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君臣奏對
字數:4981 加入書籤
君臣二人在一同用過餐後,便一同移步至營帳內繼續閑談敘話。
後來,梁子淵還就此事寫了一篇文章:
是夜星稀月皎,與陛下飲於帳中,問治國策。
餘答:治軍、養民、無為。
問:治軍如何?
餘答:依律治其威,以仁治其心,使其敬畏、感恩,此乃恩威並重之行。
讓將同其兵,行住坐臥,則上可以令其為之生,為之死。
兵與將合,兵與兵合,長此練之,則兵、將、器皆熟於一心,此謂分合之道。
仗軍功而爵位以待之,以軍律懲之,此賞罰之道。
賞罰分明,規則清晰,無有暗箱操作,則兵可用矣。
行伍士卒因千年歧視: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之偏見。
時長則生怨,怨則生恨,煽動則亂。
是與,軍中應設讀書郎職位。
教眾卒為人、為兵之道。
隻用於生活,不涉訓、練、戰之事。
社稷中升士卒之地位,使社稷中人民尊敬。
從而達致軍民魚水情之境地。
則軍愛民,民敬軍。
軍知為民戰,為己戰,為家人戰。
則不畏死,如此天下強軍則無出其右者。
問:養民如何?
餘答:低賦稅,行教養之道,可矣。
問:賦稅低,如何養軍養士?行教養之道,如何愚民?
答:農稅低,商稅補,工匠強器,器強兵壯,則國強。
如此士農工商並重。
士治民,政清民廉。
農耕地,倉稟足知禮節,則國穩。
商貿物流,稅足錢豐。
如此可養兵養士,可修橋補路。
工匠強器,則兵器、耕器源源不斷。
此可強國、強兵之道。
有教無類,此乃教化之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愚民之策,隻能立國不能強國。
問:無為如何?
答:政行不朝令夕改,三思後行之。
依法治國、以仁德治心,無有淩駕於其上者。
此乃,治大國若烹小鮮,可長治久安。
如此,士卒強、百工利、商賈行、民眾富,江山定。
需謹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無情的時間分割線
"咚咚咚......"
辰時剛到,一陣激昂的鼓聲如雷般響徹整個軍營。
緊接著,傳令兵們奔跑呼喊著:"快快快!迅速集合!"
軍營內頓時忙碌起來,沒有誰會偷懶,懈怠。
士兵們紛紛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整齊。
手持兵器,緊張而有序地向校場匯聚。
每個士兵都深知今日回朝意義非凡——不僅有眾多大臣和將軍前來迎接。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大帥數月前便精心策劃了一場,在汴梁城舉行的驚世軍演。
所有人都明白,今日必須全副武裝,展現出最勇猛無畏的戰鬥姿態。
若因個別疏忽導致這場,籌備已久的軍演失敗,那他們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僅僅兩通令鼓過後,全軍已然整肅列陣完畢。
放眼望去,校場上萬餘名戰士黑壓壓一片,但卻鴉雀無聲,氣氛凝重至極。
這種靜默並非恐懼或怯懦,而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所特有的沉穩與紀律。
就連那些戰馬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肅穆。
它們靜靜地立於主人身旁,甚至沒有發出一聲嘶鳴或打響鼻。
仿佛也在默默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嚴峻挑戰。
“今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乃我軍班師回朝之日!
今日龍顏大悅,聖駕親征,與吾等同歸朝堂之上!
今日汴京城內文武百官將出城十裏相迎,城中百姓亦翹首以盼,欲一睹我軍風采!
今時今日,此等盛事意義非凡,其重要性甚於南下征戰大捷之時。
今日,更是對我輩數日來辛勤操練成果的大考之際!全軍聽命!"
"啪...哐..."兩聲敲打盾牌發出的清脆,響亮之聲劃破天際,如驚雷乍響。
"出發"
軍長一聲令下,聲若洪鍾,氣勢磅礴。
刹那間,"嗚......" 一陣悠揚而雄渾的銅欽聲響徹雲霄,眾人聞之精神為之一振。
隨著大軍邁動步伐,大地亦隨之震顫不已。
遙距大軍五裏之地外,此時朝廷重臣及眾多百姓已先行抵達。
眾人麵帶疑惑,不解何以如此眾多高官顯貴在此聚集。
人群之中議論紛紛,交頭接耳,皆對眼前景象充滿好奇之心。
百姓們交頭接耳、眾說紛紜。
剛開始但誰也不知道,這些達官顯貴聚集於此究竟所為何事。
直到卯時正中,百姓們方才得知,原來他們是在此恭候南征歸來的大軍。
一時間,這個消息仿佛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整個汴京城。
城裏的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都想親眼目睹一下這支南征大軍的風采。
"來了!來了!大軍來了!"
恰在此時,一名來自範質府邸的小廝,上氣不接下氣地奔跑過來,手指著後方揚起的滾滾塵土,興奮得大喊大叫。
"哇......"
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大軍身後,出現一個無比龐大的身影,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就在這時,有兩匹駿馬如旋風般疾馳而來,馬上之人正是前來傳旨的使者。
"陛下口諭......"
"陛下萬年!"
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普通百姓,聽到聖旨降臨,全都齊聲高呼。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中群臣與百姓速至汴京東門迎接,南征凱旋之大軍。"
詔書言簡意賅。
隻因梁子淵一眼便望見這條狹窄的道路上。
不僅站滿了朝廷大臣,還有眾多熱心的百姓。
太多的人擁堵在這個狹小的地方。
實在是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也正因如此,趙匡胤才會有此次下達的口諭。
“哄……”
隨著南征大軍逐漸靠近。
那股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氣勢。
以及曆經無數次,鐵血戰鬥所淬煉出的凜冽殺氣。
還有那無可匹敵的威壓之勢,如滾滾洪流般不斷向外擴散開來。
無論是朝中眾臣還是其他官員,都被嚇得紛紛後退。
此時此刻,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朝著汴梁城歸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