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高爐煉鐵

字數:4758   加入書籤

A+A-




    所謂高爐,就是用鋼板作爐殼,殼內用耐火磚作為內襯。高爐自上而下分為爐喉、爐身、爐腰、爐腹 、爐缸5部分。其中爐腹可達1800度高溫。
    高爐煉鐵工藝相對簡單,產量大,生產率高,能耗低。
    現代高爐煉鐵也是由古代豎爐煉鐵法改造、發展起來的。
    煉鋼先煉鐵,隻有先煉出高品質的鐵,才能煉出高質量的鋼。
    時不我待,還是要強行點亮科技樹啊,趙昺思索著。
    “各位大匠,朕日前畫了幾張草圖,李大匠你們幾個看一看,是否合適?”趙昺從桌案上拿出幾張勾勾畫畫的圖紙。
    小太監彎腰接過圖紙,遞給了李有錢。
    “都退下吧,李總管你留下。”趙昺揮揮手讓殿內的小太監退下。
    幾名小太監連忙彎腰行禮後,靜靜地退了出去。
    “李總管,吩咐下去,殿門十丈之內任何人不得靠近,抗旨者斬。”趙昺對著李邦寧說道。
    “臣遵旨,臣這就去。”
    李邦寧連忙走到殿門對著當值的禦林軍校尉傳達聖旨。
    不一會,李邦寧回道殿內向趙昺複命。
    “關閉殿門,掌燈。”趙昺說道。
    曆朝曆代細作那是數不勝數,朝堂之上、市井之間都有可能存在。
    科技乃國之重器,對此,趙昺不得不慎重對待。
    殿門緩緩關閉,殿內一時間暗了下來。
    一盞盞宮燈點亮,原本略顯昏暗的大殿逐漸明亮起來。
    李有錢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仔細觀察著圖紙。
    這些鐵匠都是行家裏手,雖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方也是能看的懂的。
    趙昺也不著急,喝著水,耐心的等待著。
    “風口向高爐內鼓入熱風助焦炭燃燒,以增加爐溫。”
    “與鐵接觸的是火焰而不是燃料本身,燃料和原料分離。”
    “擴大產量。”
    “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
    “爐渣,從渣口排出。”
    “煉出高質量的鐵水。”
    ……
    幾位打鐵匠人小聲的討論著。
    “這……陛下的法子,聞所未聞啊。”李有錢小聲地說道。
    趙昺聽到匠人們小聲地討論著,暗自得意。
    這畢竟是幾百年後18世紀西方人的技術。
    真是滿清誤我華夏三百年啊!原本華夏遙遙領先的各類科技,到了滿清居然踏馬的停滯不前,都是這些通古斯野人幹的好事。
    遼東黑土地,漢人可以種出高產的糧食。韃子那個羨慕啊,搶過來吧!等他們搶到手的時候,居然發現,原本肥沃的土地居然長不出來糧食來。
    嘿,你真是個天才。
    “眾位大匠,你們都是行家裏手,你們看看朕的圖紙,如果按照這個法子煉鐵,效果如何?”趙昺看著下麵十幾名工匠,笑著說道。
    “回陛下,若按照圖紙上的方法,產量一定大增。”李有錢回答道。
    “實踐見真知,你們先不要急於下結論。可以先打造一個規模小的爐子,多嚐試一番,把每次冶煉的各種數據都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改進。”趙昺說道。
    “草民遵旨。”李有錢說道。
    “李總管,從你的兒郎們當中找一個膽大、心細、忠誠可靠之人,安排好各位大匠和他們的家屬。再選擇一個地方,讓匠人們安心打造試驗。然後再去支取一百萬貫的錢糧,供各位大匠們使用。一定要保證匠人和他們的家屬生活無憂。”趙昺對著李邦寧說道。
    “臣,李邦寧遵旨,請陛下放心。稍後臣就去安排。”李邦寧答道。
    “李有錢聽封,朕封你為仁勇校尉,品級為正九品上。本來朕是打算封你個文官的,但文官畢竟是要參加科舉的,朕隻能先封你個武官,希望你能為朝廷盡心盡力,不要辜負了朝廷的重托。”趙昺站起來,擲地有聲的說道。
    匠人們看到皇帝站起來,趕忙都站了起來。
    李有錢睜大了眼睛,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心裏想著陛下剛才說什麽了?正九品上,仁勇校尉?這?這……
    李邦寧看著李有錢站著不動,笑著說“李有才,陛下親封你為仁勇校尉,正九品上,李校尉你還不快快過來謝恩,更待何時?”
    “啊!”
    震驚之餘的李有錢,顫抖著,連忙匐匍在地,大聲說道“草民李有錢謝陛下隆恩,草民一定把這個爐子做出來。”
    “哈哈,朕可不是讓你們單獨做一個爐子的,朕是讓你們煉鐵的。”趙昺看著語無倫次的李有錢笑著說道。
    “李校尉,你已經是陛下親封的仁勇校尉了,往後啊可不能再自稱草民了。要稱臣。”李邦寧樂嗬嗬的說道。
    “是是,多謝李總管。”李有錢說道。
    什麽!李老頭這就當官了?正九品上的官啊!這是跟縣老爺一個品級啊!這李老頭家祖墳冒青煙了啊!這是一飛衝天啊!下麵一眾匠人滿臉驚恐的看著李有錢,各自思索著。
    隻有把人放在合適的地方,哪怕他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他也能變成人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等朕有了超前的技術,劃時代的機器,有了各種熟練的匠人,朕隻要練出一支新軍,收複舊都,飲馬貝加爾湖畔(北海)。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要群眾發動起來了,到那一刻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僅僅些許的匠人遠遠不夠的,還是人才太少啊。
    人才不夠怎麽辦,隻能培養教育。
    國家的根本是什麽?歸根結底還是靠教育。
    四書五經,之乎者也能把韃子喊退?真是笑話。
    以後的科舉,一定要增加雜科的內容。
    趙昺思索著,等到了瓊州,一定要把大宋皇家科學院、大宋皇家學堂先建起來。
    “從今日起,李校尉每月月例暫且定在15貫吧。大匠每月10貫,其他能獨立操作的匠人每月5貫,學徒每月2貫,雜役等每月1貫錢。如今我大宋朝廷風雨飄搖,財政吃緊,朕有些怠慢各位了。”趙昺對著匠人們說道。
    “臣、草民不敢。多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有錢領著一幫激動的匠人們連忙謝恩。
    能不激動嘛,一個月就是10貫錢,一年一百多貫呢。
    北宋末年名將種師中兵敗之前,曾準備給士卒發賞,奈何軍中銀碗不足以犒賞三軍,以至於士卒逃亡,種師中最終兵敗陣亡。一隻銀碗折算為現代的2兩白銀,相當於士卒三個月的餉銀。
    一個上陣殺敵的士卒,腦袋別到褲腰帶,一個月還不足一貫錢的餉銀。
    不過好在趙昺已經把禁軍的餉銀提高到了每月2貫錢的標準,而文天祥新招募士卒每月一貫半。
    但是賬目又不能這樣算,中興大宋,靠的是科技,靠的是教育。
    就像後世,普通士兵和搞技術創新的科學院那是沒法比的。
    當然了,那些某星,某紅們除外。
    不知不覺趙昺和匠人們談論了兩個時辰,外麵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趙昺看了看窗外,對李邦寧說“李總管,讓禦膳房安排,朕和匠人們一起用膳。”
    眾人眼睛冒著精光,和皇帝一起吃飯,榮耀啊!八輩子都輪不到的榮耀,這次回家又能跟婆娘吹一輩子了!
    眾人連忙行禮謝過趙昺。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