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章 羅馬人的動向
字數:4041 加入書籤
“呃.......”,
薑維明顯有些無語的撓了撓頭,他一開始隻是覺得司馬懿在經曆過這一次戰敗之後,未免有些太過要強了,結合司馬懿之前擺爛的行為來看,薑維怎麽都想不通這位仲達先生為什麽會知恥而後勇到這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現在一看,
竟然還有諸葛亮的原因在內,這一點,實在是讓薑維有些無可奈何,
事實上,
如果諸葛亮是按照原本的成長軌跡,肯定是不會讓司馬懿存在這種擔憂心理的,畢竟演義中的諸葛丞相不管是人品還是心胸都遠非常人可比,七擒七縱孟獲,令男人深感其德,永不複返,
那樣的丞相,怎麽可能在見到吃了敗仗的司馬懿後出演嘲諷呢?
隻不過,
現在的諸葛孔明,應當是當真會幹出這種事的,隻能說,不管是誰,在和李憂長期相處過後,性格裏多多少少都會摻雜上一些惡劣因素就是了,
整個政務廳中,唯一一個還能堅守本心的,也就隻有那位德行極高的友若先生了,剩下的人,就連荀彧在內,都能在鬥嘴的時候說上幾句垃圾話,
甚至咱們的荀文若在這方麵還頗有建樹,很多時候,就連李伯川本人也未必能在鬥嘴的時候完全勝出,至於諸葛亮嘛......他平時倒是不怎麽和李憂鬥嘴,或者應該說,李憂不會讓自己蠢到去和諸葛亮鬥嘴,
這要是挨上一頓,
那可未免有些太冤枉了,
當然了,
司馬懿的情況和李憂還是有些不一樣的,畢竟不管怎麽說,他們兩個都算得上薑維的師父,雖說諸葛亮是正兒八經受過薑維的拜師禮,並由薑冏親自把兒子交在他的手裏,可謂是正統老師,但人家司馬懿也是當真傳授了些經驗本事的,加上二人都是當時帶兵領將之翹楚,湊在一起,難免還是想分個高低來,
這也是司馬懿如此看重這件事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說仲達先生啊!”,
薑維搖了搖頭,輕聲說道,
“我那師父也不是什麽言語毒辣之人,你大可不必如此放在心上,當務之急,還是保重身體要緊啊!”,
“伯約放心!”,
見到薑維仍舊擔心自己的身體,司馬懿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我自己的身體,心裏自然是有數的,況且,我的為人你難道還不了解,要是我真覺得自己身體上有什麽問題,是絕對不會逞強的!”,
“這倒是......”,
薑維嘴角抽動,明顯是被司馬懿給說服了,畢竟在養生這方麵,司馬懿即便整個大漢的範圍內,也是有想當程度的建樹的,
“可是先生!”,
隻見薑維頓了一下,繼續問道,
“即便我們有所準備,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羅馬人的反製上,如果羅馬人不動手的話,我們也不好主動出擊才是啊!”,
“現在這種情況,我們可是連羅馬人會如何出招都不知道,現在坐在這裏幹瞪眼,也沒什麽實質性的作用不是?”,
“伯約啊!”,
司馬懿微微一笑,抬起頭來看向薑維,
“雖然咱們不知道羅馬人具體會怎麽出招,但是能夠確定的是,他們一定會出奇招,上次有山穀之利,可以滿足羅馬人火攻的需求,但這一次我們已經推進到了羅馬城邦不遠處,對方能夠利用的地利,基本不存在!”,
“不如你先猜猜,他們大概會用什麽樣的法子來對付咱們?”,
“是啊.......”,
聽聞這話,薑維捏著下巴,開始沉思,
就像司馬懿說的,
如果沒有地利之便,大部分計策,尤其是以奇著稱的計策,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製約,尤其是羅馬人對兵法謀略的認知和大漢相比還有相當程度的差距,那麽他們還能夠選擇的餘地,顯然便不多了!
“嗯.......”,
隻見薑維看向司馬懿,輕聲說道,
“如果排除地利的因素,羅馬人能用的手段恐怕就隻有類似聲東擊西的手段了,”,
“再想想?”,
司馬懿看向薑維,循循善誘道,
“如果是類似這種招數,就算我們根本不做應對,獲勝的概率也在五五之分,畢不管是聲東擊西還是繞後,本質上還是要短兵相接!”,
“可羅馬連番大敗,士氣已然跌落至穀底,白刃戰的能力必然不可能與我軍相比,況且還有你和雲長將軍這等戰力,就算對方取巧,又何懼之有?”,
“我想羅馬人自己也應該能意識到這一點才對!”,
“沒錯!”,
薑維頷首點頭道,
“如果隻能出奇但不能致勝,那麽這些謀劃便沒有任何意義!”,
“我想,他們應該不會讓白刃戰成為他們的勝負手,理應還有其他的謀劃才對!”,
“可要借助外力,除了火攻便是水攻,除非他們能像伯川侯爺一樣招風引雷,否則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的選項了!”
“隻不過.......”,
隻見薑維輕吟片刻,繼續說道,
“這附近一來沒有河流可讓其決堤,二來又沒有像之前山穀那樣的地形讓我們圍困當中,我實在有些想不通他們還能如何出這個奇招了!”,
“伯約,如果從敵人身上找不出任何頭緒,那便試著從咱們自己身上找一找!”,
司馬懿緩緩抬頭,笑著說道,
“如果羅馬人一直沒有動作,咱們接下來會做什麽?”,
“自然是攻城啊!”,
薑維搖了搖頭,
“如此大好局勢,難道還能圍而不攻.......”,
說到這兒,
薑維突然反應了過來,
隻見他看向司馬懿,定聲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對方會在城中設下埋伏,采用.......火攻?”,
“然也!”,
司馬懿雙手交叉,看向薑維,
“從三天前,羅馬數個城邦全都緊閉城門,不允許走漏任何消息!”,
“這種情況下,要說城中沒有貓膩,”,
“我反正是不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