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8章 招財啊

字數:3054   加入書籤

A+A-


    “什麽人啊,怎麽這麽壞!”
    “就是,咱們這些平頭百姓好不容易能夠熱熱鬧鬧的過個節,那什麽給中看不過眼,竟然還告狀,想要把咱們的熱鬧告沒了,也太過分了。”
    “哼,我看那什麽給中,就是家裏鹽太多,所以才閑成這樣。”
    “你說他是不是看咱們高興,他就渾身難受啊。”
    “呸,真不是個東西。”
    比賽還是分東西南北四城舉行,能夠騰得出時間的百姓都來湊熱鬧,因此順天府被一個給事中欺負了的消息,以後可能不會再有這些比賽以及仲秋會,也別再幻想的團圓會的流言,迅速的傳開。
    比賽結束後,幾乎所有在場的百姓都聽到了傳言。等到這些百姓回了家,消息又被帶給了家人,左鄰右舍,以至於傳言以極快的速度流傳著。普通的百姓自然是痛恨的罵出聲來。
    走在八卦前沿的說書先生,主打的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這樣的話題,那自然得摻和一腳。
    百姓們不知道給事中是個什麽官職,甚至連官名都說不對,但說書先生是可以的,不僅馬上緊跟熱鬧的將給事中的官職給聽客們普及了幾遍,還幫忙分析出告順天府狀的應該是禮科都給事中。
    隻是講述這些,說書先生們還覺得對聽客的吸引力不夠強烈,因此還十分敬業的搜集創造了一些禮科都給事中的奇聞軼事,從茶館酒樓等地開始流傳開來。
    當然湊熱鬧的也不隻是說書先生,一些閑來無事的讀書人也參與其中。
    原本京城的許多酒樓客棧都為仲秋節的詩詞書畫大賽預留出了展示的牆壁與空間,讀書人則都很謹慎。
    出入酒樓客棧的人全都能看到,作的好自然是一個揚名的機會,作的差那就是在丟人現眼。因此酒樓和客棧收到的作品不是太多,而這兩天,卻突然增多了起來。
    而且這些突然出現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署真實的名字,同時內容還與被鬧得滿城風雨的給事中有關。其中一幅畫作更是吸引所有酒樓食客的目光。
    不是因為畫的傳神,而是因為畫的抽象,抽象的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俊不禁,控製不住嘴角的程度。
    這樣的作品,按理來說,酒樓應該撤下去的。但誰讓這畫能博得酒樓的客人開懷一笑,甚至還有人慕名而來,所以還是掛著吧,移出展區,掛一個更為顯眼的位置,招財啊!
    什麽?不怕那個給事中報複嗎?沒指名道姓的,他憑什麽報複,再有能在京城的繁華地段開酒樓,哪一個沒有靠山。
    前幾天,早朝上,一眾大臣親眼見證了禮科都給事中參了順天府一本,那挑出來的毛病多的都令他們咂舌。秉承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官員們還都期待著順天府的反擊。
    結果呢,第二天就等來了順天府的認錯,對於奏本上的一些內容,順天府表現出了良好的認錯態度,但對其他事情則予以堅決的否認。
    一番舌槍論戰之後,陛下出言斥責了兩句,輕拿輕放,事情看似也就此翻篇。當然,這次的結果還是禮科的都給事中略占上風。
    順天府這次是準備把這個虧咽進肚子裏了?閭嘉的脾氣雖然不錯,但也不是一個軟柿子,能咽的下這口氣?事實證明是咽不下的,隻是順天府的反擊不在朝堂之上。
    官員們對於京城的大事小情還是很關注的,然後就聽說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受到了百姓們的格外關注,以及親切的問候,已經到了十個百姓有九個在談到這三個字的時候都得吐口吐沫的程度。
    大部分官員發現了熱鬧自然是要看個盡興,站著看熱鬧不腰疼,但是總有人會被誤傷,那就是給事中們,告狀這事跟他們可是沒有關係,是禮科的都給事中幹的,罵人也別傷及無辜嘛。心裏在憋悶的同時,也暗暗開始責怪起了禮科的都給事中。
    好在一眾給事中們並沒有被牽連多久,京城的百姓們終於從一眾給事中裏,將他們問候的對象鎖定,給事中們也總算能鬆一口氣。
    而作為當事人的禮科都給事中,也是沒有想到自己奏本所帶來的結果是這樣的。
    對於派給自己的任務,他可是冥思苦想,羅列出多條順天府的失職和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眾多還隱藏在暗處沒有顯露出來的隱患。
    準備了這麽久,就是為了讓四殿下看到他的衷心與努力,朝堂上陛下的輕拿輕放,讓他還略微有些失望,但好在順天府看起來也是被迫低頭,將奏本上的一部分內容認了下來,總歸是他占了上風,可以和殿下有所交代。卻沒有想到,順天府會使出如此陰狠的招數。
    那些刁民竟然敢罵他,還有那些說書先生,作詩作畫之人,膽敢如此的抹黑他,真想給這些人一點顏色瞧瞧,隻是如今的他卻隻能避免出門,省的那些風言風語傳到自己的耳朵中,影響他的心情。
    禮科的都給事中心中的憋悶與憤恨可想而知,但除了逃避也似乎沒有什麽其他的辦法,想要報複那些百姓,可是人數太多,哪裏報複的過來。更何況如今所有人都在盯著自己,他什麽都不能做,隻能向殿下哭訴自己的委屈之情。
    對於四皇子來說,最近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因為血金人和反賊的事情,差事被三皇子奪了去,他隻能待在皇子府中反省,不止如此還因為內侍的事情被父皇叫到宮中訓斥了一頓,心中更是鬱氣難舒。
    自己是父皇最為看重的兒子,四皇子不明白,明明父皇知道他與血金人和黎蒼社的反賊沒有任何關係,隻是被牽連,明明他也是受害的一方,為什麽父皇就不能給他留幾分顏麵,這讓他以後該如何自處。
    如果說四皇子對於啟元帝是有一絲埋怨的,那麽對於三皇子和六皇子這兩個兄弟就是怨恨,不,是痛恨的。
    痛恨前者從陘陵關回來後就屢次搶走自己的風頭,如今更是搶走了他的差事,而更痛恨後者調查血金人和反賊,卻將他牽扯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