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慶皇的保險

字數:5703   加入書籤

A+A-


    治理黃河水患,這並不單單是工部的事兒。
    工部隻是負責出人出力,規劃該如何改善黃河。
    戶部也的同樣出人出力,處理黃河兩岸百姓安置問題。
    畢竟黃河若是改換道路,不知道要穿過多少村落。
    沿途的村落,甚至是城鎮,都得搬遷走!
    這又將會是極為困難的事兒。
    畢竟祖祖輩輩生活在村子裏的人,突然要走了,換做是誰,都有怨言。
    而最為關鍵的。
    是這些遷移走的百姓,都該給更好的安置。
    對此,基本是朝廷在做,秦風倒也沒心思去插手,省著百官彈劾說他管的太多。
    “本王的話,對於北方百姓好用,可那些朝廷派出去的官吏,未必心甘情願的願意聽本王的話。”
    百姓是百姓。
    民望是民望。
    可調度這些事兒的,終究還是官府,終究是朝廷治理下的那批人。
    秦風的地位再高,可縣官不如縣管。
    那些官吏,更願意聽朝廷文臣們的話。
    因為朝廷這群大臣們的話,對於基層官吏來說,就是上意。
    底層官吏。
    就必須得辦。
    換句話說,慶皇的政令想要完美的在地方執行,都得通過這些官吏!
    若這些官吏扭曲了慶皇的意思,那麽再完美的政令,落在地方上也會成為壞政,惡政。
    若出現了這種情況。
    基本代表著朝廷的政權快完了。
    皇帝的命令,下不到地方上去了。
    慶皇對於這個,處理的方法也簡單幹脆。
    哪個官員膽敢敗壞了皇家的名聲,那直接殺了就完了。
    都是惡官在做惡,他這個當皇帝的,也深惡痛絕。
    “這黃河修繕,少則三年五載,多則七年八年。”
    “絕對的大工程啊!”
    “未來維係長城的錢,倒也能省下來一大筆,父皇也調遣了許多衛所兵,用來修繕黃河。”
    可以說。
    此次治理黃河,調動的人力物力,比北伐還要多一些!
    黃河兩岸長達萬餘裏,沿途數省的官府勞役,以及衛所兵,都將參與進來。
    那不是幾萬人的事兒。
    而是可能高達數百萬。
    幾乎每一段,都有地方縣令負責。
    慶皇能將治理黃河之權,全權交給秦風來主持,這已經是極大的信任。
    因為修繕黃河涉及到民夫數量,多達數百萬!
    而且全都是青壯勞力!
    秦風若是掌控了這些人,那麽就等於擁有了坐穩江山的資本。
    但凡……
    但凡秦風略微有點什麽想法,給這數百萬人發了武器,很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不是沒人沒跟慶皇說過。
    隻不過慶皇隻回了一句話。
    “咱相信老六。”
    “老六要真的想反,直接在皇宮裏將朕抓了,那上位更快,朕老了,應該打不過他了。”
    “你在這挑唆咱父子關係,咱念舊情不殺你,去海南好好反省去吧。”
    京都被慶皇發配走了許多人。
    大多都流放到了海南。
    這在京都來說,可謂是又一場朝堂上的大地震,或者說大洗牌。
    而值得慶賀的是。
    這次沒有死那麽多的人,隻是全都被流放到了海南。
    流放海南,便代表著還有重新回到京都的機會。
    而有些倒黴鬼,甚至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流放。
    但京都官員們,逐漸發現了一件事兒。
    “陛下是在縱容遼王!”
    “縱容的很刻意?陛下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許多官員們都慌了。
    不清楚這究竟是慶皇老了,有點糊塗了。
    還是說。
    慶皇口口聲聲說立聖孫為儲君。
    可內心上。
    還有什麽其他的想法?
    如今哪怕朝廷百官們,都承認一件事兒。
    那就是太子死後,遼王的確是天下間一等一最好的儲君人選!
    可按照慶皇在開朝時設立的製度。
    皇位必須嫡長子來繼承。
    除非秦王、寧王全沒了,才能輪到秦風當儲君。
    慶皇若立了遼王。
    就等於打了當年自己狠狠一巴掌。
    可慶皇這一邊明確立聖孫為儲君,一邊又不斷慢慢加重遼王的權勢。
    這操作。
    當真給百官們看懵了。
    因為此時遼王在朝堂上的權勢。
    已經堪比半相。
    不對。
    有些地方不如宰相,有些地方的權力又遠遠超越了宰相。
    秦風已經是京都百官們,完全不可繞過的大山。
    隻不過。
    秦風並沒有像這群官員們一樣,想的那麽多。
    “父皇給我權勢,無非是想讓我在未來扶一把雄英罷了。”
    “這是想通過我,來穩住大慶的江山社稷。”
    秦風瞧得明白。
    父皇這是在怕。
    怕自己突然撒手而去,雄英尚且不能完全的Z理政務,那麽慶皇辛辛苦苦籠絡在身的皇權。
    很有可能轟然崩塌。
    比秦風的分權還不如!
    到時候這朝堂之上,不知道會出現多少權臣,又有多少人,想要徹底掌控年幼的雄英。
    慶皇將秦風。
    當做了這個保險。
    雖然沒有明說,可秦風還是明白了慶皇的意思。
    “是家天下?還是天下一家?”
    秦風搖了搖頭。
    傳承下來的文字,當真博大精深。
    就單說天下一家這四個字。
    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是整個天下,都可以一家人一樣。
    還是說,整個天下,都屬於皇家這一家?
    秦風很明顯,偏向於前者。
    慶皇則明顯偏向於後者。
    因為慶皇相信自己家的後代,會給全天下百姓,更好的生活,不會如同世家門閥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全天下百姓的死活。
    雖有不同,但又有所不同。
    又興許。
    慶皇自己都在糾結,自己也都沒想好。
    隻是就是這麽做了。
    又興許,慶皇在賭。
    賭秦風能幫助他這位父皇,將皇權平穩的過渡給秦雄英。
    可慶皇不知曉。
    自古以來,但凡沾染了皇權的人,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放手?
    有多少皇帝,哪怕是父子,為了皇權都會束甲相攻。
    叔侄之間。
    又當真能平穩的過渡下去嗎?
    又或者說……
    慶皇壓根不在意,未來秦風是否奪了皇位。
    因為哪怕秦風奪了皇位,這天下,仍舊是秦家的。
    又或許。
    天下百姓會因此生活的更好一些。
    無論什麽結果。
    這個天下,都會變好。
    天下會變好,天下依舊攥在自己兒孫手裏。
    那麽慶皇覺得自己,就不算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