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鄧伯?鄧伯你怎麽不說話了?【求追讀!求各種票!】

字數:4979   加入書籤

A+A-




    “總旗。”
    崔興匆匆歸來,對著季秋喚了一聲,欲言又止。
    “嗬。”
    季秋冷哼一聲,已然會意,遺憾道。
    “脫因帖木兒不在城中?”
    “據俘獲官員所述,大軍圍困南陽之前,脫因帖木兒便得到消息,往淮安投奔他大兄去了。”
    “這老小子,還挺能跑。”
    “便宜他再多活幾日。”
    崔興沒有作答,隻是緩緩握緊了手中的腰刀。
    所有親眼見證過村莊慘狀的親兵,都和季秋一樣,想要將脫因帖木兒殺之後快!
    但不得不說,能被季秋盯上,還能連著逃脫兩次。
    脫因帖木兒當真是頗有本事,實乃天人也!
    不愧是大元鐵人三項第一人...的弟弟。
    “走吧。”
    收斂思緒,季秋緩緩走下城牆,準備詢問鄧愈大軍下一步的動向。
    “你來的正好。”
    “看看這個。”
    見季秋主動尋來,鄧愈稍稍有些意外,隨即便遞上了一封書信。
    隨手接過,一目十行的看完,季秋抬眸望向鄧愈,略帶驚訝的說道。
    “李思齊和張良弼,反應居然這麽快?”
    “是啊。”
    鄧愈踱步上前,立於季秋身側,負手唏噓道。
    “他們的使節幾日前便到了南陽,怕是早就有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
    “奈何我軍鋒芒正甚,他們生怕咱們不理會王保保,轉而去進攻他們。”
    “故而送上了這麽一封書信。”
    李思齊和張良弼,都是元朝的將領。
    但從他倆的名字就能看出,這倆人,都是漢人,關中的漢人。
    漢人能在極度排外的元朝當將領,這本身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沒錯,他們二人背後的士族,正是關隴地區的漢人豪強。
    當年王保保讓李思齊出兵,平定關中。
    聞訊,李思齊當場便氣的對王保保破口大罵!
    “我和你爹是同鄉,你爹給我敬酒,都得拜我三拜,我才願意喝。”
    “你王保保在我麵前連站著的資格都沒有,怎麽敢公然命令我出兵的?”
    瞅瞅,什麽是漢人豪強?
    這便是了。
    若有人說元朝內部,蒙人一直欺負漢人,估計王保保第一個就得跳出來,表示反對。
    這特麽到底是誰欺負誰啊?
    河南以西,連同河南在內,基本上都在這群人的掌控當中。
    而李思齊,正是這夥人共同推選而出的盟主。
    但經常和人拜把子的都知道,盟主這個東西,真真就是個靶子,一般都是擋槍用的。
    反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張良弼,在潼關以西擁有超乎尋常的影響力,堪稱是隴西地區的土皇帝。
    王保保之前一直無瑕南顧,也正是在和李思齊等人交戰,爭奪關隴地區的掌控權與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而李思齊等人,愣是沒讓王保保打進關中半步!
    不得不說,關中這塊地方,不管到了什麽朝代,其中的漢子都是格外的能打!
    “文和,以你之見,此信當如何作答?”
    大家都是漢人,有什麽事都可以坐下來慢慢聊。
    這也是朱元璋傳檄天下的重要方略。
    但鄧愈僅僅是個大軍主帥,有些東西,是不能夠替朱元璋做主的。
    而季秋,身為如今的安南伯,朱元璋的好義子,比較適合對於這些事,發表自己的意見。
    季秋也不客氣,張嘴便道。
    “答應他們。”
    “隻要他們願意歸降,封爵賞地不在話下。”
    “大將軍那邊還在和王保保對峙。”
    “當務之急,是盡快配合大將軍,將王保保從他的烏龜殼裏逼出來。”
    “而且咱們的兵力,也不允許咱們覬覦關中。”
    這也正是鄧愈心裏的想法。
    點了點頭,鄧愈正要出聲附和,便聽到季秋話鋒一轉,頗為陰險的說道。
    “反正他們要什麽,咱們就給他什麽。”
    “先把他們穩住再說。”
    “鄧伯若是要避嫌,我可以親自給他們回信。”
    “反正信上又沒有我幹爹的印璽,事後咱們不認賬就是了。”
    “等收拾完王保保,咱們有的是功夫和這群人,慢慢掰扯。”
    “鄧伯覺得..”
    “鄧伯?”
    “你怎麽不說話了?”
    看著季秋疑惑的目光,渾身冷汗的鄧愈這才回過神來,嘴唇顫抖著說道。
    “沒事...”
    “我覺得你這個主意挺好的...”
    這小子真特麽讓軍師給教壞了!
    簡直是缺德帶冒煙啊!
    鄧愈在心中打定主意,回去就得告訴家裏幾個小東西,堅決不能得罪季秋!
    不然被季秋賣了,估計還傻乎乎幫著季秋數錢呢!
    “行,崔興,取筆墨來!”
    季秋左手持筆,揮毫潑墨,很快就寫好了態度極其誠懇的回信。
    末了還不忘在封麵寫上“大明安南伯季秋敬上”的字樣,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身份。
    “鄧伯!搞定!”
    鄧愈木訥的點點頭,臉上的表情說不出來的複雜。
    ......
    淮水以南,王保保命人正對著明軍的大營,派出了五萬大軍,準備進行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若是襄陽不丟,王保保能在這裏和明軍耗到地老天荒。
    但襄陽丟了,王保保也是當世名將,自然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
    但凡西路明軍有一丁點渡過黃河的跡象,王保保都得率兵回援。
    這是陽謀,無解。
    畢竟妻兒老小還在大都呢,王保保若是不想變成孤家寡人,也就隻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但若是讓王保保寸功未立的回去,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別人能夠逃脫丟失襄陽,葬送十五萬大軍的責任。
    王保保作為脫因帖木兒的哥哥,無論如何也會受到牽連。
    若不將功補過,王保保今後別想掌兵,更會喪失現在擁有的權利。
    而在元廷,權力鬥爭失敗者的下場隻有一個。
    死!
    為了自己滿門的性命,就算心中再不情願,王保保也必須試探一下明軍的深淺。
    而明軍大營內,幾道高大的身影,正披甲坐槊,列於陣前。
    在他們身後,是大明最為精銳的戰士,整整一萬騎兵!
    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
    季秋很勇武,這不假。
    但大明的勇武之人,遠遠不止季秋一個!
    常遇春等人看向遠處的元軍,紛紛露出雪白的牙齒。
    笑容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