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吳國來使
字數:4715 加入書籤
天空中雨絲飄落,籠罩田野,泥土散發著特有的芬芳,混合著春雨的清新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終於下雨了。”
田間漢子走上田埂,用濃重的涼州口音對盤坐在地上歇息的老人說道。
老人抬頭看著天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裏是漢城,漢中平原最西端的一座要塞。
而在沔水的下遊,漢中平原的東端亦有一座被叫做樂城的軍城。
此二城皆為諸葛亮所築。
自延熙八年245年)這些民夫被衛將軍薑維從涼州擄來,他們便定居於漢中平原,為蜀漢耕作、放牧。
他們之中還有更早一批來漢中的,那是二十多年前從西縣遷過來的。
田野裏,犁鏵翻開濕潤的泥土,農人們彎下腰,熟練地撒下一把把種子,動作一氣嗬成。
細雨依舊紛紛揚揚,田間地頭一片忙碌,吆喝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
遠處的官道上,一支軍隊排著一字長龍,緩緩向東而行。
絲絲細雨掛在薑維的肩甲,他牽著韁繩目光卻在田間勞作的農夫身上。
他又轉頭看向遠處霧氣朦朧、若隱若現的漢城城樓,心思悄然浮動起來。
最近一段日子,薑維把全部心思放在交接漢中防務上,費禕的驟然離世縱然使他解開了束縛,能夠大展拳腳,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亦是巨大的。
現如今漢中的防禦體係可不容樂觀。
要知道丞相在世時,漢中一帶能夠長期駐守十萬左右的兵力,甚至在魏將曹真大舉入侵之際,還能抽調江州的李嚴率兩萬精兵北上協防。
而今,即便在接手了費禕的漢壽軍後,整個漢中也不過四萬兵而已。
薑維覺得,若是還像以往實行錯守諸圍的策略,縱使能阻魏軍於國門之外,卻無法造成實質性的殲滅。
到頭來漢軍隻會是疲於奔命,陷入完全的被動,又何談北伐大業?
若是.....
“衛將軍...衛將軍。”耳邊傳來參軍來忠的聲音。
薑維回過神來,轉頭問道:“何事?”
“今夜是否讓軍士們先在漢城休整,明日一早再回南鄭?”來忠請示道。
薑維扭頭看了看一臉疲憊的士兵們,歎了一口氣:“也好,傳令入漢城。”
“諾。”
薑維揚了揚馬鞭,準備進城,遠處突然傳來馬蹄聲。
騎士翻身下馬,稟道:“稟衛將軍,東吳遣使而來,人已到南鄭。”
薑維跟來忠對視一眼,轉頭看向那騎士:“我知道了,先將使者安排於驛館,我最遲明日便到。”
說完,他抬頭看了看天色,隨後對來忠道:“我先行一步回南鄭,來參軍明日一早帶軍隊返回即可。”
“遵命。”來忠拱手道。
隨後,薑維帶著數十親兵乘船順著沔水向下遊趕去。
......
“貴使今日先在驛館歇息,我已傳報我家衛將軍,應當不日便能回來。”
衛將軍主簿李密接見了來自東吳的使者。
這使者名叫李衡,襄陽人,現任吳丞相府司馬。
“有勞李主薄了。”李衡拜禮。
二人向驛館走著,李衡借機找了個話題:“某聽聞,今春逆魏在關中大肆耀兵,似有南下巴蜀之意,可有此事?”
李密笑了笑:“確有此事。”
“呃..”見對方一臉雲淡風輕,李衡遲疑了一下,複又問道:“如今荊州失陷,貴國兩麵受敵,費將軍新喪,你家衛將軍可有應對之法?”
“自然。”李密道:“漢中防禦諸事乃我漢昭烈帝在時便定下的,若夏侯獻舉天下而來,我當拒之。若遣偏將十萬之眾至,我則吞之。”
好大的口氣!
李衡心中嘖嘖兩聲,但對此表示理解。
作為兩國外交代表,換誰都會這麽說,誰會傻到在這種場合說消極的話。
“如此甚好。”李衡微微一笑,至少在李密的態度上來看,蜀漢並未放棄抵抗。
翌日清晨,薑維在衛將軍府接見了來自東吳的使者。
薑維讓人上了茶水,先是寒暄道:“葛公近來安好?”
“托衛將軍之福,我家丞相近來一切安好。”
李衡這話倒不是客套,實際上諸葛恪在得知如今蜀國軍權落在薑維之手,當時便喜不自勝,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原因無他,這個脆弱的吳蜀聯盟終於到了各自“鷹派”當政的時刻了。
功名也好,自保也罷。在諸葛恪看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吳漢兩國形同累卵,不主動攻魏,遲早被魏所並。
他相信,薑維在這方麵跟他是同道中人。
“如今江路被魏賊斷絕,貴使入川不易吧?”薑維對兩國聯盟還是很看重的,故而對李衡的態度也是非常和善。
李衡苦笑著說:“為確保萬無一失,在下確實繞了不少路。”
現在兩國沒了長江作為聯絡通道,交流起來極為不暢,但吳國沒辦法,蜀漢這個盟友他們必須爭取。
因為蜀漢是最不可能與魏國和解的國家,它與魏國之間隻有敵對和滅亡兩條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知葛公意欲何為?”薑維猜到了對方來意,卻還是禮貌性地開口問道。
李衡拱了拱手,不疾不徐道:“我家丞相邀請衛將軍一同出兵伐魏。”
“可有方略?”薑維問道。
李衡隻道兩字:“荊州。”
“逆魏已全據荊州,且在南郡已經營數年,如何圖之?”薑維皺著眉。
李衡笑了笑:“如今逆魏之形勢正如當年曹孟德下荊州之時,荊州之地看似龐大,其精華之地不過南郡、江夏二地。”
“昔年孫劉兩家尚未有巴蜀之地,便能驅曹仁而北逃,而今漢有上遊之利,吳有泱泱水師,為何不可為之?”
“漢取南郡、吳取江夏,若成,魏南北斷絕,可複顯昔年劉玄德故事也。”
薑維自然是聽懂了,直接問出最核心的問題:“事成後可共有荊州?”
“自然。”李衡點點頭,顯然是有備而來。
薑維捋著胡須,認真思考著。
從大方向上來看,為今之計漢吳兩國唯有勁往一塊使,至少打通戰線,使兩國接壤才有可能逐漸縮小與魏國的差距。
諸葛恪的大方略是沒錯的,但......
他似乎有點高看了薑維在漢國的能量。
薑維目前的官職是衛將軍、錄尚書事、都督漢中、陰平、武都諸軍事。
雖然荊州的戰事他有權上疏,但卻不能自決。
即便自己說動朝廷同意這個方略,具體戰事隻能臨時指派將軍前去,當下這個節骨眼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離開漢中。
最重要的是,薑維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
首先他不懂水戰。
而且沒了在羌氐胡人中的威望,沒了“涼州上士”這麵大旗,他即便真去了荊州戰場也不會有太多號召力,早在幾年前支援西陵的那一戰就已經證明過了。
薑維打心底裏,還是希望對雍涼用兵。
喜歡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