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信任才是權利的基礎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起居注。
    在秦風看來,跟日記沒啥區別。
    算是日記跟作息表的結合。
    然而樁樁件件的事兒,事無巨細,全都記在紙上,連點隱私都沒有了。
    著實尷尬。
    故此。
    大慶的起居注,多記一些關於政務上的事兒。
    起居注,本該是史官記載。
    史官,這是從夏朝開始,便出現的職位,記載著國家以及天子的大事兒。
    到了千年前,那個煌煌朝代建立了史院,開始美化皇帝,也導致史官變了味道。
    再後來。
    基本是後朝人,修建前朝史。
    如今大慶的國史院,修的便是前朝史。
    前朝的得失,在今朝很容易看得清清楚楚。
    隻不過隨著時代的不同,對於前朝的看法也有極大的區別。
    畢竟在這片土地上,一件事兒能從許多角度上去看。
    史書最關鍵的,其實就是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將事情冷冰冰的記載在紙上,讓後世人去看清得失。
    秦雄英跟記載秦風起居注的老官坐在了一起。
    而記載聖孫起居注的,則坐在了更後麵。
    秦雄英原本不用記載起居注,畢竟原本整日都在大學堂內,看看課業基本就知道在做什麽了。
    隻不過慶皇如今對秦雄英越發的重視,起居注自然也開始記載了,慶皇會看。
    興許有些窺探隱私的嫌疑。
    但這往往也是慶皇更重視的表現。
    況且……
    寫起居注,好歹比用錦衣衛盯著那群臣子們好些。
    畢竟京都的一些重要臣子,怕是一天上了幾次廁所,錦衣衛都清清楚楚。
    甚至還有官員,請錦衣衛證明了小妾與孽子私通的不幸事兒……
    秦風沒有多管秦雄英。
    秦雄英到此,畢竟以聽為主。
    “外麵候著的進來。”
    秦風話落,很快便有人入殿內,雙手捧著書表。
    “王爺,這是遼地轉移的一百二十七項技術,所有技術都將全部公開,大慶南北上下皆可學習生產。”
    書表很快便到了秦風的手裏。
    與此同時,還有遼報,以及京報。
    遼報大多報道遼地的事兒。
    京報則是京都的政務等。
    兩份報紙上,都記載了這一百二十七項技術的事兒。
    “技術轉移,就設立在範陽城,有需要者前往範陽城自取便可。”
    “一個家族,最多隻能取三項技術。”
    大慶治理地方,基本還是用家族治理。
    或者說許多地方,用的都是鄉約。
    就是當地鄉村的約定。
    一族的族長,在鄉下甚至有生殺予奪之權,權利大得很。
    而一個縣鄉。
    能取到的技術也有所限製。
    這方便大慶上下能夠均衡發展。
    “屬下即刻派人將王爺命令轉告範陽城。”
    秦風點了點頭。
    “若這些家族還不懂,也可以聘請遼地匠人,至於待遇,要是在遼薪酬的三倍。”
    “而且得先給錢!”
    “屬下領命。”
    很快那名親兵便領命下去了,並沒有多少問題。
    對於秦風的任何命令,遼人都無條件執行。
    因為他們永遠相信。
    王爺的命令永遠都不會出現錯誤。
    這也是遼人這麽多年下來養成的習慣。
    而後又接連處理了半個時辰的政務。
    若說在朝堂上,在謹身殿處理的大多都是天下間的政務。
    那麽在這遼王府內。
    秦風處理的大多都是遼地的事兒。
    當然也有一些京都的事兒。
    直到半個時辰結束,秦風這才起身。
    安靜的坐了許久的秦雄英,也捧著溫度正好的茶水來到秦風麵前。
    “六叔,喝茶。”
    秦風接過,喝了一口問道。
    “聽了也一個小時了,有什麽想法?說說看。”
    “大小事務,六叔說一不二,哪怕是工部官員,也無人敢反駁,皇爺爺都做不到。”
    秦風聽此不免笑了笑。
    “我能說一不二,是因為下麵的人都信任我。”
    “遼人信我自不用說,工部的人大多技術出身,素來多幹少做,再加上工部如今開銷的大頭,都是我從遼地出的,我說話自然無人敢反駁。”
    秦雄英點頭,甚至還記下了筆跡。
    秦風看了一眼。
    發現紙上寫的隻有兩個字。
    信任。
    信任才是權力的來源!
    唯有讓更多的人相信你,才能掌握到更多的權利。
    昔年商鞅變法,所做的第一件事兒,便是徒木立信!
    那時候秦官府,早就失去了秦人的信任,商鞅便張貼告示,誰能將木頭移動到城門口去,就賞賜百金!
    看笑話的聚集了不少人。
    因為秦人沒人相信官府說話算數。
    那畢竟是百金!
    直到有人出現,將巨木扛到城門口,獲得了百金,讓秦人發現,原來秦官府,當真說話算數。
    得到了信任,官府便重新擁有了權利,變法才會有人聽,有人信!
    這是再基礎不過的!
    至於扛木頭的那個人,是不是商鞅自己安排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今日秦風所說,雖然簡單,卻讓秦雄英與學習到的東西聯係到了一起,感觸頗多。
    “六叔當真厲害,侄兒還有一事兒不解。”
    “你說。”
    “匠人素來重要,當初皇爺爺遷移了二十萬戶匠戶入京,吃穿用度頗多,一家人都在京城空耗。”
    “可即便如此,皇爺爺也沒匠人遣散,一直在空耗著,這便是匠人的重要。”
    “如今,天下人也都知曉遼地匠人是最厲害的匠人,六叔大義,竟願意將遼匠放出來,幫助大慶上下生產,若換做侄兒來,怕是萬萬舍不得如此做。”
    秦風也沒想到秦雄英小小年紀,看的竟如此深。
    也不愧是父皇教導出來的。
    年紀雖小,可這些年學的東西,當真不少。
    許多地方,都是專屬於封建帝皇的教育。
    “若換在幾年前,我自不願意放人的。”
    “隻是如今,新一代的匠人出現了,他們更年輕,更有想法,隻不過缺乏了一些經驗。”
    “我若不放走一批匠人,那麽從工業大學畢業的那些年輕人,便無業可做,既如此,唯有將盤子做大了,才能讓所有人,都有工作。”
    “而且高於遼地三倍的薪資,那已經是一筆相當不菲的收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