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式紡織機

字數:4405   加入書籤

A+A-




    布匹、糧食,在古代那都是硬通貨的存在。
    在古代,誰家能買上幾尺布,添件新衣服,那都是富足人家。
    普通人家春夏秋冬都是那一件衣服。
    冬天裝上棉絮變成棉衣,夏天把棉絮掏空變成夏裝。
    不像後世,稍微舊一點的衣服可能就不想穿了,稍微不好吃的飯菜可能就剩下倒掉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能寫下這首名句的唐代宰相李紳,給人的感覺是人品不會差,至少是關切百姓之人。
    其實不然,李紳出身官宦世家,幼年的變故讓其感受到勞作的艱辛,於是創作此詩。
    然,其仕途的順風順水,漸漸的也失去了那份對百姓的體恤之心,變得驕奢淫逸。
    詩詞中的李紳是一個憐憫百姓的詩人,現實中卻是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酷吏。
    另一個就是絲綢,絲綢是古代中國的特產,由於其珍貴性,曾一度在很長時期裏是華夏的一種重要貨幣,官員的俸祿,朝廷的封賞都離不開絲綢。
    前漢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
    絲綢作為最主要的貨物傳到了西方,其精美的紋飾,巧奪天工的工藝以及柔軟的材質,令西方的貴族們如癡如醉。
    在西方絲綢的價格甚至堪比黃金的存在。
    鬆江布,也就是鬆江地區所產的棉布。
    曆史上崖山海戰十多年後,也就是元朝元貞年間,大約在1295年到1297年期間,年老的黃道婆偶然間遇到了一艘大海船,於是從崖州回到烏泥涇鎮。
    回到家鄉的黃道婆開始傳授紡織技術,鬆江地區遂成為全國著名的棉紡織手工業中心。
    (烏泥涇鎮,今上海市龍華鎮東灣,為黃道婆故鄉。)
    由於采用了黃道婆改進的新式紡織機,做出來的棉布又密又好。
    鬆江府周邊地區大行其道,成為棉布的代名詞。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的黃道婆,猶如一座封建社會手工業的豐碑,照耀在百姓們的心中。
    數日之後,趙昺抵達崖州水南村。
    青山環繞,碧水長流,雞犬相聞,一望無際的田園,在夏雨的洗禮下,顯得格外清新。
    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空氣真好。
    遠離了戰火的瓊州一片祥和,傍晚時分,村落裏,縷縷炊煙,小孩子們在村莊泥土路上踩著泥巴,無憂無慮地玩耍著。
    天真快樂的童年,真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男人們則搬個小凳子坐在院外的小路上,一邊聊著一些新鮮的見聞,一邊等待著家中婆娘把飯做好。
    誰家的老母豬下崽了,隔壁村誰家的小娘子長得俊俏。
    什麽九旬老太為何起死回生,數百母豬為何半夜慘叫,寡婦夜門為何頻頻敲響……
    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是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一群大老爺們,眉飛色舞地說著,甚至賤兮兮的討論著誰家晚上男女打架的時候一開始殺氣騰騰,轉眼間卻又丟盔棄甲。
    村中百姓看到趙昺一行人的出現,紛紛側目而視。
    前一秒的各種嘈雜聲,緊接著便安靜了下來。
    小村落裏,來了幾個外人還是很醒目的。何況趙昺幾人還騎著馬,就顯得更加明顯了。
    “官家,卑職都打探清楚了,您說的黃道婆就住在前麵的一座院落裏。”武壘手指前方,對趙昺說道。
    “善,前麵帶路。”
    “卑職遵旨。”
    村莊並不大,一盞茶的功夫趙昺便來到一處宅院前。
    泥土牆,籬笆門,稻草房,煙囪往外冒著陣陣青煙。
    院中幾株老樹,幾隻不知名的大鳥落在樹枝上。伴隨著偶爾幾聲啼鳴,時不時來回張望著。
    “咚咚。”
    院門外,一名護衛上前叩門。
    一炷香的時間,一名三十多歲的婦人打開院門,看著一名少年站立在門口,旁邊則是數名隨從牽著馬站立在一旁。
    “你們找誰?”婦人聲音響起。
    “敢問你就是鬆江烏泥涇鎮黃姑?在下趙昺見過姑姑。”趙昺對著黃道婆彎腰一拜,說道。
    此時的黃道婆不過三十來歲,喊人家黃婆婆倒也不太合適。故而趙昺以“姑姑”相稱。
    “趙昺?你們認識奴家?”黃道婆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順口問道。
    (宋朝婦女通常以自稱‘奴’或者‘奴家’視為美稱。)
    “久聞姑姑善於紡織,當今趙宋官家趙昺特來拜會。冒昧而來,請姑姑不要見怪。”
    趙昺態度極為恭敬,對著黃道婆又是一禮。
    這個時期還沒有人敢假冒皇帝的,更何況趙昺來到瓊州,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官家,這,奴家見過陛下。”
    反應過來的黃道婆趕緊準備跪下行禮,被趙昺上前扶了起來。
    “黃姑姑萬萬不可如此,姑姑心係百姓冷暖,趙昺愧不敢當。”
    趙昺看著眼前這位曆史上對棉紡織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深受百姓愛戴的傳奇女子情真意切地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官家,您快,快進屋裏。”黃道婆趕緊打開籬笆門,把趙昺請了進去。
    屋內甚是簡陋,一張小桌椅,幾個小木墩,便已經是是全部的家當。
    倒是幾張木質的紡織機器擺放在廳堂的地麵上,織布機上的布匹正織了一半。
    旁邊放著一個小木墩,地麵上堆積了一些還沒有去籽的棉花顯得格外顯眼。
    “黃姑姑,我此次前來是想請姑姑出麵為我們大宋推廣新式紡織技術。”趙昺開門見山地說道。
    “官家,妾身一介女流又怎能擔當的起如此大任。”黃道婆道。
    “姑姑先不要著急拒絕,我這裏有幾張圖紙,勞煩姑姑您先看一看。”
    趙昺把曆史上黃道婆晚年回到烏泥涇鎮傳授的軋籽機、紡紗機、織布機的圖紙一股腦全都拿了出來。
    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是一步一步來的,都是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得來的。
    一口吃不來胖子的道理趙昺也懂。
    故而,對於十八世紀問世,也就是近五百年後才出現的更高一級的珍妮紡織機。趙昺倒也不急,畢竟科技是要不斷創新的,絕不是畫幾張圖紙就能一蹴而就的。
    趙昺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導,給各行各業規劃好一條光明之路,這樣才能全麵提高科技。
    如果隻靠著趙昺一個人,那是萬萬做不到的。
    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趙昺當著曆史上頗受百姓愛戴的真人的麵,臉不紅心不跳地從袖筒裏拿出黃道婆十多年後才製作出來的機器圖紙。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