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禦前軍事會議

字數:5817   加入書籤

A+A-




    祥興二年三月初,昌江通往海口的官道上,五千宋軍正在急行軍。
    大宋陸軍第三軍軍長陳吊眼,以及所屬的兩位師長陳桂龍、冉安國分別坐在高頭大馬上,並肩而行。
    第三軍另一位師長劉子俊則領著剩餘兵馬繼續駐守在昌江駐地。
    “快,都跟上,加快速度。”陳吊眼轉過身大手一揮,命令道。
    “軍座,終於又要打仗了,兒郎們都快憋瘋了,這次咱們第三軍可得要好好露露臉了。”師長冉安國在一旁一臉期待地說著。
    “此次大戰雖說以海軍為主,但我等也要做好萬全準備,隨時聽候丞相調遣。”陳吊眼看了看身邊的幾位高級將領說道。
    “末將得令。”眾人道。
    陳吊眼回頭看看天上的太陽,發現時辰已經不早。
    略感心急地說道“陳師長,陛下急召入京,時間緊急,我和冉安國師長先行一步,你帶領兒郎們前往集結地點,記住,五日之內必須抵達。”
    “末將得令!”陳桂龍大喊一聲。
    “走!”陳吊眼帶著冉安國和一群親兵脫離了大部隊,縱馬疾行。
    昌江距離海口大約三百裏,五日之內也是可以抵達的。
    如果加點速度四日半即可。
    古代行軍是很緩慢的,一天行軍隻有區區四五十裏。
    一日六十華裏已經是強軍了。
    關於古代行軍速度,我們一直存在疑惑。
    通常會覺得行動過於緩慢,平時快步走的時候,一小時也能走個十裏路的,甚至更多。
    算下來一天怎麽也能走個七八十裏地。
    但不能這樣算。
    一小時走十裏,一天能連續走八個小時?
    就算第一天連續走八個小時,第二天還能堅持八個小時?
    第三天,第四天呢……
    而且這還是在沒有任何負重的情況下完成的,頂多帶杯水,帶個手機啥的。
    扛一袋大米,不說二十斤的,更不說五十斤一袋的,按照最小十斤重的試試。
    三國時期,司馬懿遠征遼東,魏明帝曹叡曾問道多久可以班師回朝。
    司馬懿則回答此去遼東四千裏,去時一百日,作戰百日,休整六十日,回程一百日,來回共需時一年。
    四千裏路,去時一百日,每日不過行軍四十裏,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已經是很快了。
    大軍行軍途中前後左右都有探馬斥候,近則五裏,遠則數十裏。
    更有甚者探索範圍可達一二百裏。
    當斥候發現敵情回來報告的時候,才開始披甲。
    陳桂龍率領著五千宋軍,倒也不擔心遭遇什麽埋伏。
    即便如此,那也得必須按照軍中規矩來,斥候四散而出,不時又有斥候報告著各種情況。
    大宋祥興二年三月初六,
    海口行朝皇宮,禦書房。
    趙與珞、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曾淵子、鄒渢、趙孟溁、蘇劉義、馬南寶、陳惟中、江鉦等大宋最重要的文臣武將齊聚一堂。
    諸位大佬分別落座之後,李邦寧用固有的嗓音喊道“關門,掌燈了。”
    禦書房大門從外麵被值守的錦衣衛關閉,厚重的大門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李恩則在大門關閉之前點亮了數根蠟燭,以免禦書房內過於昏暗。
    蠟燭在古代那是奢侈品,在宋代也不例外。
    明清時期蠟燭產量增加,蠟燭開始進入百姓家中。
    (此處的“百姓”可不是指尋常百姓。)
    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部分人晚上用的還是煤油燈呢。
    後來才慢慢用上電燈,但是又經常停電,煤油燈還是無法徹底摒棄不用。
    看著忽明忽暗的禦書房,趙昺又看著來回跳動的那一盞盞燭火,猛然間想起來白蠟。
    白蠟,華夏的特產。
    四川白蠟樹資源豐富,可以說白蠟樹渾身都是寶,可做蠟的原料,樹皮可以入藥。
    峨眉山的白蠟尤為出名,到了滿清時期甚至成為貢品。
    明末著名的白杆兵所用的白杆槍的槍柄就是用結實而又有彈性的白木白臘樹做成的。
    四川,又是四川!
    而到了後世,在那場決定華夏民族生死存亡的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又有無數的川中子弟、青年才俊毅然決然的壯士出川。
    又有幾人平安歸來?
    致敬四川!
    還是要多種樹啊,特別是這種經濟樹種。
    趙昺暗道。
    宋朝的製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明清時期蠟燭產量突增,其實也和蠟樹的廣泛種植有關。
    一時間心有所想的趙昺腦子又跑神了,直到李邦寧在身邊小聲提醒,趙昺才回過神來。
    “掛地圖!”趙昺道。
    隨著趙昺的命令,巨大的作戰地圖被懸掛了起來。
    “興王,給大家說說韃子的情況吧。”
    “是,官家。”
    “據報,兩個月前虜酋忽必烈下偽旨抽調四川、雲南、湖廣、河南江北,江浙、江西等六個偽行省共計十三餘萬大軍意圖匯集廣州路一帶。目前蒙元六路大軍已分頭行軍一月有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以上為蒙元行省製度區劃。所以趙與珞加了一個“偽”字。)
    “其中汪良臣帶領四川行省兩萬兵馬沿長江而下,與阿術親自率領的河南江北行省3萬兵馬目前會合於鄂州,圖謀經贛江南下。”
    “元將帖哥火魯赤率領雲南行省兩萬兵馬沿陸路直奔廣州待命。”
    “劉國傑則帶領湖廣行省兩萬兵馬朝廣東集結。”
    “江浙行省兩萬兵馬在敵將綦公直的帶領下從臨安出發走水路南下。
    “而江西兩萬兵馬則在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李恒的帶領下目前已經集結於泉州附近。”
    “六路大軍,共計十三萬兵馬。嗬嗬,忽必烈這次是下了血本啊!”趙昺喃喃自語地說道。
    “韃子主將又是何人?”趙昺問道。
    “回陛下,韃子以兀良哈·阿術為統帥,綦公直為副帥。”
    兀良哈·阿術,蒙古人,元初名將,大蒙古國開國功臣速不台之孫。
    綦公直,元初名將,滅亡南宋的主要將領之一。
    汪良臣,十六歲從軍,參與蒙宋四川戰事。
    帖哥火魯赤,攻占雲貴,滅亡大理的主要將領之一,長期駐紮雲貴。
    劉國傑,元初名將,曾攻克襄陽、樊城。並且擊敗過張世傑,可以說是張世傑的老對手了。
    李恒,元朝將領,黨項族,西夏國皇室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出生時西夏國已經滅亡十年了。
    “兀良哈·阿術?此人如何?張弘範那狗賊怎麽沒見一同出征?”趙昺疑惑地問道。
    “回官家,兀良哈·阿術此人正值壯年,年約四十有五。乃蒙古國開國功臣速不台之孫,都元帥兀良合台之子。”
    “蒙哥時期就隨軍攻打我朝西南地區,後征伐元廷內部李璮的叛亂有功,升為都元帥。攻我兩準地區,圍襄陽,破樊城的就是此人。”
    “另據可靠情報,敵將張弘範突然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故而無法領兵。”趙與珞把元軍主要將領的經曆簡單介紹一番。
    曆史上崖山海戰之後,完成滅亡南宋任務的張弘範便開始北還,其回到大都不久病故。
    同樣,原本曆史上的趙昺已經在一個月之前被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
    “朕好著呢,就是不知道這個張弘範還能撐幾天了,著實遺憾至極啊。”趙昺在心中暗道。
    拒狼進虎!
    這一次果然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啊。
    曆史上的崖山海戰蒙元不過才兩萬兵馬。
    嗬嗬,名將如林,十三萬大軍齊聚一堂,這是準備讓朕也去北方一遊啊。
    “媽的!”趙昺暗罵一句。
    “形勢不容樂觀,大家都說說看吧,我等該如何應對?”趙昺看著書房裏的重臣問道。
    “回官家,切不可讓蒙元完成集結,官家當速速決斷。”急脾氣的張世傑搶先說道。
    “張將軍所言極是,我朝兵力不足,就算加上火器之威,然兵力不足也是事實,故而決不能坐等蒙元來犯。倘若蒙元十三萬大軍登陸瓊州,我朝即便取勝也將元氣大傷。”文天祥說道。
    “陛下,臣也是這樣認為,決不能讓蒙元合兵一處。”
    “陛下,微臣以為最好是各個擊破方為上策。”
    “最好的辦法是毀其戰船,令韃子不能渡海,隔海相望耗其糧草,待其糧草用盡,我朝方可適時出擊。”
    “妙哉,妙哉。這是個好辦法。”
    朝臣大佬們,你一言我一語,分析敵情,出謀劃策。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