾所周知,文官說的話,要反著聽。
動不動就是什麽“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仿佛朱元璋一旦冊封藩王,大明就要立馬亡國了似的。
可縱觀青史,到底是藩王掀起戰火,禍國殃民的數量多,還是那群為了一己私欲,親手導演出一幕幕王朝末日的亂臣賊子,來的要多?
答案顯而易見。
而且分封藩王,從勳貴手中一步步將軍權收回,隻算是朱元璋最次要的目的。
如果說其他封建王朝,是“皇權不下鄉。”
那麽在元朝,則是更為離譜的“皇權不下省!”
那群忘卻先祖榮耀的蒙元貴族們,整日沉浸在醉生夢死和爭權奪利的虛妄中。
對於地方上的事,他們漠不關心,隻需要各省大員能夠按時將賦稅提供到朝廷即可。
在這樣畸形的製度下,催生出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強大,對於地方掌控力最強的士紳階級。
蒙元馬上就要被朱元璋攆回草原吃沙子去了。
可他留下的這個爛攤子,還得朱元璋負責擦屁股。
為了將地方上的統治權收回,將握有軍權的皇室血脈直接安插到地方上,就成了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而作為“皇權不下省”的實際受益者,文官集團肯定會想盡辦法阻止這個政策的落實,並且還要拚了命的詆毀。
季秋這人,主打的就是一個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隻要文官不痛快,那麽季秋就痛快了。
是以季秋絕對不會阻攔朱元璋分封藩王,並且還要推波助瀾!
而臭名昭著的“藩田不納皇糧”,這玩意其實跟朱元璋沒啥關係。
至於是誰搞出來這麽個遺臭萬年的政策...
當然是剛才挨揍那小子啊!
一想到這,季秋頓感一陣惋惜,心說剛才應該真抽朱棣幾下解解恨才對。
有些遺憾的咂了咂嘴,見朱元璋依舊做沉思狀,季秋自知他一時間難以做出決斷,便主動開口,轉移話題道。
“幹爹,我就是隨口一說,您也不用太往心裏去。”
“老四他們就藩的時候還早呢,有的是時間慢慢考慮。”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細細的打量了季秋幾眼,似笑非笑道。
“看不出來啊,臭小子。”
“還挺有長進。”
被朱元璋審視的目光盯著,若是換做旁人,估計腿肚子都要打顫了,生怕落得一個心機深沉,別有用心的印象。
季秋卻是絲毫不怵,反而還挺起胸膛,自我感覺頗為良好的驕傲道。
“是吧?我也這麽覺得!”
“都是軍師教得好!”
朱元璋:“......”
竭力控製住猛抽這小子一頓的衝動,朱元璋咬著牙,艱難道。
“算了...”
“軍師那邊,跟你怎麽說的?”
見朱元璋說起了正事,季秋也適時收起輕浮的姿態,轉而認真的開口道。
“老師同意了。”
“而且沒有意外的話,除非幹爹你放他回家,否則老師不會再提告老還鄉的事了。”
朱元璋聞言,雙眼猛地一亮,剛要拍手叫好,就聽到季秋語出驚人道。
“不過...”
“幹爹,左都禦史這個職務,不適合老師。”
“您還是考慮考慮,開國之後給他安排個什麽職務為好。”
說這番話的時候,季秋盡可能控製著語氣和表情,讓自己看起來老氣橫秋。
朱元璋臉色陡然一變,眯著眼,試探性的開口道。
“這是軍師跟你說的?”
有些神秘的咧嘴一笑,季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而是盡可能詳細的給朱元璋解釋道。
“幹爹,左都禦史這個職務,看似是文官,實際上應當是和文官不同的一種體係。”
說到這,季秋大咧咧的拿過朱元璋的兩個茶杯,看的朱元璋是眼角一陣抽搐。
“幹爹請看。”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中書省和六部官員,那麽他們就是行政官員。”
行政官員?
一聽到這個新奇的說法,朱元璋心中頓時有了決斷!
這肯定是軍師教的東西,不會有錯!
念及於此,朱元璋臉上的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認真聆聽著季秋的每一句話,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行政官員負責傳達政令,遂行政務,保證國家有條不紊的運轉。”
“但他們手中的權利,又極易滋生出腐敗,以權謀私等罪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監察官員出馬。”
季秋伸手將兩個茶杯放在一起,又蘸了蘸茶水,在兩個茶杯間畫出了一條涇渭分明的橫線。
“監察官員的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監察百官,杜絕不法之事。”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監察官員和行政官員雖然同屬文官,但應當屬於兩套不同的體係。”
“兩類官員的升遷,任命,隻能在各自的體係內執行,決不能出現一個官員,在兩套體係中反複橫跳的情況。”
至於這麽做的用意,季秋沒有明說,但朱元璋卻是已經明白了。
當兩個體係產生交集,監察官員的首要任務,就從監察百官,變成了當自己成為行政官員時,該如何避免監察。
這樣一來,監察體係自然是名存實亡,反而還成為了行政官員行不法事時最好的掩護。
朱元璋後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故而創辦了錦衣衛,想要恢複已經不複存在的官僚監察體係。
可這樣一來,監察官員和行政官員,這兩個本應當互相製衡的勢力,麵對皇權的高壓,輕而易舉的便擰成了一股繩,堂而皇之的對抗著以錦衣衛為代表的監察體係。
是以有明一朝,每當皇權強盛,錦衣衛便會大行其道,文官哭爹喊娘,官不聊生。
可當文官勢大,錦衣衛不是被撤除,就是形同虛設,朝中也仿佛沒了所謂的奸臣,根本不需要監察。
這就是在行政係統中,至關重要的監察體係,出了問題的緣故。
聽季秋這麽一說,朱元璋也隱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頓時皺著眉頭開口道。
“你的意思是,軍師屬於你說的行政官員。”
“所以不能開這個壞頭,讓人在這兩個體係內來回流竄?”
季秋點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朱元璋見狀,反而還更加疑惑了。
“秋兒啊,咱剛剛想了想。”
“若仔細的論處,這滿朝文武,也沒人符合要求,擔任左都禦史一職啊?”
季秋今天仿佛打定主意,要好好給洪武一朝的文官添添堵。
朝裏沒有?
朝外有啊!
麵對朱元璋疑惑不解的問詢,季秋一咧嘴,露出兩排雪白的牙齒,人畜無害的吐出了三個大字。
“陳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