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這叫廂車?
字數:6769 加入書籤
毫無疑問。
若無秦風約束。
遼地槍械絕對會走向一條奇奇怪怪的道路上。
而且那些五花八門的槍械。
都有其各自的道理與威力。
而且在現階段。
有些稀奇古怪的槍械,反而具有極大的優勢,許多遼兵都覺得那些奇怪槍械能被王爺看上。
可最終。
秦風還是選了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短時間內無法量產的一把。
目前這把。
是純手工打造的。
而想要設計生產線,銅子彈生產線,毫無疑問這是個無比漫長的時間。
但顯而易見的。
一旦徹底量產,子彈能補充上。
遼地的武力值將會徹底無敵。
在異族人看來,怕是唯有妖魔鬼怪才能扛得住遼人進攻的腳步。
甚至就連怪物遭遇了遼兵,恐怕都得給遼王磕三個頭,懇求遼王放過。
遼人如今已經足夠不講理了。
若等火槍全部列裝。
那未來簡直就是單方麵的屠戮。
故而哪怕沒有蒸汽戰車,秦風也不太在意。
火槍的出現。
基本讓遊牧民族的射術毫無用武之地。
也就基本等於是遊牧民族的末日。
“集中所有力量,優先製造這栓動步槍的生產線。”
“至於黃銅子彈,銅彈殼壓製應該沒有太困難。”
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也是最容易鍛造的材料。
至於壓製。
哪怕不用蒸汽機,隻是製造出相對應的壓製機器。
就算是純手工的來壓子彈殼。
應當也是可以的。
隻不過效率應該會低很多,需要許多壓彈殼的工人。
而遼地目前最缺的。
就是工人。
其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槍械可以賣給任何一名遼人。
但子彈必須嚴格的控製住了。
沒有子彈的槍械,能用的也僅僅隻有槍頭上的刺刀。
故而即便敵人即便拿到了遼地的槍械,他們卻沒有半點製造銅子彈的能力。
那麽繳獲也將沒有任何意義。
故而想要大規模的運用工人。
還不如利用蒸汽機進行生產,來得更為便捷。
而這。
則需要一套相當關鍵的工業設計。
可以說。
如果想修成這條黃銅彈殼生產線,需要遼地諸多匠人來進行整合。
事實上。
許多匠人們不明白王爺為何一定要用銅來生產子彈。
可實驗後發現。
銅子彈可允許的誤差最大。
銅比鐵軟,在槍膛內很容易遭到槍膛擠壓。
但也因為足夠的軟,所以能夠順利的從槍膛內發射出去,而不會因為發熱膨脹卡在槍膛內。
同樣的。
鉛彈頭也是如此。
鉛彈頭同樣比較軟,而且相比鐵更容易加工。
故而遼地未來的子彈。
基本采用黃銅彈殼,鉛彈頭的設計。
很簡單。
也足夠用了。
“現階段,讓擴建後的神機營先用傳統火槍練習。”
“等栓動步槍能批量搞出來了,再分批次換裝。”
無論是火繩槍。
還是目前搞出的連發轉輪銃,亦或者是什麽其他稀奇古怪的槍械。
目前這個階段,終究隻是過渡用。
可能除了傳統火繩槍。
配備最多的,也就是那轉輪連發銃。
就是那後坐力驚人的大左輪。
隻不過這種槍械,全部架設在遼地廂車的頂部。
毫無疑問,廂車內的火槍手,目前應用傳統火槍射速極低。
可若架設了這樣一門類似於連發炮的玩意兒。
能大大加強廂車的火力。
毫無疑問。
遼地的廂車,除了用牛馬來驅動外。
其他地方,確實有點類似於裝甲車的概念。
那連發轉輪銃單看就是個敗筆。
架設在廂車之上,那就是神來之筆。
而這。
似乎也是目前廂車戰力的最優解。
按照遼地車營與神機營結合後的配備來看。
一輛車哪怕單獨遭遇了數十人的北胡小隊。
也有足夠的把握將其殲滅掉一半。
特別廂車頂的那門轉輪炮。
“這口徑,足以稱之為轉輪炮了。”
秦風忍不住的吐槽。
實際上。
哪怕是秦風最終定下的栓動步槍。
口徑也是相對較大。
其根本原因,在於青銅子彈是用黑火藥發射。
雖然在性能上已經極強。
但用得多了,槍膛內會留下黑火藥殘渣。
口徑大一些,一是能滿足子彈射速。
二是平時清理保養起來,相對也比較方便。
好在遼人的身體素質都比較強。
耐得住黑火藥發射的恐怖後坐力。
“等栓動步槍列裝完畢,基本也就該北伐了。”
對於大慶北伐。
秦風大致估算了下。
最快三年,最慢五年。
畢竟在京都的父皇,現在一門心思調用整個大慶的物資,全部往北方運。
目的就在北伐。
其餘各地方衛所的兵馬。
也都在積極的練兵備戰。
甚至據說在北麵畫出一塊草場,整日將軍隊拉過去模擬在草原上作戰。
許多衛所兵的指揮使。
更是被拉到了京都。
朝廷緊急培育他們了解草原上的一切。
甚至還給納哈拙拉了出來當教學案例。
傳統的大慶將領。
基本是沒有戰前針對性培訓這一說的。
全憑各自的經驗與素養。
可慶皇從遼地走了一趟後。
明顯從遼地學了不少東西。
特別秦風的軍官,基本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定期的進行上課以及考試。
如果說定期給所有大慶衛所的指揮使培訓。
慶皇是負擔不起的。
大慶各衛所的諸多生存條件。
其實都是處於半自給自足的狀態。
然而若說為了北伐,進行全方麵的一輪針對性的培訓。
雖說會耗費諸多錢財。
慶皇依舊覺得相當值得。
這無疑能大大增加北伐的勝率。
“對於父皇來說,現如今哪怕能增加一絲絲北伐的勝率,父皇都會動用全部力量去執行。”
軍國之事,便是如此。
打仗是最後的底牌。
勝則通吃。
敗則皆無。
這場豪賭,必然要傾盡全力,方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哪怕北胡已被削弱。
慶皇依舊不敢小瞧半分。
也正是朝廷所有心思,都在遷都北伐上。
秦風作為遼王的重要性最為重要。
所以遼地即便做出再離譜的事兒。
朝廷官員也不會多說什麽。
隻因為遼地目前所做的一切。
都有利於北伐。
無論是給衛所兵販賣武器,還是販賣甲片。
這都能提升北伐的勝率。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