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三皇子來訪

字數:5666   加入書籤

A+A-


    戶部尚書王庭之,是世家王氏在朝堂的代表,也是四大家族的代表,慶元帝此舉,等於是直接撅了世家的麵子。
    雖然他們一方是君,一方是臣,明麵上世家是要對慶元帝讓步。
    可是,世家勢力龐大,朝廷各部都有世家的人,關係盤根錯節,他們如果想幹點什麽,還真夠慶元帝頭疼一陣子的。
    上令下不能達,那這條政令幾乎等於白廢,所以,慶元帝好一陣子都氣的頭疼。
    三皇子是少數支持慶元帝決策的代表,也曾奮勇的親自一去監督稅收,奈何在外奔波一個多月,除了碰了一鼻子灰,屁事沒辦成。
    那些老油條,總有本事讓你有火發不出。
    爺倆都憋了一肚子氣。
    三皇子這邊都不順利,韓仲玉那裏就可想而知了。
    唯一讓人放心的就是,世家隻是不配合,到目前為止,還沒使什麽陰招。
    這個情況也早在預料之中,割誰的肉誰願意呀!
    不過,這一次韓仲玉對謝玉姝卻報喜沒報憂,給謝玉姝的信也大多是說一些南邊的風土人情,特色美食,等等與差事無關的日常瑣事。
    由於隔得遠,韓仲玉的信有時候一個月隻有一兩封,有時候兩個月一封。
    謝玉姝也能想象他一定很忙,不管韓仲玉那邊來沒來信,都是雷打不動的半個月一封,給他送過去。
    直到在京城悶了半個多月也無可奈何的三皇子,突然想起裴介三番五次的對他說,謝玉姝為人忠義,且智多近妖,讓自己不妨多跟她走動走動,就當交個朋友。
    還特意強調了,是跟他之間的情誼一樣的朋友。
    三皇子明白裴介說的,是讓他把謝玉姝當同僚或者謀士那樣看待,而不是男人看女人的那種從屬關係。
    即便裴介不說,就謝玉姝幹出的一樁樁,一件件的事,他也不敢輕視她,交朋友,他早就嚐試過,但是他受到的信號,總結就是一句話
    “君子之交淡如水。”
    她那個人,心中界限分明,不是她格外待見的,根本走不到她身邊去。
    三皇子糾結了三天,本不想熱臉去貼冷屁股,但是想了想,為了廣大黎民百姓,還是決定走一趟。
    淡如水就淡如水吧,銀子都不是人人都喜歡,還有視之如糞土的呢,何況是他呢?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三皇子終於決定去玉泉山莊走一趟,跟謝玉姝嘮嘮。
    因為也不知道有沒有收獲,他這也算是病急亂投醫,所以也沒跟慶元帝說實話,隻說在想出去逛逛,要離開京城半月左右。
    慶元帝也知道他這次的差事大受打擊,反正這個事情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於是直接給他放假了。
    三皇子得了慶元帝的允許,回府收拾了和包袱,帶上五個暗衛輕裝騎馬趕往太安府。
    大皇子和五皇子見三皇子突然撤了,以為他是看清了形勢,向世家妥協了呢。
    想著世家錯綜複雜的勢力,而且支持慶元帝的人少之又少,估計慶元帝早晚都得向世家妥協。
    在他看來,動世家的利益,牽一發而動全身,豈是那麽容易開刀的,也有可能慶元帝現在就後悔呢,隻等個台階下。
    他們如果主動規勸,不但給了慶元帝台階,還能博得世家好感。
    於是大皇子和五皇子這倆大聰明,在三皇子離開的第二日就在朝堂上諫言,加重農業賦稅有損慶元帝威名,懇請慶元帝收回成命。
    這話一開口,幾乎就是側麵認同了慶元帝此舉不明智,說白了,就是昏庸。
    慶元帝是又氣又心寒。
    平常百姓都受不了被人罵做渾蛋,何況是一國之君。
    如果他真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罵他他也認了,可是,他殫精竭慮,每天批近五個時辰的奏折,還要早朝,周全朝堂內外,所思所想,無不是為了大齊安穩,百姓安居樂業。
    他自問對得起這身衣裳了!
    這些世家大族的財力加一起,比國庫還富裕,八輩子都花不完,稍微碰觸到他們一點利益,就敢跟明裏暗裏的他掰腕子。
    世家的人也就罷了,本來他們就是利益共同體,一個鼻孔出去也屬正常。
    可是大皇子和五皇子為了拉攏人脈,竟然也敢在朝堂上公然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規勸於他!
    好、好好,原來在他們這兩個逆子眼中,自己竟然是個無道昏君。被紮了心的慶元帝似笑非笑的看了兩個兒子一眼,將兩人直接晾在了那裏。
    這些日子,除了提高土地大戶的稅收的事情,朝廷大齊並沒有發生什麽大事,經濟穩步發展,捷報頻傳,有這一點穩住,慶元帝的壞心情還能中和一下。
    既然稅收的事情僵持不下,索性誰也不提。
    其他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哪家婦人放印子錢了,那個權二代欺男霸女了,頂多兩個陣營的人舉報對方受賄逛花樓了。
    慶元帝老神在在的聽著他們從下邊扯皮,適當的給擼個一官半職,或者罰些俸祿。
    由著他們從辰時初,磨嘰到巳時末,大皇子和五皇子也一直跪到巳時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期間兩大陣營的人倒是屢次找機會給他們求情,但是總被三皇子的人岔過去。
    當然還有以韓家為首的中間派。
    直到快中午,慶元帝肚子餓了,才輕咳
    了一聲,抿了口茶。
    站在旁邊的司殿太監心領神會的喊了聲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大臣們心道,可算讓走了,他們口水都噴幹了,之前有幾次都尬住了,慶元帝就是不退朝,隻能找點事繼續扯,既不能扯大的,怕廝殺個地動山搖,漁人得利,又不能扯芝麻大不痛不癢的小事拿來辱沒聖聽。
    好嘛!這一上午,把他們攢了一年的敵方小辮子都用上了。
    見底下鴉雀無聲,慶元帝心滿意足的抬屁股走人。
    離著兩位皇子近的人趕忙去將大皇子和五皇子扶起來。
    跪了兩個時辰,大皇子和五皇子腿跟針紮的似的,直接被人攙著出去的。
    兩位皇子規勸,慶元帝都是這個態度,可見他要薅世家大戶羊毛的決心有多大。
    客觀的來講,加兩成稅也傷不著他們的筋骨,都是百年世家,最次也是幾十年的富商,家裏大頭的收入都是各自的買賣,土地那點收成,不過就是錦上添花。
    他們之所以咬死了不讓步,無非就是怕慶元帝得寸進尺,繼而向世家出手,瓦解了世家的權利。
    豈不知,權利的交鋒本就是你強他弱,他強你弱。
    憑本事分大小王。以前國力衰弱,許多大儒,和資源都掌握在世家手中,慶元帝憋屈一點也隻能受著。
    現在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說白了,他有錢,有兵器,有武將,腰杆子硬了,世家如果還想明裏暗裏掣肘慶元帝,慶元帝怎麽可能容忍他們,何況還妄圖阻礙他的發展。
    如果世家一直不知進退,妄圖左右慶元帝,雙方遲早有一場血淋淋的變革,要麽就是慶元帝把世家拔了,要麽就是世家把慶元帝換了。
    不管哪種結果,都會引起一場動蕩。
    而這場動蕩,必會直接影響以後大齊幾十年的發展走向。
    這一點,所有人都明白,隻是還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選擇。
    從三皇子和韓仲玉在外頭屢屢碰壁就知道,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覷。
    而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還想在新型商品上在插一腳,等所有能賺錢的買賣都被他們壟斷以後,隻能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到時候,工人的工錢他們說了算,土地也在他們手裏掌握著,人的本性都是貪婪的,總有一天百姓會被逼的沒有活路。
    雖然世家也有幾個賢德之人,但是,幾個賢德之人的背後,卻站著一群俗人。而掌握普通百姓生活的,卻恰恰是這些俗人。
    所以,解決事情的根本,就是讓普通百姓手裏握著土地,有地就有糧食,糧食不僅僅是百姓活命的根本,也是國家的根基。
    三皇子是嫡皇子,由太傅親自教導的,太傅是慶元帝親自選的有名的清官杜智恒,這人出身耕讀之家,家裏是個小地主,不算多富貴,但也不愁吃穿,能供他讀書。
    此人天資聰穎,五歲啟蒙,二十六歲高中狀元,慶元帝把他留在身邊做了三年中書舍人,觀察過他的品行,發現此人心懷慈憫,關注民生,心誌堅定,且曾拜名師修學了三年,博學多才,在治國上也有一定的見解。
    在朝堂也做了十幾年的官,政績斐然,後來才被派到三皇子身邊做太傅。
    言傳身教,所以,三皇子也比較關注民生和國情。
    慶元帝提高世家大戶土地稅收的召令一出,杜智恒就跟三皇子分析過利弊,所以三皇子格外讚同慶元帝的舉措,在事情遲遲看不到結果的時候,選擇去謝玉姝那碰碰運氣。
    而大皇子和五皇子,雖然也有太傅和國子監夫子的教導,但是,一個以皇長子自居,總覺得離那個位置最近,不爭一把,如何甘心,所以很早就開始向那個目標努力,學習也好,做事也罷,都摻雜了很強的目的性。
    一個受楚嬪影響,心心念念奪大位,複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早就潛移默化的移了本性,太傅和夫子教的那些治國策,早就下飯吃了。
    就算還剩點,一整個爭權奪勢的腦子,又怎麽能領悟的那麽深呢!
    隻能說,環境造就人,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同樣的出發點,走出來的人卻天差地別。
    喜歡穿到荒年一拖三,颯爽農婦血賺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到荒年一拖三,颯爽農婦血賺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