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太子寒心
字數:6587 加入書籤
工業史書。
這是遼地專門記錄一部工業相關的史書。
實際上這片土地上的工業,已經存在了很早很早。
從最早的青銅器。
到始皇帝時期,礦產,皮革、製陶、煮鹽、玉石器、漆器、紡織等。
還有許多許多產業。
都已經形成了無比完善的體係。
這與百姓的民生息息相關。
這近兩千年來。
工業一直處於發展狀態的,更加節約人力,也能將東西更好的普及。
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多,匠人們的工藝在前人的基礎上,變得更加精湛。
在這工業史書上。
魯班與公輸班,永遠是無法繞開的人物。
當然還有許多許多厲害人,甚至還有改進了造紙術的宦官。
總之。
秦風要將這部工業史書,全部修繕完畢。
對此。
慶皇與太子都是無比讚成的態度。
甚至覺得這如漢時淮南王,動用門客修出了淮南子,至今依舊算是瑰寶。
工業史書。
若流傳後世,必然能為後人更好的了解前人發生的事兒。
毫無疑問。
蒸汽機的出現。
更是工業變革的一場大標誌。
人們的生活,也將隨著蒸汽機的普及,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遼地。
興許是因為人還不夠多,能夠完美適應這種變化。
也正是如此。
秦風詢問老鐵頭的名字。
這必然是將記載在史書之上的。
當然蒸汽機的功績,不可能隻記老鐵頭一人名字。
而是一串名字。
但這其中,老鐵頭的功績最大。
“鐵大……”
老鐵頭十分尷尬。
生活在大胡皇朝的人,普遍是沒有什麽名字的。
老鐵頭似乎覺得這名字寫在史書上,未免有些不太尊重。
“王爺是大慶第一等的詩人,王爺的詩就算不識字的小老兒聽了,都覺得極好。”
老鐵頭搓著手,笑得有些尷尬。
“懇請王爺為小老兒賜個名,如此記在史書上,也顯得鄭重。”
秦風也覺得有道理。
按理說,他年輕,老鐵頭年邁,不該是他給老鐵頭起名。
但這地位與名望在。
他給老鐵頭起名,老鐵頭未來將會因此名而感到榮幸。
甚至他們的子孫。
都有可能會高呼。
我家祖上的名字,可是遼王賜下的。
這是一種榮耀。
“鐵老鑄造蒸汽火車,遼地必將就此更為興盛。”
“就取單字興如何?”
“鐵興!”老鐵頭雙眼變得無比興奮。
“好名字!小老兒太喜歡王爺賜下這名字。”
“從今往後,我就叫鐵興。”
最後的話,則是與他身邊諸多匠人說的。
對他而言。
這是榮耀至極的名字。
也不知有多少人羨慕。
接下來。
秦風又勉勵眾人一番,在此處與眾人一起吃了頓午飯。
到了下午方才離開。
秦風剛回遼王府。
鐵興便已經興奮的不得了,急忙拉住了廠裏的一位年輕的。
“喜順你會寫字,幫我寫一份家書。”
“鐵老要寫什麽?”
鐵興也算是這蒸汽機製造廠裏的寶貝。
這點要求,自無不可。
“你就寫,京都鐵家鋪子裏的人,今年年底必須全部來遼地!”
“從今往後,我鐵家人必為王爺鑄造出更好更多的蒸汽機!”
喜順見鐵興無比興奮的樣子,不免疑惑。
“鐵老在京都的鐵匠鋪子規模不小,不留人了?”
“不留,一個都不留,從今往後,鐵家的根基就在遼地。”
“遼地缺人,我這兒子徒弟怎麽的也有幾十口人,全來遼地,為王爺效力。”
“這天下,沒有比王爺這更好的地方!”
老鐵頭無比狂熱。
對於秦風,更是達到了一種近乎盲從的地步。
就連祖宗留在京都的基業,也要被老鐵頭拋下,命家裏人全部入遼。
如此。
才能報答秦風的恩情。
更何況。
王爺還賜了他名字。
鐵興鐵興。
興盛的何止是遼地。
就連他鐵家,也必將隨遼地一同興盛。
在時代的變遷中。
必然有一些幸運兒,站到了風口之上,成為萬人敬仰的存在。
以往的幸運兒,都是官員,縱橫家,能左右天下局勢之人。
而如今。
遼地也將誕生一批幸運兒。
鐵興隻是其一。
相比於鐵興的功績。
若縱觀曆史,高麗太上皇元洪可能都比不上。
隨著蒸汽機的出現。
未來遼地鐵軌的數量,也必然猛增。
如今廣寧城已經開辟了第二座煉鋼廠,這一座坐落在城南,主要負責生產的,就是鐵軌。
而第三煉鋼廠。
正在建設之中。
“若煉鋼廠全部建完,單煉鋼廠所需的工人,就達三十萬。”
秦風為此歎息。
三十萬鋼鐵工人。
方能滿足遼地建設所需。
可如今的遼地,總人口才多少?
不可能除了煉鋼,什麽都不幹了。
如今煉鋼廠的工人,才三萬人而已。
不過哪怕隻有三萬人,這在大慶也算個奇跡了。
大慶鋼鐵冶煉之地共計十三處。
這十三處所有冶煉的工人加起來,人數也就三四十萬人左右。
可這三四十萬人所生產出的鋼鐵產量,卻連遼地的一個零頭都比不上。
父皇與皇兄隻是知道遼地產的鋼鐵數量很多。
卻不知道產量已經遠超朝廷名下的地步。
隻是。
蒸汽機車的事兒,終究還是傳到了太子與慶皇的耳中。
自秦風見過之後。
遼地的蒸汽機車便已徹底投入使用。
隻不過如今主要作用,還是用來運礦。
可即便如此,蒸汽火車每天來回跑,依舊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甚至還有不少人,跟著蒸汽火車跑。
遼地從最開始的新鮮,也逐漸就變得習慣了。
蒸汽火車那個大家夥。
不就是燒開水嗎。
沒什麽稀奇的。
此時的太子,已抵達了開封城。
太子在範陽走的太快,導致黑弓會的人都沒反應過來。
等反應過來的時候。
太子去開封的路程,都走了近半。
之後安排的刺殺,相對也比較匆忙,最終全成了太子侍衛們的功績。
也正是遭遇的多次刺殺。
也讓秦標的安保變得更強。
而這些刺殺,雖沒有造成太大的危險。
卻也讓秦標覺得無比煩躁。
“倭人來刺殺孤,孤不在意,老六正在覆滅倭國。”
“可這些慶人,為何也要來刺殺孤。”
“孤是真心實地,想要讓他們的日子變得更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