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季秋:我受傷了...內傷...【求追讀!求各種票!】

字數:9777   加入書籤

A+A-




    “上位!大捷!大捷!”
    “淮安光複,元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倉皇逃竄!”
    “昭勇將軍自襄陽轉戰淮安,大破敵軍!”
    “如今更是親率鐵騎,往淮水北岸追殺王保保去了!”
    李善長手捧軍報,連跑帶顛,老臉上滿是笑出來的褶子。
    作為勳貴之首,李善長那是發自內心的希望大明強盛,並且一直以朱元璋麾下頭號謀士自居。
    什麽劉伯溫,什麽朱升,在李善長眼中,除了年齡比自己大點,剩下的不值一提!
    如今北伐建功,光複漢人河山,指日可待,李善長更是自認,自己的功績足以比肩,不,是超過了諸葛武侯,必定名留青史!
    大明朝的開國宰相!
    嘿,這幾個字哪怕隻是想一想,都能讓李善長感到渾身舒坦,飄飄欲仙。
    “快給咱看看!”
    朱元璋直接用眼神斥退毛驤,大步走下龍椅,親自從手中接過軍報,細細端詳。
    “好!這仗打的好!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風!”
    “季秋這小子,當真是越來越勇武了!”
    “從襄陽一路轉戰到淮安,真是難為他這麽積極!”
    朱元璋的語氣頗為唏噓,為季秋此戰所表現出的主動性大感意外。
    隻能說在某些時候,朱元璋還是不太理解季秋的腦回路。
    加班?不存在的!
    加班是為了更好的摸魚!
    李善長也是適時附和道。
    “上位,說到底,文和這孩子,雖然平時怠惰了些。”
    “可他畢竟是您的義子,耳濡目染之下,豈會不願意為大明盡一份力?”
    “以我觀之,文和之勇,不亞於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
    李善長舉的這個例子,著實是不太恰當。
    和朱元璋與季秋之間的關係一樣,李存孝與其主公李克用,也是義父義子的關係。
    隻可惜,父子二人未能善始善終,堂堂的五代第一猛將,被李克用親自下令,車裂而死。
    李善長以李存孝類比季秋,不知道是他蠢,還是真的意有所指。
    略感意外的看了看李善長,朱元璋隨即想起了什麽,似笑非笑的開口道。
    “咱差點忘了。”
    “出征前不久,這小子還拜入你門下了。”
    “看來他這次能這麽積極,和你的教導,不無關係!”
    “咱應該好好謝謝你才是啊!”
    李善長頓時一愣,迎著朱元璋審視的目光,心中天人交戰。
    此時的他,終於體會到了劉伯溫的感受...
    還教導季秋?
    教導個屁!
    自打拜完師後,季秋一次都沒去過他府中,估計早把他這個便宜老師忘在腦後了。
    明明什麽都沒幹,卻要莫名其妙被上位誇讚...
    這種感覺...
    還特麽挺爽!
    李善長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厚著臉皮,故作謙虛的說道。
    “當不得上位如此誇獎...”
    “隻不過是為人師表的本分罷了...”
    這便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之間,最大的差別了。
    麵對這些從天而降的“功勞”,劉伯溫視其為燙手的山芋,心中是一萬個抗拒,生怕被人盯上。
    而李善長哪怕明知道這些事,跟自己一毛錢沒有,也會厚著臉皮承認下來,背鍋背的是無比開心,無比光榮!
    從某種角度來說,李善長這種心態...
    還挺樂觀的...
    有助於延年益壽...
    “嗬嗬,莫要謙虛了。”
    “善長啊,這些年,辛苦你了。”
    “說句心裏話,若是沒了你,咱都不知道該怎麽治理打下的江山了。”
    此言一出,李善長立刻五體投地,感激涕零道。
    “承蒙上位厚愛,老臣無以言表!”
    “請上位放心,老臣願為上位,為大明,效忠到最後一刻!”
    朱元璋滿是老繭的大手,出現在李善長麵前,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起身後,李善長依舊低著頭,表現非常受寵若驚。
    “善長,有你這句話,咱就知道你的心意了。”
    “中書省事務繁多,離不開你這位相國,咱就不留你吃飯了。”
    “老臣遵命!”
    全程低頭離開大殿,李善長小心翼翼走下台階,忽然停下腳步,望向萬裏無雲的晴空。
    果然!上位最仰賴的人,還是我!
    老夫一定會當好這個百官之首,給大明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朝氣象!
    李善長再次向台階下走去,步伐穩健,絲毫不見老態,心中滿是豪情壯誌。
    “腳步還挺利索...”
    “利索就好啊!”
    “是福氣!”
    朱元璋站在大殿門口,一直目送著李善長離開。
    “毛驤。”
    毛驤自陰影出浮現,一聲不吭的來到朱元璋身後。
    “上位。”
    “去把劉伯溫,汪廣洋喊過來。”
    “咱要讓他們兩個,出趟遠門。”
    “是。”
    朱元璋緩緩走回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徑直落座,以手扶腮,眼神閃爍。
    作為當世最傑出的統帥之一,朱元璋知道,黃河以南,元廷已經沒了繼續抵抗下去的資本。
    將元廷的勢力掃出黃河,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黃河以南,依舊存在著許多錯綜複雜的勢力,並且還都是漢人勢力。
    隴西的張家,李家。
    齊魯的王家,孔家。
    彩雲之南的段家,楊家。
    以及於蜀中建國,定都重慶的明家,劉家。
    說來也是可笑,明明元廷才是中原和北方大地,真正的主人。
    然而這些地域,全部都在漢人豪強的掌控之下,並且兵力強盛,動輒便可糾十數萬之眾。
    南方的這些士族和這群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豪族比起來,當真是除了有錢,啥也不是。
    如何處置這些人,才是朱元璋,乃至於整個大明接下來要頭疼的事。
    作為一代雄主,朱元璋自是不可能和元廷一樣,搞什麽“皇權不下省”,任由這些豪族魚肉鄉裏,自己反過頭來還要為這些豪族背鍋,被百姓戳著脊梁骨罵娘。
    同時,朱元璋也需要利用這些北方豪族的力量,來和朝中日益壯大的南方士族互相抗衡,形成政治生態上的平衡。
    哪些人該留,哪些人該打。
    著實是一個令朱元璋頗為糾結的問題。
    “拜見聖上。”
    劉伯溫和汪廣洋的問候聲,將朱元璋的思緒拉回現實。
    “你倆來的還挺快。”
    劉伯溫和汪廣洋對視一眼,心說我倆都是中書省的官員,就在皇城腳下辦公,來的可不快麽!
    “不知聖上...”
    不等汪廣洋說完,朱元璋便擺手打斷道。
    “咱打算讓你們兩個,分別出使隴西,齊魯,勸降當地的士族。”
    “伯溫呐,你就去隴西吧,一路上不必著急,勿要顛簸。”
    “大軍一時半會,還到不了隴西。”
    安排完劉伯溫,朱元璋又命汪廣洋出使齊魯。
    別看齊魯的距離近,但汪廣洋需要星夜兼程,若是換成劉伯溫去,估計不等到地方就硬了。
    這年頭,出遠門是一個非常遭罪的活。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司馬懿一樣,動不動就是日行一二百裏,完了還能活蹦亂跳的活到七十多才咽氣。
    劉伯溫頓時皺起眉頭,朝著朱元璋發問道。
    “聖上...”
    “那川蜀和雲南...?”
    朱元璋毫不遲疑,立刻說道。
    “這倆地方,無需特意派人出使。”
    “大軍便是咱勸降的使節!”
    “若他們不識數,直接剿滅便是!”
    寥寥幾句,盡顯朱元璋作為一代雄主的霸氣與遠見!
    巴蜀,雲南等地,地處險遠,一旦天下有亂,輕易便能割據一方,並且大軍難以討伐。
    是以這兩個地方,必須對當地的豪族,進行清理,將來還要掌握在朱元璋絕對心腹的手中。
    而隴西,齊魯,位於中原腹地和草原邊關的交界處,就算有什麽亂子,位於首都的禁軍和抗擊外敵的邊軍,隨時都能朝發夕至,平息叛亂。
    並且其中的幾家豪族,底蘊深厚,平時恨不得用鼻孔看南方士族,用他們來朝堂之上,進行製衡,非常合適。
    汪廣洋二話不說,很快就應下了差事。
    劉伯溫則是略顯躊躇,好半天才搖頭道。
    “聖上,臣並非是不想為聖上效勞...”
    “隻是臣年老體衰...”
    “所以咱才會讓你慢慢去啊!”
    朱元璋猛地走下台階,拉起劉伯溫的手,滿是笑容的說道。
    “伯溫呐,除了你,咱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
    “難不成你要讓我派宋濂出使?又或者是將朱升請回來?”
    其實如今的大明,文臣當中聲望最高,在整個天下都享有讚譽的佼佼者,並非是劉伯溫,更不是李善長。
    而是朱元璋剛剛提到的朱升。
    這才是劉伯溫之前,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幕僚。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套朱元璋稱霸天下,於群雄之中脫穎而出的行動綱領,便是朱升提出來的。
    在學術界,朱升屬於頗多領域,毫無爭議的第一人,是能夠給各派名著,做注釋的大家。
    這麽一看,朱升確實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但這老頭今年不多不少,正好七十...
    去年初就因為年老,向朱元璋乞骸骨歸鄉,如今含飴弄孫,好不自在。
    讓他出遠門勸降?
    那和蓄意謀殺有什麽區別?
    見朱元璋把朱升都拿出來說事了,劉伯溫無奈之下,隻得應承下來。
    回到家中後,劉伯溫的心裏那叫一個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季秋不在,劉伯溫落得幾天消停日子。
    這下又要出遠門!
    等到勸降歸來,季秋這個冤家估計也要班師回朝了。
    一想到這,劉伯溫頓時停下手中的動作,歎息連連。
    莫不是老夫,上輩子欠下了他們父子孽債?
    老夫隻不過想歸隱山林,過幾天消停日子。
    過分麽!過分麽!
    這叫什麽事啊!
    次日,劉伯溫和汪廣洋先後離開了金陵。
    而一直跟隨朱元璋,侍奉左右的毛驤,同樣不見了身影。
    ......
    “昭勇將軍回來了!”
    “秋哥兒回來了?”
    聞訊,常遇春等人頓時起身,欣喜不已,準備親自前去迎接季秋。
    季秋可是此次北伐的大功臣,東西轉戰,殺得元軍看見玄甲便是心裏發顫。
    甚至還給季秋與其親兵,起了一個獨特的稱呼。
    玄甲軍。
    在俘虜元兵的口中,玄甲軍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有說其中有幾千人的,也有說幾萬人的。
    唯一的共同點,便是玄甲軍的統帥,格外凶悍!
    漆黑身影,給無數元軍帶去了死亡與恐懼!
    搞得常遇春甚至想把自己的鎧甲,也塗成黑色,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嚇唬元軍。
    “走!咱們去迎接玄甲軍的統帥!”
    “哈哈哈!”
    眾將嬉笑不已,徑直朝營門處走去。
    “秋...”
    “駕!”
    季秋拍馬直入大營,對著眾人喊了一句“有事找崔興”之後,便一頭鑽進了常遇春的大帳,沒了動靜。
    一時間,眾將麵麵相覷,暗道誰說這小子長大了?
    不特麽還是這個德性?
    半晌後,還是常遇春最先回過神來,哈哈大笑,率先朝著自己的大帳中走去。
    “你這小子!”
    “跟我說說,王保保那個老小子被你追死沒有?”
    季秋正眼神渙散的躺在常遇春床上,嘴裏還不斷念叨著“沒了,全沒了...”
    “啥玩意沒了?”
    常遇春滿是疑惑的大臉,突然出現在季秋麵前,嚇季秋一跳。
    “沒...沒啥...”
    看著季秋魂不守舍的模樣,常遇春頓時擔心的詢問道。
    “臭小子,你是不是受傷了?”
    聞言,季秋先是一愣,隨即不假思索的點頭道!
    “對!副將軍!我受傷了!”
    “受的是內傷,需要靜養!”
    “接下來再有什麽大戰,我怕是幫不上忙了...”
    “咳咳咳...”
    為了彰顯傷勢的嚴重,季秋還裝模作樣的咳嗽了幾聲,看起來虛弱極了。
    見狀,徐達頓時皺起眉頭,正欲喚來軍醫,便聽到帳外傳來一陣故作儒雅的聲音。
    “聽聞昭勇將軍回來了?”
    隨著汪廣洋步入帳中,原本熱鬧的氛圍,一瞬間便冷了下來。
    很明顯,在場的所有勳貴,跟汪廣洋都不太對付。
    季秋更是眯起眼睛,語氣頗為危險的說道。
    “你來幹什麽了?”
    “想看看我死沒死?”
    此言一出,所有武將立刻齊刷刷的看向汪廣洋,眼神凶悍無比!
    汪廣洋看似麵色如常,心裏卻是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小子是怎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