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這個準字寫的真像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慶人可不像遼人,年輕時要讀書上學。
怎麽也得十八歲左右,才會考慮勞作的事兒。
而且遼人但凡成年,普遍都會有個很不錯的工作,足以獲得相當不錯的生活。
這天下人,卻並非如遼人那般的富庶。
民間中,六七歲下地,跟在父母身後撿麥穗,十二三歲便是地裏好手。
等到了十五六歲,正是體力精力都相當充沛之時。
基本上。
這就是慶人農夫的一生。
若無意外,等父母死後,繼續守著那幾畝地,守著妻子與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固然辛苦,但卻也是生活。
事實上。
若真的能守著薄田,安安穩穩的過完一輩子老死的。
古往今來都算是相當幸運的事兒了。
哪怕在城鎮之中,十多歲的少年便已是店裏小廝,負責端菜接客了。
事實上。
城鎮中的娃娃,基本都會另外一條線路。
店內小廝到掌櫃的。
但總之。
十三四歲,在大慶便已經稱得上主要勞動力了。
如今的秦雄英,也是這般的年紀。
被慶皇如此說,兄弟四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麽。
“雄英早早晚晚都得接觸這些。”
秦風倒是樂得其成。
“六叔這有一些奏疏,雄英可以幫六叔瞧瞧,試著批奏一些。”
慶皇瞬間就瞪大了眼睛。
他這個做爺爺的,尋思著早點讓秦雄英接觸政務的心思。
以防止自己哪天真的出了意外,對這個繼承人連教導都教導不了了。
故此。
才有了今年開年,慶皇就讓秦雄英來謹身殿,先學學如何處理政務。
可就算慶皇也沒想到。
秦風是真的放心啊!
上來就把桌子上一批奏疏放到秦雄英的麵前了。
果斷的讓慶皇都有些猝不及防。
哪怕擺放在那裏的奏疏,應該是不太重要的。
可慶皇仍覺得秦風如此做法,有些過於兒戲了。
“老六……”
不等慶皇開口,秦風便衝慶皇拱手。
“父皇盡管放心,父皇跟兒臣等都在這,雄英批奏後根本不可能出了什麽岔子。”
慶皇聽此,最終點了點頭。
“聽你六叔的。”
這話明顯是替雄英說的。
緊跟著。
謹身殿內便到了處理奏疏的環節。
秦雄英批奏,自然不可能用紅筆直接寫在奏疏後麵。
而是單獨尋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寫下看法,或者意見等,夾在奏疏裏。
這也是慶皇當年,一開始讓秦標處理政務的辦法。
可以說。
慶皇今天的心思,大多都沒在自己批閱的奏疏上。
多半都在秦雄英的身上。
又忍不住的瞧著秦風。
看著秦風批閱的奏疏明顯少了許多,慶皇不免覺得老六這是拿自己的大孫當苦勞力用!
一旦大孫上手了。
那麽毫無疑問,工部的事兒肯定最先熟悉,然後就可以一直幫著秦風批閱奏疏了。
可不免讓慶皇有些生氣。
覺得老六這是在將大孫當牲口用。
自己都舍不得如此用大孫。
隔輩親隔輩親。
哪怕到了慶皇這,也架不住這個,對於秦雄英,更是無條件的寵溺,生怕磕了碰了的。
基本當個寶似的捧著。
自己年輕時吃過無數的苦頭,到了秦雄英這裏,反而舍不得受半點苦了。
慶皇知曉自己這麽做不對。
年輕人不經曆一些風浪,如何能成長起來?
可就是……
就是舍不得半點。
到了最後,慶皇索性狠心不看了。
“雄英早早晚晚都得主政的,老六這麽做,也沒錯。”
慶皇隻能內心中不斷自我安慰著。
而且慶皇也清楚。
之所以讓秦風來保證大慶未來的皇位交接。
心安之處,也不就是老六根本不願意處理如此繁多的政務嗎。
哪怕慶皇自己都清楚。
大慶上下政務匯集到皇帝麵前,權力大是真的大了。
可忙也是真的忙!
甚至慶皇有時候自己都在想。
當皇帝,果然就不是人幹的活!
哪怕種地再累,受再多的苦,也遠遠不如這當皇帝的,總有一些操不完的心。
自然。
若是當個昏君。
那就是另外一種說法了。
可若當昏君,怕是享受不了幾年,就得有人造反,淪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既然家業如此,那就當跟每日早出晚歸的農家子一般,早點熟悉政務,如同治理好農田一般,治理好這個天下。
心下稍定,慶皇也開始處理自己的政務。
匯聚在身前的。
大多都是吏部的奏疏。
人治素來都是古往今來的大問題。
慶皇也知曉,單靠殺人解決不了問題。
但殺人的確能快速消除掉問題本身。
若有好的辦法。
他也不至於直接下刀子。
當然了。
下刀子也是最解氣,最痛快的。
秦雄英也坐在原本屬於他父親的桌子上,批奏著秦風給的奏疏。
直到中午,快午飯時,這才休息。
慶皇也拿過秦雄英批奏好的奏疏來看。
隻是瞧見上麵的紙條之後,卻是微微愣住,忍不住的瞧了秦風一眼。
然後又忍不住翻了另外幾本,看了許久,最後將奏疏壓到手中,內心五味雜陳。
“大孫。”
“孫兒在。”
“你也不能事事都學你六叔,連批閱奏疏都圖省事兒。”
慶皇拿起幾份紙條,兄弟幾人也湊到禦案上去看。
就連秦風,也瞬間哭笑不得。
隻見那些紙條上,寫的字端是無比工整。
秦樉更是大笑。
“還別說,大侄子這個準字,跟他六叔寫的真像!”
秦博也隨之點頭。
“這個可字也有老六那書法大家的風采。”
秦棣則搖頭。
“這個知字倒是少了幾分力道。”
慶皇聽此,更是深感無力。
秦風倒是嘿嘿一笑。
“以後可以直接讓雄英幫寫了。”
殿內瞬間無聲。
有這麽當叔叔的嗎?
但慶皇又清楚。
秦風在京都,已經稱得上很勤政了。
因為在遼地的時候……
遼地政務大多都是秦風在看歌舞時,順便定奪的。
而令人驚訝的是。
這些定奪的決策,基本都沒出過什麽岔子。
這固然跟秦風身邊遼人素質,興許比朝廷官員素質更高有關,更善於做事兒。
但慶皇明白。
終歸是秦風內心有數,方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