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泉州之戰(八)

字數:5818   加入書籤

A+A-




    那些沒有被打死的元兵,隻覺得痛入骨髓,卻想不明白為什麽會受傷。
    隻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流血,從血窟窿裏不停地流血,止不住的那種。
    恐怖如斯!
    比毒箭還要惡毒,這踏馬的到底是什麽玩意兒!
    元軍大小將領們的咒罵聲,傷兵的哀嚎聲不絕於耳。
    那些活著還沒有受傷的元軍看到此情此景,不由自主地後退兩步。
    滿眼都是恐懼之色!
    終於有人支撐不住了,丟下兵器想往後跑,可大海上又能跑到哪裏?
    一名元軍小軍官一刀砍翻這名準備往後逃跑的小兵,大吼一句“後退者死!”
    繼而又砍翻幾個搖擺不定的元軍士卒,這才堪堪穩住局麵。
    “投石機!快上投石機!”
    站在後麵的蒲師文看到這足以令其終身難忘的一幕,慌亂之中猛然間想起了這種大殺器。
    “炮手”們操作著小一號的投石機,手忙腳亂地拉起機關,放置石頭,準備向宋軍反擊。
    “報!丞相,元軍有投石機,正在準備投射!”
    巨大的旗艦上,盤坐在桅杆之上的觀察手對著甲板上的文天祥大聲喊道!
    “什麽!快傳令主力艦右轉向,左舷對準敵船!命令大將軍炮對準投石機開炮!”聽到觀察手的喊聲,即便是沉穩的文天祥也緊張起來。
    華夏的船舶一般采用硬帆,學名叫中式硬帆。
    94年老版《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單刀赴會,所坐的船就是硬帆船。
    包括東亞,南洋地區都采用華夏的硬帆。
    硬帆說簡單點就是有“骨頭”的風帆。用很多竹子支撐起帆麵,比較硬一點。
    西方航海時期多用軟帆。
    這其實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地理環境因素造成的。
    東亞地區多島嶼,風力較弱。而大西洋沿岸島嶼較少,近海風力大得多。
    兩種船帆,各有優缺點。
    硬帆對風力的利用率更大,風小的情況下也能使用,即便出現很多破洞也不太影響大局。
    硬帆可以圍繞桅杆轉動,不管是升帆還是降帆,其操作更加簡單,更加節約操作人數和人力。
    而且在逆風的時候隨時調整風帆的方向就可以達到逆風行駛的效果。
    借助於風力、船舵可以輕易的改變航向,也更加安全。
    船舶上的風向標都是標配。
    軟帆能做的很大,強風狀態下能“兜”住風(適合西方海岸風力較大的特點),更適合大風和遠洋航行。
    但軟帆太過於複雜,需要各種輔助帆(三角帆、翼帆等),極難操作。
    華夏為農耕文明,隻要糧食夠用,其他都不是個事兒。
    西方人少,又不會種地(明朝時期西方農業還在采用“三圃製”)。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非常適合西洋人。
    西方人滿腦子都是冒險精神,財富全靠搶。
    可以說西方甚至達到了人人皆是水手的境界。
    極大的風險中同樣存在著巨大的誘惑,一次掠奪成功就是豐厚的回報,夠一輩子享用。
    當然了軟帆速度快,硬帆速度慢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現代大型運輸船和郵輪又開始使用硬帆作為輔助動力了。
    (節約燃料,省錢。)
    “不好!韃子有投石機!快讓前麵的戰船注意躲避!”
    張世傑、蘇景瞻、謝洪永等人也第一時間發現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急促的預警聲響起來了。
    投石機正規的名字叫“拋石機”,其實是一種杠杆原理,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一個可以裝彈的袋子。
    發射時候,先將長臂用力下拉至水平方向,然後突然放開,短臂在重物的作用下快速下落。
    石彈從彈袋中沿著45度角飛出。
    傳統的手拉式投石機需要上百名甚至數百名士卒步調一致的操作。
    射程近,威力不足。
    著名的襄陽之戰,襄陽護城河寬達150米以上。
    元朝沒有任何一件武器可以對城牆造成威脅。
    蒙元從西域調來的工匠打造的是機械式動力投石機,射程更遠,發射的石彈更加沉重,威力驚人。
    (這兩種投石機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西域炮(投石機)射程可達101novel.com0米,超過了襄陽護城河的寬度。
    150斤重的巨石,呼嘯著飛躍襄陽城牆,從守城將士頭頂飛過,砸在城內,城內建築成粉末狀,而地麵上也留下數尺深的大坑。
    可以說回回炮徹底擊碎了襄陽守軍最後的一絲絲信念。
    再加上元軍四麵圍困,切斷襄陽與宋朝的聯係,呂文煥出城投降。
    戰爭是殘酷的,無所不用其極。
    蒙古人西征時期就曾無數次把染病致死的屍體拋進敵方的城池裏,災難迅速蔓延開來。
    “床弩!床弩!”宋軍各船上的觀察手驚呼著!
    “特麽的!還是小看了蒲壽庚這個狗賊。”黃鶴一拳砸在欄杆上,怒罵道。
    所謂的“床弩”就是把數張弓合並在一起安置在床架上,絞動其後部的輪軸張弓裝箭,待機發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古代也是一種遠程大殺器。這種武器最早出現在東周時期,至漢朝普遍使用。
    床弩種類很多,小型需要六七人操作,大型的需要數十人到上百人。
    最著名的還是宋朝的八牛弩,其射程超過千米。
    蒲壽庚戰船上肯定不是數十人甚至上百人操作的床弩。
    包括投石機在內都是小型化的,太大的戰船上也用不了。
    但即便這樣,元軍也不再是伸著脖子待宰的羔羊了。
    一時間宋軍的壓力突然劇增。
    宋軍前排戰船上的大小軍官大聲提醒著手下的士兵們“上大盾,上大盾!注意隱蔽,給我狠狠地打。”
    戰爭就是這樣,至於說能不能隱蔽得了,或者大盾能不能扛的住,那就看天意了。
    並不是說軍官提醒了,就安然無恙了。
    宋軍把一麵麵大盾支棱起來。
    與此同時,一枚枚石彈,一支支大號的箭矢已經呼嘯而至!
    石彈砸在戰船上,豈是木質戰船可以硬扛的。
    一顆蘋果從高樓墜落都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何況十餘斤重的石頭疙瘩了。
    石彈飛躍海麵從天而降,重重地砸在宋軍戰船上,頓時木屑橫飛,船艙被砸出一個個的大窟窿。
    雖然有大盾防護,但石彈襲來,豈是人力所能及的。
    一名名大盾手雙手緊握盾柄並用肩膀頂住盾身。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一枚枚石彈砸在盾牌上,精鋼打造的大盾頓時肉眼可見的凹陷下去。
    石彈勢頭絲毫不受影響,連人帶盾被巨大的衝擊力一同轟倒。
    大盾手猛然向後飛去,直接撞擊在身後的船體上,然後才停了下來。
    一支箭矢擦著海麵,勢大力沉極速飛來。
    箭矢射穿堅固的盾牌,鋒利的箭頭射入一名年輕的宋軍身體。
    “大宋萬勝!殺……”
    年輕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後,拚盡全力用滿是鮮血的嘴巴,發出了最後的呐喊!
    這名年輕的無名英雄,用他的實際行動,用他的生命,感染著身邊無數的華夏兒郎!
    “大宋萬勝!”
    “殺!殺!殺!”
    雖然傷亡不斷增加,但宋軍的氣勢不減反增,喊殺聲震天動地。
    “擂鼓!助威!”
    巨大的鼓聲響徹雲霄!
    張世傑張老將軍更是一把奪過鼓槌,奮力敲打著巨大的戰鼓!
    “咚!咚咚!咚咚咚!”
    戰鼓聲一陣高過一陣,傳向四麵八方,傳入宋軍將士的耳中。
    “特麽的,命令錦衣衛自由射擊,給我瞄準了敵軍操作手狠狠地打!”
    因為特種部隊屬於最高機密,黃鶴隻能把屬下稱為錦衣衛。
    況且這樣稱呼也沒問題,他們本來就屬於錦衣親軍。
    火槍手們看了一眼身邊不斷倒下的戰友,抹了一把眼淚,咬碎鋼牙,舉起手中的米涅步槍,瞄準元軍,不斷地重複著早已經熟透了的操作步驟。
    黃鶴的特戰隊員們心態倒是平靜很多,或許是經曆了更加殘酷的訓練,練就了“鐵石心腸”吧。
    此刻,分乘十餘艘戰船的一百多名特戰隊員眼中沒有淚水,隻有那堅毅無比的目光,和那昂揚的鬥誌。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